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冯都 《军事历史》2010,(3):62-64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期间,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治委员毛泽东联名发布了6个作战命令——红字第9、第10、第11、第12号命令和胜字第1、第2号命令。通过对这6个命令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红一方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的过程,并领略朱德、毛泽东在指挥作战中表现出的高超的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2.
追歼白崇禧三次大较量温瑞茂,孙学敏在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国民党军白崇禧桂系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之一。抓住和歼灭该部对加速解放中南地区及提早结束全国战争都具有重要意义。白崇禧一生戎马,善于用兵,素有“小诸葛”之称,毛泽东谓之“中国境内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逐鹿南中国     
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整个防线都被击溃.但是,蒋介石纠集残余力量退守福建及东南沿海岛屿,并与桂系军阀配合,妄图在美国的直接支持下,继续负隅顽抗,进行垂死挣扎.为了彻底消灭蒋介石的残余军事力量,迅速解放全中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逐鹿南中国.  相似文献   

4.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起,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谈些粗浅认识。(-)淮海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精锐部队,为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首府,并进而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准备了条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对和平解放北平起了重要作用,从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此次胜利不…  相似文献   

5.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主力已被歼灭。解放军势如破竹,直逼长江,就要迅速渡江解放江南大地,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中芨芨可危的破船,但蒋介石反动当局企图利用长江天堑作垂死挣扎。为了保存残余力量,48年6月25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布置和确立了长江防线为前沿,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地区为核心的作战方针。因此,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建立陆海空长江主体防线。命令林遵将军率领的国民党第二舰队由海上防务调进长江,以掩护国民党的陆军作战,第二舰队二十五艘艇上的一千二百余名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由舰队司令林遵将军率领下,毅然在南京附近的笆斗山江面上起义。被毛泽东称赞为“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7.
从1947年7月开始,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决策与战略计划,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①。全面、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对于进一步研究全国解放战争史、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高超指挥艺术,是非常必要的。毛泽东指出,研究战争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所谓着眼其特点,指的是战争指导者必须全力捕捉每一战争…  相似文献   

8.
国际风云激荡,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窜扰的行动(一)炮击金门,毛泽东着着胜算,既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正义斗争,从战略上调动和牵制了美国,又摸清了美国协防台湾的底牌,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大陆的袭扰破坏活动。特别是不取金、马的决策,对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意义深远,显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美国也清楚:中国已从其“永久停火”的提议中洞察其分裂企图,台湾当局也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新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伙成 《军事历史》2004,2(2):18-22
1924年黄埔军校的创办,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组织新制度的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选集》第2卷,3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这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军队乃至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设,都有着重大作用。毛泽东在后来总结我军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时对这些“新创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文就黄埔军校政治工作新创设的历史,述评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组织新制度军队的杰出代表,是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制度新创设的奠基者。一、出任政治部…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历来十分重视“人心”这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指出:“打仗的胜败,不决定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心。”(见毛泽东起草的《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在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举行的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在兵员数量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徐州战略重兵集团55.5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伟大胜利。这次战役,加上济南、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作为中国入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不仅在作战指挥上达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针对战略决战的特点,对军民进行政治动员的伟大实践中,同样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在忻口地区抗击日军对山西腹地的入侵。战役失败之后,郭化若 (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部第二局局长 )有一次给毛泽东送电报,毛泽东边看电报边说:“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花岗岩脑袋,能不打败仗吗 ?不承认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搞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处处挨打。”   毛泽东看完电报后说:“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点古代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思想。对国民党军的长官,搬古代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郭化若搜集了很多史料,翻阅了许多古代战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来源于中自人民的革命战争实践,又指引革命战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坚持武装斗争的旗帜,从此开始了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建立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  相似文献   

13.
1958年8月金门炮战是一场在中外战争史上颇为奇特的军事行动,它既是一场军事仅,又是一场政治仗、外交仗、宣传仗。各条战线紧密相关,稍有不慎,就要影响全局。炮击金门,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毛泽东与周恩来协商决定的,往往是毛泽东决策之后,由周恩来具体部署实施。毛泽东后来说:“金、马局势那么严重,每个环节都是我和总理搞的”①。一、参与指挥金门炮战,惩罚国民党军,摸清美国底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坚持不承认中国政府,在国际活动中公开推行“两个中国”政策,并依据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对中国大陆施加…  相似文献   

14.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在短短4年时间内,歼灭装备精良的807万国民党军,迎来r新中国的诞生。解放战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智慧。这里就让我们循着这场战争的轨迹,去探析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与军事指挥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战争轶闻     
国民党官兵学习《论持久战》 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后,国民党内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提出所谓“速胜论”。毛泽东于当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既驳斥了“亡国论”,又驳斥了“速胜论”,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在1953年版的五分钱人民币上,绘着一艘轮船,这就是著名的“海辽轮”。 为什么会把这艘船绘制到人民币上呢? 1949年9月17日,国民党招商局管辖的“海辽轮”,在香港接到一个命令:9月19日驶往汕头,接运蒋军增援舟山的部队。 此时,起义,正在打入“海辽轮”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中酝酿。 9月18日,“海辽轮”接到起航命令,与“海川轮”同行。  相似文献   

17.
瓦解敌军工作,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胜和打击国民党军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中我军运用这一手段,取得了重大成果,起到了震撼敌军、打乱其部署、加速淮海战役胜利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战胜国民党军。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创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以便在战争结束时,迅速建设新中国,以政治争取解决国民党军,成为我军战胜国民党军经常采用的重要战法。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这是我国古代‘上兵伐谋”思想的具体运…  相似文献   

18.
雄师战天津     
冷静 《军事历史》2006,(11):3-10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天津攻坚战是非常威武精彩的一幕。在这场大战中,人民解放军的34万大军——步兵、炮兵、坦克兵和工兵密切协同,实施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攻坚作战,仅短短29个小时就攻克了国民党军以13万重兵坚守的天津城,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作战能力。百战劲旅挥师入关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后,毛泽东及时命令东北野战军取消休整,立即南下入关作战,将关内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以免该部逃到长江以南,增加人民解放军日后渡江作战的困难。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  相似文献   

19.
李守成  李东跃 《国防》2007,(5):68-68
3月27日。由陕西省榆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榆林军分区联合主办的毛泽东转战陕北60周年大会暨大型历史画册《难忘的岁月》首发式。在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毛泽东旧居新院举行。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自1947年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至1948年3月25日从吴堡县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西柏坡。为期一年零五天。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写下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10多篇重要文件;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制定了全国各解放区的战略方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口号;指挥了著名的羊马河、青化砭等重要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王作东 《军事史林》2013,(12):27-30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