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冯超 《军事史林》2021,(8):49-58
1932年11月,留守鄂豫皖苏区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开始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阶段.11月30日,红25军在湖北红安檀树岗正式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全军下辖第74、第75师及特务营,共约7000人,成为鄂豫皖苏区新的红军主力,由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鄂豫皖省委在领导红25军进行苏区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曾于1933年4月和1934年4月两次合编另一支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红28军.两军的合编是鄂豫皖省委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策略,前后两次的合编有性质上的差异,背后涉及红28军与红25军的关系、鄂豫皖省委与皖西北道委的关系、鄂东北苏区与皖西北苏区的关系等问题,全面分析考察两军合编可以窥视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更多的历史细节.目前,学术界对于鄂豫皖苏区史、中共鄂豫皖省委、红28军、红25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虽涉及两军合编史实,但对于两军合编的内在缘由、性质差异及后续影响等问题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2.
大事备忘     
MONTHLY MEMORANDUM中国部分黄安战役1931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着手筹划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到11月,集结于鄂豫皖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增加到15个师。其中豫东南地区4个师,鄂东地区7个师,皖西地区4个师。另外,在河南的第4师、南京的警卫师  相似文献   

3.
曾中生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他早年投身革命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参与领导指挥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作战,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参与领导创建川陕苏区,对红四方面军的成长壮大,对鄂豫皖和川陕苏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军事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红军建设的基本原则、方针与方法,红军作战的战役战术原则,动员群众参战的原则、方法与瓦解敌军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南方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鄂豫皖留守党组织始终重视党的领导体系建设,紧紧依靠群众深入开展游击战,在战略上与长征红军形成配合,发挥了牵制敌军、保存鄂豫皖战略支点的作用,创造了主力红军、游击队、便衣队三位一体的游击战争力量结构,保存和发展了革命武装力量,丰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战略策略和游击战战略战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黄成玉  施业盛  杨柏 《国防》2001,(8):40-40
在河南省新县的城南,在风景秀丽的白茅山下,有一座小潢河环抱的古典牌坊式建筑,庄严肃穆,宏伟壮观.这就是中原大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园内松柏苍翠,修竹亭立,幽静典雅,景色宜人.高高的牌楼上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11个雄健有力的大字,背面镌刻着"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13万名"的金色大字.该园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高敬亭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鄂豫皖游击区和红28军的主要领导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战争实际,正确制定武装斗争的政策和策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既反映中国革命战争的一般规律,也反映了鄂豫皖游击区特殊规律的一系列游击战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高敬亭率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战,为鄂豫皖游击区和红28军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省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堂。随后,他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并看望了当地红军后代、烈士家属代表。  相似文献   

8.
(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在红4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一支革命武装. 重建后的红25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独立坚持了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先后取得了郭家河、长岭岗、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歼敌正规军数以万计.但是,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和敌人的残酷“围剿”,根据地的形势仍很严重.红25军是继续坚持老根据地的斗争还是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历史地提到了鄂豫皖省委面前.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新县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省委的所在地。这里曾经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等十支革命队伍,哺育出许世友、李德生等一大批著名的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新县籍有43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77人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近  相似文献   

10.
在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中,鄂豫皖边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根据斗争实际,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积极开展对敌斗争;适时调整策略,加强统一战线和瓦解敌军工作;创造性地建立以便衣队为基础的新的武装体制,积极主动开展游击战争;严格执行三大任务,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大规模"清剿"。鄂豫皖边区在战争实践中培养锻造了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富有经验的军政干部,更是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有力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配合了南方其他游击区的斗争,推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1932年3月22日至5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在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围剿”中,以三个师两万余人的兵力,于安徽六安南部进行了苏家埠战役。此役共歼敌三万余人(内活捉敌总指挥厉式鼎、代理师长梁鸿恩和五个旅长、十一个团长以下官兵两万余人),缴获步枪12,000余支、机枪171挺、火炮43门、电台4部,击落飞机一架,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一) 苏家埠战役的胜利,是鄂豫皖苏区红军的一次空前大胜利。这次胜利的取得,主要是徐向前同志对敌我双方政治和军事等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在发起苏家埠战役前,全国正处于要求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兵器工业大事回顾(上)(1931年—1948年)1931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的第1个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在江西省兴国县莲塘区官田村建立,盛时有员工近千人。同年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创办兵工学校,学员来自部队和工厂,主要学习步枪构造...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革命老区民兵书画展在淮滨举办。来自鄂豫皖3省10多个县的300余幅民兵书画作品参展.这些作品反映了革命老区民兵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风貌,渗透了革命老区古朴的风土民情。展出期间,革命老区城乡数万余人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是"八七"会议后在鄂豫皖地区爆发的一系列工农武装起义所组建的多支革命武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体部(分)队起源于1928年3月爆发的河南省固始县大荒坡起义和同年春建立的道超集游击分队,后来又有4支工农革命武装编入该部。红28军先后三次组建,在红25军长征后,独立坚持鄂豫皖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初期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8202部队。  相似文献   

15.
西行进取 ——红四方面军迈步长征行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边界地区武装起义诞生的工农武装发展而来。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全军3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她在成立后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里即取得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山。这是由于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以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为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所决定的。大别山区的革命历史进程,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领导密切相关。这种联系体现在诸多的方面,尤其体现在大别山革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周恩来对大别山革命历史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首次设立鄂豫皖边特区,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外闻名的大别山,位于鄂豫皖3省边界地区,这里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向豫皖可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军群星灿烂的历史上,高敬亭作为一颗明星曾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过早地逝去,他的业绩至今鲜为人知。我作为他当年身边的一名警卫战士,对他既崇敬又悲惜,久久不能忘怀。 1901年8月14日,高敬亭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董店(今属新县)。1928年春,他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光山县、鄂豫皖省苏维埃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第75师政治委员、红28军政治委员等职。在1934年11月红25军离开鄂豫皖苏区长征后,他领导红28军独立自主地坚持了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一支以"三勇"(勇当先锋、勇敢攻坚、勇夺胜利)著称的英雄部队,这就是沈阳军区某师。这支部队的前身是鄂豫皖苏区红25军的一部,长征到陕北后编入红15军团。在70余年的战斗历程中,转战侣个省、市、自治区及朝鲜,征程6万余里,作战3000余次,歼敌14万余人。  相似文献   

19.
①1930年春,红军在鄂豫皖边区缴获了国民党空军的一架美制“何塞”式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1931年12月中旬,该机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围攻黄安城的战斗。  相似文献   

20.
郭立  张静 《军事史林》2023,(10):1-11
<正>全面抗战以来,为争取国共合作抗日,1937年10月,共产党武汉长江局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同年12月任)。新四军下辖四个旅级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其中,第四支队由鄂豫皖红28军、地方武装、便衣队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合编而成,高敬亭任司令,林维先任参谋长,中央派遣的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四支队突破国民党仅允许设两个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