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栋简陋民房的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他们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难得这么轻松一下。“报告首长,紧急电报!”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先粗略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从刘伯承的神色中已看出这份电报绝对不寻常。他连忙接过了电报。果然,这份电报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上面标着的AAA字样十分醒目。邓小平明白,3个A字是当时中央约定的表示最紧急、最秘密的电报等级。刘邓大军刚刚打了大胜仗,还未及休整,毛泽东为什么又亲自给他…  相似文献   

2.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舰。自1913年入役到1938年金口蒙难,该舰服役海军25年,经历了现代中国最为风云激荡的一段历史时期。2008年10月,正值纪念武汉会战70周年、中山舰蒙难70周年之际,一条"中山舰电报稿密码寻求全球破译"的信息,瞬间传遍全国各大网站和新闻媒体。"中山舰电报稿"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这4年来,电报的破译结果如何?中山舰出水电报稿纸背后究竟隐藏着那些秘闻故事?  相似文献   

3.
冒险的大胆行动 艾森豪威尔在他的伦敦总司令部里,凝神地阅读一份陆军部标着“绝密”字样的电报。这份电报促使他作出一生事业中最严重的决定。电报的内容是:在阿尔及利亚的一批亲同盟国的法国军官建议,请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部派遣5名军官立即到达阿尔及尔附近的约会地点,并要求带去这样的情报,即同盟国方面将何以援助他们对付轴心国的入侵。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利用扩频波形分选与窄带频率分选原理实现抗干扰接收的扩频电报通信系统。文中扼要阐述了这种混合式扩频通信系统能够提高抗干扰性能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实现这种抗干扰电报通信系统的可能性;定量分析了在白噪声干扰条件下的错误概率。作为实验系统,已试制了一种兼有7他、15位、31位的伪噪声编码电报系统附加设备。这种附加设备配置到我军现有的双边带调幅、单边带或调频等各式军用电台上后,可以提高电报通信的反人为干扰的能力。用这种附加器构成的莫尔斯电码扩频人工电报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抗截获能力与较强的反人为集中干扰的能力。实验室测试与野外通信试验结果证明这种体制是可行的。系统抗干扰性能基本符合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波  邓路 《兵团建设》2013,(16):18-19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电报业鼎盛的时期,电报是兵团职工与外界联系最为快捷的通信工具,但发电报很贵,按字收费,人们只有在有红白喜事、亲友来访或货物到达等急事时,才会发电报。"八师一四八团职工黄胜利清晰地记得,那个时候,团场职工与远在内地的亲戚们联系的通讯方式只有两种:一是写信,二是发电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微处理机处理莫尔斯电报信号的发送装置。本装置能有效地处理来自键盘的各种英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由专门设计的、可用少量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发送控制电路,实现莫尔斯电报信号的发送。采用本装置,在软、硬件的配舍下,能成功地实现40码/分—250码/分速率的电报信号发送,实时控制准确,音响性能良好,完全可以与人工手键发报兼容。  相似文献   

7.
1994年俄罗斯解密有关朝鲜战争的部分国家档案以来 ,中国和外国均有学者认为 ,中共中央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主要依据是斯大林给毛泽东的两份电报和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一份回电。那么 ,究竟是斯大林给毛泽东施加压力 ,还是毛泽东要斯大林表态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还是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需要自己作出的决策 ?可以说 ,如何认识这三份电报 ,是对这些问题不同认识的分水岭 ,对这三份电报的认识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关于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和10月2日毛泽东通过罗申给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8.
吴殿根 《政工学刊》2004,(11):60-60
近日看到一则故事,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天,一封从察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了列宁手里。内容是:“冬天就要到了,士兵还缺少冬衣御寒,弹药将尽,已申请解决。总部机关迟迟未予答复。”列宁让通信员把电报送到军需供给部。一小时后,列宁打电话给部长:“你好,我是列宁,送去的电报收到了吗?”“没有收到。”“请去查一下邮件。”“我马上去,然后给您去电话。”“不,我等着。”部长立即检查邮件,电报找到了。他给列宁回电话:“电报我找到了,现在我与同志们研究一下,再给您回电话。”“不,我等着。”磋商后,部长回电话:“一切说好了,现在…  相似文献   

9.
自动加密通信台的收发员到驾驶舱交给将军一份电报,他迅速扫了一眼电文便把电报递给巴希洛夫: “我说,怎么回事?为什么他们费了六个小时的劲还没把牵引钢索挂到艇上去?海区的天气很正常嘛,风速8~10米,海浪3级——一点点小波浪,差不多一点儿云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军事史文摘     
军事史文摘中央军委为何没有批复百团大战计划?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正太路破袭战(即百团大战)预备命令的电报,是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共同署名发的。电报是发“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并报军委”,直到8月20...  相似文献   

11.
父亲(散文)     
父亲(散文)赵峰父亲已离我而去。军旅生涯十几年,仍没有走出当初父亲站在小站送我去当兵的视线。每当想起父亲,就想到十年前父亲电召我参军的情景……一纸“速归”的电报,让我踏上了匆匆的归途。坐在火车上,我心里象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父亲的电报简直就象...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在忻口地区抗击日军对山西腹地的入侵。战役失败之后,郭化若 (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部第二局局长 )有一次给毛泽东送电报,毛泽东边看电报边说:“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花岗岩脑袋,能不打败仗吗 ?不承认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搞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处处挨打。”   毛泽东看完电报后说:“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点古代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思想。对国民党军的长官,搬古代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郭化若搜集了很多史料,翻阅了许多古代战例…  相似文献   

13.
怀念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了。这些年来,父亲却常在梦中回来看我。每次与父亲见面,我都泪湿枕巾。 父亲走的那年,我当兵在外。那天上午,通信员给我送来一封电报。我的心一紧,赶忙拆开,啊!“父病危,速归。”还没来得及动身,第二封电报又到了我手上:父病故。顿时,我泪如泉涌。在回答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去年7月3日,通化预备役通信团三营无线电连报务员金德锋,远离家乡,在内蒙古通辽市承包百亩水稻,突然接到来自连队的一封电报:“7月5日开训速归”。看罢电报,正在田里拔草的金德锋犯难了……金德锋从部队退伍回乡务农后,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水稻生产技术,曾荣获省“农民水稻技术员”职称。前年,他去内蒙通辽市余粮堡镇承包了30多亩新开地,经1年的辛勤劳动,当年就产粮2万斤,购买了插秧机、手扶拖拉机等农机具。去年,他又扩大耕作面积,承包100亩新开地,水稻长势喜人。正当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他接到连队训练的电报。如果回去,水  相似文献   

15.
1917年1月6日,德国外交部长阿图尔·齐默尔曼正在柏林的办公室内起草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准备拍发给德国驻美国大使冯·伯恩斯托夫并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冯·埃克哈特的。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年月。一场既无义又无望的战争已使几百万名土兵横尸疆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还是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都伤亡惨重毫无收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解读邓小平等关于进军西南的18份电报入手,再现了我军解放西南的决策过程,以及邓小平在进军西南中的指挥艺术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军事通信中,作战双方对军事通信进行保密和截收破译,已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奠定了密码学与密码分析的理论基础。电子学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发展,为通信保密和破译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早期的通信保密,主要局限于电报业务,现在则无论是电报、电话、传真、图象、数据等的传输均视需要而采取保密措施。除了传输过程需加强保密外,用作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的  相似文献   

18.
推销员A和B     
有两个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 某岛屿开辟市场。上岛后,推销员A和B各自 给自己的工厂发回一封电报。A在电报中说: “这座岛上的人不穿鞋子,明天我就搭头班飞 机回来。”B则对工厂这样说:“棒极了,这个 岛上的人还都没有穿上鞋子,潜力很大,我拟 常驻此岛。”果然,几年后,B所在的鞋厂占领 了这个岛屿的鞋业市场。  相似文献   

19.
载波通信是一种多路通信,就是在同一对线路上同时传输多路电话、电报和传真,而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实现多路通信,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频率分割的  相似文献   

20.
高林 《当代海军》2006,(10):74-75
据史料记载,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方面使用的一些重要的军用密码电报,很多被日本破译,致使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失。中方发现密电码被破译后,几经变更密码,同时增设针对日方密码机的改进型截收破译设备,培训了多批高级破译专家。在抗日战争中,破译了山本大将出巡、偷袭珍珠港、南进战略等多批绝密密码电报,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甲午战争清政府密电码日方了如指掌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之所以惨败,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