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任代理总指挥,叶挺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2万余人统一编为第11军、第20军、第9军。  相似文献   

2.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军队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并取得胜利.此后,南昌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原定计划撤离南昌,绕路福建,进军广东.9月5日,起义军到达福建长汀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议,会上详细讨论了关于攻取广东东江的计划,并最终"主张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1]朱德率领第11军第25师及第9军军官教育团进驻大埔县三河坝,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南下.三河坝战役是朱德指挥部队和国民党钱大钧部进行的一场战略阻击战.本文通过分析朱德在三河坝战役前的动员、战役中的表现,以及战役后的转移策略等方面探究其在三河坝战役中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3.
1931年1月,国民党第26路军被蒋介石驱使,离开北方赴江西“剿共”。该军广大官兵受到红军反“围剿”战争胜利的影响和“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推动,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协助下,在该军总指挥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及该旅团长黄中岳带领下,经过大量准备工作,趁总指挥孙连仲、第27师师长高树勋不在部队的时机,采取果断措施,率所部1.7万余人,于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我军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沿用了原国民革命军番号,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  相似文献   

5.
1927年8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1军24师所属工兵营参加了南昌起义。同年12月11日,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团工兵连参加了广州起义。因此,可以说人民工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诞生的。红军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师、军团和方面军组建了工兵连(队)或工  相似文献   

6.
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4个红军主力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越过京汉铁路向西转战而去。红军主力部队走后,鄂豫皖苏区敌情严重,根据地危在旦夕。就在这时,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于10月20日前后只身潜入到鄂东北宋埠等地,急匆匆拉开了宋埠兵变的惊险一幕!一吉鸿昌将军身材魁梧,这年刚满37周岁。他原为西北军冯玉祥部的一员战将,1930年9月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1931年9月,因潢川起义未成,被迫交出兵权离开部队,随即以出国游历考察之名,被强行挟持登船出洋。“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吉鸿昌冲…  相似文献   

7.
南昌起义简介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部队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守敌6个  相似文献   

8.
“一·二八”事变的随葬品——林大八陆军少将(1932年3月1日毙命) 林大八,日本山形县人;1924年5月后,历任张作相军事顾问、张作霖军事顾问、日军第1师团司令部部附兼特务机关长、第9师团第6旅团步兵第7联队联队长;死后被日本陆军省追赠为陆军少将。  相似文献   

9.
在我军建军史上,朱德同志领导南昌起义军余部的“赣南三整”(即:天心坪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可以说是交相辉映、同等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对人民军队的创立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民军队的巩固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赣南三整”的作用和意义作一概略评介。“赣南三整”的经过和作用 1927年8月3日,南昌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失利后,一部分主力去了海陆丰,剩下的另一部分主力就是朱德同志率领的第25师和第9军教导团。这支部队经  相似文献   

10.
从起义的枪声中崛起人民通信兵是伴随着南昌起义的枪声与反“围剿”斗争的硝烟诞生和创立的。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部队中,普遍编有通信分队,他们运用各种  相似文献   

11.
陆军第54集团军,是一支历史悠久、传统厚重、战功卓著、将星璀璨的英雄部队。这里,既有党最早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被誉为“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也有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既有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连队党支部,也有第一个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试点单位;既是战争年代第一个实践游击战斗“十六字决”的部队,也是第一批试行轻型机械化步兵师编制的陆军部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时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察纵队、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前身可追溯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百色起义中诞生的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13.
对于南昌起义中朱德所发挥的作用,周恩来曾评价说,"朱德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起义前夕,朱德详细了解敌兵力分布情况,精心绘制南昌市区的地图,并掩护起义领导人抵达南昌.南昌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失利后,朱德历经种种艰难曲折,把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一万余人的革命武装带上井冈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军事历史》2012,(4):78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国民革命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对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2月,张太雷、叶剑英等领皆了广州起义。这三大起义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彦 《军事历史》2004,(4):74-75
1949年1月中旬,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进驻徐州九里山营房。这里原是国民党军进行所谓“徐州会战”惨败撤退后留下的一座空营。当时,我是“特科学校”的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华野鲁中南纵队炮兵营。我们这个炮兵营驻扎在徐州郊区进行休整。不久,华野鲁中南纵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35军,我炮营与济南起义的部队扩编为炮兵团。第35军,是由鲁中南纵队和在济南战役起义的吴化文部合编而成的,由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委,胡大荣任副军长,张雄任副政委,孔繁彬任政治部主任。辖步兵第103、第104、第105师和山炮团、…  相似文献   

16.
周逸群同志,在二十年代初就投身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我党最早培养出的军政兼优的指挥员之一。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后又和贺龙同志一起创建了湘鄂西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历任中共湘西北、鄂西、湘鄂西特委书记和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红军第6军、第2军团政治委员和党的前委书记。1931年5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时年35岁。  相似文献   

17.
80年的军事测绘历史,是测绘官兵用热血和汗水写成的,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展现了辉煌的一页。500余公里1927年,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所组成的南昌起义部队指挥机构参谋团,其任务就有勘察地形之项。在向广东的进军中,徐光英负责行军路线图勘绘,隔一二天就发给部队一张比较详细的路线图。他从南昌一直画到江西最南部的寻乌,距离长达50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8.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9军奉命追歼陈明仁起义部队的叛军,其先头部队第146师,在湖南永丰(今双峰)青树坪地区,突遭敌桂系白崇禧部伏击,该师奋起反击,终因仓促应战,寡不敌众,损失800余人,被迫后撤。这是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以来一次失利的战斗。对于这次战斗,人们曾有过不同的评述,有人说是“林彪走麦城”,给“老猫烧须”了;也有人说,白崇禧“在青树坪居然设伏消灭我前卫师大部”,这是“解放军局部战役失利”,究其原因是“轻敌冒进”,“孤军深入”。笔者参加了《第四野战军战史》的编写,接触到一…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关于各地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南昌起义研究南昌起义中,公安局长兼卫戍司令究竟是谁?以前一般认为是朱德。有的论者根据新发掘的史料指出,从1927年6月以后,朱德已不再担任此职,而由彭干臣继任。(《解放军报》1992年7月21日)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仍用国民革命军番号。何时决定“改名易旗”?以往说法不一。陈伙成著文指出,这一问题涉及到中共当时的政策、策略,应认真考证。该文认为,是在1927年10月15日后24日前,由中共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确定第25师余部和24师余部,分别改为工农革命军第1、第2师。第24师…  相似文献   

20.
《军事历史研究》2011,(4):F0002-F0002
刘伯承(1892—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11年参加学生军,响应辛亥革命,后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兵运工作。1927年,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1927年赴苏联留学,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