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评价ASC型浸渍炭稳定性的新方法,即将浸渍炭先吸附水和CO2后,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加速陈化试验,以评价浸渍炭对氯化氰(CNC1)防护性能的稳定性。与美国军标(ASTM)采用的陈化试验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其样品陈化试验时间只有ASTM方法的1/30左右)、数据重复性好的特点。其实验结果与浸渍炭自然存放陈化的规律较一致。选择合适的条件,可模拟我国不同地区的浸渍炭自然陈化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丝束电极快速评价油膜防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丝束电极对5种油品的防锈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传统的盐雾试验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两种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丝束电极方法更具快速、准确和定量的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电化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化学电位噪声方法检测了不同腐蚀状态304与316两种不镑钢管焊缝区试样在室温碱液中的腐蚀行为,并采用电化学噪声时域谱、频域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腐蚀状态焊缝试样的腐蚀电位及噪声时城谱特征不同,可利用电位噪声频城谱的高频斜率K值定性判定是否发生局部腐蚀,同时可根据频城谱中发生事件特殊频率fn区分材料的腐蚀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弹性应力和弹塑性应变对921A船体钢在模拟海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载荷-电化学实验装置对921A钢在载荷与腐蚀介质协同作用时的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由电化学阻抗谱拟合得到的电荷传递电阻定义载荷下的腐蚀速率修正因子,将实验得到的腐蚀速率修正因子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弹性拉应力与弹性压应力对力学化学效应的影响具有对称性。力学化学效应随着弹性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弹塑性应变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弹塑性应变对力学化学效应的影响远远大于弹性应力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弹塑性应变引起的腐蚀电位负移量最大为62.6 mV,相应的腐蚀速率修正因子高达4.113,而弹性应力引起的腐蚀电位负移量最大为24.5 mV,相应的腐蚀速率修正因子为1.746。由此可见,应力应变对921A钢在海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防锈剂对两栖装甲装备溶剂型防锈油抗盐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出适用于两栖装甲装备溶剂型防锈油的防锈剂,先后进行了防锈剂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盐雾试验,考察了几种防锈剂及其复合防锈剂的抗盐雾性能。结果发现,由质量分数为6%的羊毛脂镁皂、10%的石油磺酸钡、2%的二壬基萘磺酸钡和5%的N-油酰基氨酸十八胺组成的复合防锈剂具有优异的抗盐雾性能。  相似文献   

6.
传统铜片腐蚀结果评定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HIS彩色模型,开发了铜片腐蚀试验结果评价软件。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试验结果评价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试验结果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电化学极化手段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合金断口形貌,研究了外加电位对7A52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与外加电位有强烈的相关性,开裂敏感性在外加电位为一0.95V时最低,外加电位起到阴极保护的作用;在外加电位为一1V时有所升高,但仍然低于开路电位条件下的敏感性;在一1.1V时最高,应力腐蚀过程以氢脆为主;在一1.2V时又有所降低,阴极析出的氢以气态逸出而降低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潜艇服役期间涂层性能退变影响潜艇电场分布,以材料电化学极化状态为边界条件,应用边界元法建立潜艇涂层性能下降、涂层渗透腐蚀、涂层局部破损极化三种潜艇腐蚀静电场模型,从时域和频域特征对螺旋桨扰动电场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极化状态对螺旋桨扰动电场的电位信号特征及电场谐波频段影响显著。恒电位、线性极化、非线性极化三种边界条件下,螺旋桨以相同频率旋转扰动静电场时,各模型的频率成分占比差异明显。非线性边界条件下的扰动频率和2倍扰动频占比相差最大,线性边界条件下的扰动频率和2倍扰动频占比相差最小。三种边界条件下电场模型的3倍扰动频以上的谐波范围会发生改变,恒电位边界下模型谐波范围最小,非线性边界条件下谐波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几种防锈液对T52(10Ti热)钢在Ph=5.0酸性水溶液中耐蚀性能的影响.用线性极化和交流阻抗法对这些防锈液的耐蚀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亚硝酸钠类、含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类两种防锈液的耐蚀性能较好;并用动电位扫描法对上述防锈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上述防锈液主要是抑制电极的阳极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装备性能评估方法选择问题,研究了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聚类分析两种方法的评价应用.给出了两种方法的步骤和关键模型,以对某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评价为例,构建其作战能力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聚类分析两种方法进行了作战效能评估,对两种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及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模糊综...  相似文献   

11.
离子液体润滑剂的金属腐蚀性与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及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两种离子液体润滑剂的金属腐蚀性作了初步研究,发现两种离子液体均对多种金属表面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其中含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腐蚀性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其具有较弱的吸湿性和较强的表面吸附能力;另外发现,具有杂环结构的传统防锈剂苯并三氮唑(BTA)能很好地溶解在两种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并能显著降低两种离子液体对铜的表面腐蚀,说明有望通过利用传统防锈剂抑制离子液体润滑剂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个输油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制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时掌握输油泵机组的运行状态,为针对性的维护提供依据和手段.设计的系统一方面能对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产生各种数据报表,另一方面能对机组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分析,及时、准确地对泵机组各种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作出诊断,预防或消除故障,同时,也能为泵站运行提供必要指导,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输油泵机组长期、稳定、高效、低耗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以装甲装备器材的除锈保养要求为牵引,首先设计了除锈保养的工艺流程,然后从封闭式主架结构、控制系统、机械臂运行系统、除锈清洗系统等关键技术入手,完成了装甲装备器材自动化除锈保养设备的研制。通过运行试验及大量器材的保养实践证明,设备运行可靠、性能优越,能够有效提高器材除锈保养的自动化水平、保养质量与保养效能,满足装甲装备器材除锈保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使用检查维修工作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CMA是制订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系统方法,可用度是制订军械装备预防性维修周期的主要决策目标,对RCMA七种工作类型之一的使用检查工作建立了以可用度为决策目标的一般模型,举例给出了模型输出结果的特征和敏感性,对几种特殊情况进行了讨论,给出的模型可用于此类问题的维修决策。  相似文献   

15.
空化射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化水射流技术是将空化作用引入到高压水射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高压水射流技术,在同等条件下,空化射流相对于普通高压水射流具有破碎和切割能力更高的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对空化技术进行研究,进行了喷嘴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设计了空化射流实验装置及空化喷嘴。以生锈铁板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喷嘴型号、打击时间、入口压力、靶距和扩散段长度的空化射流打击效果对比实验,研究了空化参数对空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角形喷嘴进行淹没射流的空化效果较好,空化射流除锈具有最优打击时间。不同的入口压力对应不同的最佳靶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光学仪器封存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光学仪器霉、雾、锈的生成机理,提出一种新型的综合封存技术,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SRB对船舱积水腐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船舱积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实验室培养、挂片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SRB对船舱积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SRB的存在促进碳钢的腐蚀,但积水中的油污减弱了SRB的促进作用;SRB使腐蚀产物膜的不均匀性增加,促进了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using the available oi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Spectrometric Oil Analysis Programme (SOAP), to predict the residual life of a set of aircraft eng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nd the residual life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proportional residual, which states that the predicted residual life may be proportional to the wear increment measured by the oil analysis programmes. Assuming suc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wear and the residual life exists, we formulated a recursive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item's residual life given measured oi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o date. A set of censored life data of 30 aircraft engines (right censored due to preventive overhaul) along with the history of their monitored metal concentration information are available to us. The metal concentration information includes many variables, such as Fe, Cu, Al, etc.; not all of them are useful, and some of them may be correlat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has been adopt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set and to produce a new set of uncorrelated variables, which we shall use in the prediction model. The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estimating model parameters is discussed. The model is fitted to the actual SOAP data from the aircraft engines, and the goodness‐of‐fit test has been carried out.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两种具有典型硫化物夹杂物的碳钢,通过显微腐蚀试验、浸泡试验及带有显微跟踪观察的极化试验考察了点蚀发生的初始过程,结合金相和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提出了碳钢中硫化物夹杂物诱发点蚀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