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强 《政工学刊》2009,(11):56-5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部队建设来说就是要构建和谐军营。而只有从文化源头对“和谐”理念梳理清楚、理解透彻,方能澄清困扰官兵的模糊认识,促使其正确领会“和谐”的本质与内涵,认清“和谐”理念在部队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官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军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并努力走在全社会前列的“和谐军营”,必须大力发展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特别是要发展中国先进军事思想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道德文化、军事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丰富完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单一和纯粹,不是和谐,更构不成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难题,来自我们选择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并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反映了社会普适的运行机理 ,其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体现 ,如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的“和则多力” ,吏伯的“和生万物”等等观点。当前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 ,我们要注重建设“和谐军营”。一是营造“和谐共振”的人际氛围。“和谐共振”是指同事之间心理相容 ,情感相通 ,真诚相待 ,和谐共事。一般来说 ,个人在工作单位中…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07,(11):101-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弘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军营自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军营的内涵本质上与和谐社会是一致的,但也有其特殊性,总体上讲,和谐军营应该是文明进步、充满活力、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和纯洁巩固的一个战斗集体。在新时期新阶段,军队肩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面临着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重大机遇,军队在构建和谐军营、促进社…  相似文献   

7.
凡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统称为和谐文化。本文立足于和谐文化的视野,探讨了教育民主的本质和内涵、发展教育民主的意义、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民主问题等几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文化视野下教育民主的蓝图。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论是儒家、墨家、法家,还是各大兵家都表达了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思想。这种和谐发展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准则相吻合,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军营相一致,具有永久的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命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谐是价值观的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其核心和实质是强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企业必然也要和谐。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一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文化革命”一词是列宁在晚年提出的,在中国的实践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文化革命”在中国的实践不仅没能达到其原本的目标,反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建没”,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现代文化,同时学习借鉴团外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科学命题。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这样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最为核心的价值,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美国前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西博格在《人与原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毫无疑问,没有核能,人类文明的发展将趋向停滞;有了核能,不仅可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将使人类进入一个协调的不断进步的新时代。”作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产业之一,核电的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休戚相关:一方面,核电的安全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促进力量;另一方面,社会不和谐因素对核电的安全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以社会和谐为导向,推动核电的安全发展,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可能发生的核电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的新认识;反映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进而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更加充实、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更加协调、更加兴旺、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兵团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把兵团文化建设成为先进文化,就必须把握“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深刻内涵,坚持文化创新,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的发展方向,建设具有兵团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总书记的精辟论述抓住了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发展的本质——提高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涛 《中国军转民》2005,(8):30-30,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其中,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实际,努力推进军工文化建设,促进军工行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作为一个单位和部门来说,就是和谐社会的微观结构。他们既可发挥维系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在微观层面化解许多社会矛盾,也可能带来某些不和谐和不稳定。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建设。一、以人为本,民主法制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构建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要求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  相似文献   

20.
乔解民 《国防》2007,(11):65-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积极组织民兵参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后备力量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近两年组织民兵参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看,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用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