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芳 《军事历史》2005,(7):48-51
彭雪枫将军是我军抗战时期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他18岁投身革命,红军时代就已是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抗战爆发后,他先后担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新四军豫东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4师师长。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作战胜利后,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2.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彭绍辉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从一名雇农成长为一名高级指挥员.在战争年代,彭绍辉失去了左臂,被人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9月,在共和国首次授衔的一千多名将军中,有9位独臂将军,而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只有彭绍辉和贺炳炎.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相似文献   

3.
连队传家宝     
连队:沈阳军区65735部队步兵一营三连传家宝:张宗逊将军亲笔题词沈阳军区65735部队步兵一营三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红军连队,其前身是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中诞生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特务连,亲历"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进入新时期,连队坚持用红军传统建连育人,充分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各项建设走在了集团军前列,2008年被沈阳军区授予"战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西路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第四方面军总部和所属红军第5、第9、第30军及总部直属单位,共2.18万人,从甘肃靖远虎豹口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局发生变化,宁夏战役计划被迫放弃。渡河部队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改称红军西路军,肩负"以在河西创立根据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位将军——甘祖昌,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红军,历经战火洗礼,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两年后主动请辞回家乡务农,带领乡亲改变落后面貌。他的精神和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有这样一位将军夫人——龚全珍,年逾九旬、60年党龄、扎根贫困地区56年,无怨无悔在江西莲花山乡,投身教育,爱心奉献。离甘祖昌将军崇高灵魂最近的她,时至今日依然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1934年9月7日,红六军团前卫部队进抵广西全县地区(今资源县西),突然遭到国民党桂系空军一架AVRO637号侦察机的低空扫射,红军立即进行对空射击。敌机被击中后迫降于附近的稻田中,两名飞行员下机顽抗,被红军击毙。11月24日,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2师在道州(今湖南道县)的战斗中,用步枪击落了第二架敌机,并俘飞行员两名。1935年3月18日下午,在贵州茅台上空,第  相似文献   

7.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至1964年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1614位开国将领身经百战,是人民军队的开拓者和共和国的奠基人。这一次,我们有幸接连拜访了"红军博士"涂通今、"百岁支书"魏国运和"兵站将军"方震三位已逾百龄的老将军,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晚年生活。"红军博士"涂通今:勤学豁达是为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灿烂的将星谱上不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名将,高级知识分子却屈指可数。然而涂通今正是一位"博士将军"。  相似文献   

8.
谭政,1906年6月14日出生,湖南湘乡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委秘书长、第12军政治部主任、红22军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革  相似文献   

9.
1993年9月22日,天空溟溟,秋雨绵绵。 在当年红军四次飞渡的赤水河畔,几辆中巴汽车在蜿蜒曲折的泥泞路上急驰着。山上青松挺拔,山下赤水浪高。车内,精神焕发的老将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心潮起伏,难以平静。5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昔日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红军战士,今日两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共 8.6万余人,开始突围西征。11月中旬,红军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桂边界。蒋介石在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时才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意图不是南下,而是西进,进而判断红军“必沿五岭山脉,循肖匪故道, 经兴、全西窜”,于是急急忙忙调兵布防,企图“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围歼红军。  相似文献   

11.
石海 《军事历史》2006,(2):4-11
1934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开始突围西征.11月中旬,红军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桂边界.蒋介石在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时才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意图不是南下,而是西进,进而判断红军"必沿五岭山脉,循肖匪故道,经兴、全西窜",于是急急忙忙调兵布防,企图"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围歼红军.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第1师,主要活动在苏中地区,是我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战争的一支劲旅。一、改编部队,奔向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其中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之一部和第3支队第6团等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第1师。第1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辖第1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全支队共二千三百余人。第2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南、浙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  相似文献   

13.
张军贤 《国防》2006,(5):80-8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于没有能够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万里长征。10月17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担任中央红军右翼,乘弥漫大雾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路。血战湘江在红军相继突破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慌忙调数十万军队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如果继续向湘江行进,红军势必会陷入敌人重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提出应力避与敌人在湘江一带决战,要在灵活机动中消灭敌人,迫使蒋介石改变部署。但是,这个建议被“…  相似文献   

14.
朱德于1934年10月随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长征初期,朱德对博古、李德的瞎指挥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十分不满.想方设法减少红军的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后,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赞同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举动,朱德被迫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其间,在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与张国焘右倾分裂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努力说服争取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为最终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取得长征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吴瑞林将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157个中将之一,今年是吴瑞林将军诞辰100周年,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吴瑞林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吴瑞林将军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1950年10月率部入朝,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阻击作战,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曾指挥第66军、第39军第117师作战。1952年秋季,国内第46军入朝  相似文献   

16.
1993年9月21日,黔北的习酒镇,习水县委、政府、武装部和习酒总公司的领导伫立镇口,焦急地等待着一位老战士、一位老红军的到来。 18时整,几辆面包车缓缓驶来。车刚停稳,一位身材魁梧、两鬓班白、肩上金星耀眼的将军走了下来,他就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时的一员猛将,红三军团十二团  相似文献   

17.
宁都起义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多人,在该军地下党组织的策动与组织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领导,于宁都起义加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一)1930年10月,蒋介石将在中原战场上被打败的冯玉祥部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辖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孙连仲任总指挥兼第25师师长,高树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长征秘闻, 这是党史军史上的一段空白, 这是刘伯承元帅生前痛憾的一个秘密, 人性元帅至死怀念着一位——将军的隐秘与毛泽东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后,气势如虹,剑指川西。国民党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加强围追堵截。为避实就虚, 红军似乎将通过凉山彝区进入川康。蒋介石细观局势后松了一口气,断定红军难以通过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江河阻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国统区人民大众对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知之甚少。1936年陈云曾在法国发表《随军西行见闻录》,介绍红军长征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吴继云根据其父吴瑞林将军遗著整理的,由于版面原因,发表时有删节。吴瑞林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首任军长,1950 年10月率第42军第一批入朝作战,历经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战功卓著,曾荣获两枚朝鲜的最高勋章--国旗勋章。1953年1月,吴瑞林将军率部凯旋,归国前,金日成曾设家宴欢送,吴瑞林将军对此也有详尽回忆,本刊将陆续编辑刊载,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