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基于大系统理论和递阶离散系统辨识方法的思想,提出了大系统递阶协调自校正控制算法,并用仿真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类具有模糊结局偏好认知的两层冲突环境,建立了一个两层模糊递阶超对策模型。在决策者给定的置信水平λ下,基于模糊数截集以及模糊数之间的相对距离测度,将模糊递阶超对策模型清晰化,进而给出了模型λ递阶超纳什均衡的定义和具体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舰舰协同防空的舰空导弹杀伤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时的耦合杀伤区形状及纵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定量地对编队耦合杀伤区进行简化描述。分析了单舰对典型目标的杀伤区特性,探讨了舰艇编队的典型防空队形,研究了纵向上递阶多层次、横向上同阶耦合的"递阶封闭圈原理"。以一阶耦合杀伤区为重点,依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将其分成相对航路捷径为零和相对航路捷径均非零两类情况建立了耦合杀伤区纵深的计算模型,并扩展到了高阶耦合的情况。研究了耦合杀伤区与舰舰间距和来袭目标进攻舷角等参数的相互关系以及灵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快捷灵活、稳定可靠的信息协同,是战场态势实时感知、指挥决策高效联动、交战打击精确协同的重要保证.采用信息流图方式,对比研究了集中协同、递阶协同和网络协同3种作战信息协同策略,基于动态多主体非线性耦合方法,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协同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了作战信息协同的可靠性、可信度、信息质量、一致性4个度量模型.最后,以空中进攻作战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集中协同策略的可信度最高,递阶协同策略的一致性最强,网络协同策略的可靠性和信息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5.
基于FAHP法的多管火箭武器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多管火箭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进行评估,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FAHP)和熵权理论,建立了多管火箭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递阶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通过性能指标中两两元素相对比较技术,结合三角模糊数来建立模糊判断矩阵.根据水平截集和乐观指标,进行模糊区间的运算,得出熵权,根据熵权大小选出了效能理想的方案.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对评价火箭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
面向Agent方法适用于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系统(CMWCS)的体系结构设计.根据CMWCS的概念和递阶智能控制思想,建立了CMWCS的多Agent系统框架,明确了其职责分配、组织结构、通信和协作机制;采用"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一体化"方法,设计了飞行监控Agent的结构,基于混合式Agent的构造方法设计了航迹编排Agent的结构,并给出了二者的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7.
将系统工程中解释结构模型法引入到武器装备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在可拓空间确定武器效能影响因素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求解系统可达矩阵,建立结构模型,构建多层递阶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ISM,分析了评价体系的内部层次结构及主次因素,掌握系统评价的神经支撑结构;并以机动性指标为例,确定了单指标的因素支撑影响图。系统效能ISM的建立,可为确定提高武器效能的突破点、研发(R&D)控制的立足点等方面进行系统解释,为科学建立评价体系、判定内部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军队信息化建设顶层结构中错综复杂的因素看作一个大系统及五个分系统,利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中的解析结构模型,分析了各系统中要素间的可达与邻接关系,划出多级递阶结构,进而描述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要素,并对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相关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概括介绍了营区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技术,为军队营区智能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给高超声速滑翔目标态势与威胁评估、拦截防御等提供先验知识,提出一种多层递阶轨迹预测方法。该方法借鉴多层递阶预测理论对预测模型进行随机补偿,将轨迹预测问题分解成气动参数和模型误差的混合预测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轨迹的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气动参数增广状态向量进行动力学建模,对气动参数和模型误差进行混合估计,根据参数估计值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然后,在参数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动力学模型积分预测目标轨迹。仿真设计了2种有规律的飞行模式仿真场景,分析跟踪与预测时间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算法具有稳定可靠的轨迹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房苏杭  姬洪涛 《国防科技》2017,38(1):023-027
美国十分重视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已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地下指挥防护工程体系与军民结合的地下工程。美国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较晚,但发展较快,一些重要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为战时地下空间的作战运用奠定了物质基础。文章研究了美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指挥防护工程,深入分析美国地下空间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地下空间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战仿真数据的集成与整合是我军数据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以ETL及消息中间件(MOM)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抽取、转换、传输与加载(ETTL)的作战仿真数据集成框架.分析了系统结构模型及各模块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数据集成解决方案.介绍了一个分布式数据集成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并结合一个数据集成实例详细阐述了该系统在我军军事演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自行式高炮装备的结构特点和训练需求,采用机理与外观相分离的设计思想,建立一种多节点、多任务的分布式仿真训练系统。以机理模型为设计核心,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系统拓扑结构。介绍了复杂装备外观建模方法和交互技术以及基于MATLAB的机理模型构建和系统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种动态可靠性增长模型。首先利用统计中的中位秩法结合试验数据确定各个增长阶段的失效率 ,这一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子样问题 ,并且由于利用了动态建模的思想 ,因而可以客观地反映系统的实际状态。其次 ,该模型继承了传统Duane模型简单、直观、易于进行参数估计的优点 ,同时又很好地处理了传统Duane模型所不适用的分阶段、多场景试验的情形 ,因而有很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尺寸实火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和研究了地下工程火灾环境对无线信号传输效果的影响,并基于无线信号传输常规模型,假设地下工程火灾条件下的无线信号传输的数学模型,得出接受信号强度RSSI值的衰减与温度变化、烟气浓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地下工程中火灾环境下的无线信号传输损耗指数的值,最终建立起地下工程火灾环境下的无线信号传输模型.为复杂环境消防通信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开发航天侦查情报能力需求产生系统是实现需求论证工程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装备需求论证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航天侦查情报能力需求系统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系统设计框架;设计了软件系统功能结构和数据库模型,为航天侦察情报保障能力需求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防空系统模型的构建和评估偏向于定性处理以及仅考虑其结构特性而忽视了系统中目标与关系自身属性的问题,在分析现有模型与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邻接矩阵的防空系统模型,定义了能力评估向量,采用目标对体系能力贡献程度的目标价值综合评价方法,并引用Pareto占优中等级前沿和拥挤距离的思想提出了目标等级和目标离散度的概念,形成了非劣性价值排序算法,同时使用加权以及性价比方法和其他网络评估方法排序,采用自身设计以及随机生成案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邻接矩阵的防空系统模型以及价值排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指挥自动化网络的基础上,针对雷达装备计量保障信息化建设,提出构建空军雷达兵部队计量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给出平台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平台的工作流程等初步设计方案,为提高雷达装备计量保障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前期的技术预研.经实际应用证明,该设计方案能够较好的解决雷达装备计量保障资源信息管理和计量保障计划的自动生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CAD集成框架的模型与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对象技术是当前实现企业应用集成的主流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CAD集成框架支撑平台的总体结构,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大型电子设备并行设计CAD集成框架的体系结构,提出“框架总线+软构件”的框架模型,最终探讨了集成框架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条形装药爆炸条件下地下结构的动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地下工程多采用直墙拱结构形式,实战中美军大量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装药可视为条形装药。为研究近区爆炸条件下条形装药对直墙拱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问题,利用LS—DYNA程序进行了条形装药爆炸条件下地下直墙拱结构的动力数值分析。通过对比集团装药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条形装药垂直入射结构拱项时,直墙拱顶的有效应力峰值高于集团装药达25%。因此,如果按传统方法将精确制导炸弹装药视为集团装药,进行防护工程结构计算和设计偏于不安全,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防护工程结构设计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