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平  王子钰 《军事史林》2014,(10):28-33
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以往国人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从中日两国甲午战争期间军事领导机构设置、领导成员配备等情况看,中国明显处于劣势.这也可以看做是最终导致中国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许华 《军事历史》2016,(5):53-57
120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形成及其后续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结合海权理论,从政治、经济、工业技术和海军海防战略等四个方面,对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失败结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军事观念的革新是北洋海军创建发展的思想前提。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突出成果 ;其武器装备和海防建设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北洋海军集中展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教育训练、军制变革、作战方式革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同时也暴露了甲午战前中国军事变革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4.
日本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经意识到军事地图对一国安全的重要,并有预谋、有组织地对华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侦察与盗绘。最初,日本通过秘密派遣军事谍报人员收集西方国家和中国绘制的中国地图,再辅以考察民情、采集信息等形式对这些地图加以详细标注、编辑,进而获得兵要地图。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加速了对中国的盗绘,并赶在发动甲午战争之前基本绘制完成了"清国二十万分之一图",为侵华日军提供了重要的"导航"装备。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进一步组织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计划周详、人员专业化的第一次临时测图部,使盗绘地图的精度提高到了"五万分之一"。其所盗绘的地图不仅成为侵华战争的前锋,客观上也成为其推行殖民统治的利器。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了相关战俘政策,包括:为战俘营命名、为战俘营选址、设置战俘营规模和管理规定、规定战俘待遇以及战俘营管理月报制度等。甲午战争中日本制定的战俘政策是其后历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所制定的战俘政策的原点和基础。日本战俘政策是配合日本长期对外战争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为日本在国际上获得了"文明国"的声誉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  相似文献   

6.
2014年又逢甲午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甲午战败,中国元气大伤,中国军队元气大伤,刚刚开启的中国近代化进程被拦腰折断。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欧美列强趁火打劫,中国大地面临着被瓜分豆剖的危险,成为中华民族抹不去的伤痛。今天,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屡次挑衅,日本右翼政客不断发出战争言论,中国人脑海深处的历史记忆被激活,历史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重演,民族尊严不能再一次被践踏,这是每一名军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以军人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会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国防》2012,(10):2
钓鱼岛位于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自明朝起,中国就与位于东南部的琉球王国清楚地界定了两国分界线,明确划定了赤尾屿以东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便开始觊覦钓鱼岛。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在兵制改革、军事训练法、军人待遇法、军事刑事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促进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但存在军事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军事统帅组织体制、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弊端,对甲午战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制约,缺乏相应经济军事变革与之配合,受到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和军政腐朽的阻碍,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军事法转型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1894年7月25日,在中国黄海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中日甲午战争,历时8个月,中国军队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把中国推向灾难深重的深渊。在纪念甲午战争爆发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军分区党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围绕“知国耻、明史理、练精兵”这个主题,运用“甲午”战争耻辱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区民兵预备役中广泛掀起了知国、爱国、报国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军区张太恒司令员听取汇报后,给予较高的评价。回顾半年多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从中得出三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于军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4,(17):16-19
120年前,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甲午海战爆发,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失败了。当今,日本国内右倾势力抬头,不断对中国制造摩擦。日本正出现走“大日本帝国”老路的迹象,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对甲午战争战败进行战略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清朝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故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冶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  相似文献   

12.
高林 《当代海军》2006,(10):74-75
据史料记载,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方面使用的一些重要的军用密码电报,很多被日本破译,致使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失。中方发现密电码被破译后,几经变更密码,同时增设针对日方密码机的改进型截收破译设备,培训了多批高级破译专家。在抗日战争中,破译了山本大将出巡、偷袭珍珠港、南进战略等多批绝密密码电报,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甲午战争清政府密电码日方了如指掌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之所以惨败,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集的文献,对我国甲午战争相关学术研究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主要发文期刊、研究机构与学者、研究热点分析等。从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一是相关研究的高峰期,与甲午战争100周年、110周年等纪念以及中日关系状况相关;二是甲午战争本身时间不长,但大量研究从中国近代史(近代化)以及中日关系历史与现状等大视野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三是对许多主要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考证研究,且对许多人物的评价有争论;四是近年来报纸刊发了许多相关文献,这对扩大相关宣传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 60年代 ,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了创建新式海军的历程 ,在此期间 ,两国先后创办了一批海军学校 ,发展近代海军教育。但是 ,在甲午战争中 ,两国海军的命运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局。本文试图从海军教育的角度 ,对产生这种结局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以求教正。一1 9世纪 60年代 ,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日本则开始了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办新式海军 ,以加强海防 ,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海上入侵 ;明治维新一开始 ,亦以发展海军为一项重要国策 ,但其发展海军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积极向海外扩张 ,发展资本主义 ,与中国…  相似文献   

15.
"定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海军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艘著名军舰。它诞生于19世纪中后叶的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最终消失在近代决定中日两国前途命运的甲午战争中。 采用了大量前无古人的设计、具备强大武备的"定远"舰在当时世界上威名显赫,堪称时瑞精华,是亚洲国家拥有的第一级一等铁甲舰,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凝聚了中国海军一个时代的辉煌。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时,更是在海军  相似文献   

16.
姚锡光是晚清时期颇有建树的军事思想家。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他先后辅佐过李鸿章、李秉衡、张之洞等人,考察、研究和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活动。其中,他的陆海协同、持久战等战略战术思想,在朝廷中许多人的认识水平之上,有些甚至足以影响甲午战争的进程。然而,由于他的军事思想大多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或淡忘。本文认为,研究姚锡光的军事思想,对正确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关条约》签订110周年之际,由关捷等主编的《中日甲午战争全史》①丛书(全六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该套丛书资料丰富、视野宏阔、体系天成,分别从战前、战争、战后、思潮、人物等五个角度对甲午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战后纷争和甲午战争前后的社会思潮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海权论的视角反思甲午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总结提出对中国特色海权思想发展,以及海军战略、制海权争夺控制和海军机动作战等方面的启示,探讨分析围绕"能打胜仗"要求,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强化战争思维,提升海上作战能力和支援能力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号称“弹丸”岛国。然而,它却是亚洲第一个走向资本主义“富国强兵”之路的国家。近代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野蛮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史。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对美、英的太平洋战争,最后,多行不义,自取灭亡。在日本横行半个多世纪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政治精神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考察日本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军队政治教育。 以效忠天皇为中心的忠君爱国教育 一、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近代日军政治教育的精神支柱 近代日本军队的政治教育,其核心是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其他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是这一教育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引进的西方军事技术,主要有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技术和军事理论等。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对中国军事建设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改善了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使中国的兵工建设得以起步和有所发展,使中国出现人器并重的军事思想,使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发生近代化转变。但是,西方技术引进也有多方面的局限性,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军事技术引进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