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海疆与西北陆疆发生边患,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海防、塞防两种国防观发生冲撞与磨合,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实质上是天下藩属与民族国家二元治理体制的冲撞与协调,也是国际秩序之争在中国的一次体现。通过这场近代国防战略的大辩论,近代战略家对政治与地理的战略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其间的政治叙事话语也有了新的演绎,反映出近代以来政治地理话语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蒋百里(1882—1938),是中国近代享誉中外的军事理论家。他一生爱国情笃,致力研究军事,筹谋建立中国近代国防。他的抗日国防思想及其实践,为激励民族斗志,增强抗战信心,动员民众御侮保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防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危存亡的大问题。认真研究和总结近代国防的经验教训,对于实现我军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为此,本刊专门开辟近代国防思想研究这一专栏,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来稿,支持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4.
《国防》1999,(11)
国防外交历来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弱国无外交。在浸满血泪、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国防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100多年来屈辱国防外交的终结。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实力的增强,国防外交在特殊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国家权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较翔实的资料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中国近代国防经济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抗日战争为中国近代国防经济理论成熟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条件;抗日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国防经济理论研究最繁荣的时期,表现在研究人员空前广泛、研究范围广阔、研究内容深入、著述甚丰、学派纷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思想理论界根据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国防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中国近代国防经济理论获得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防社会动员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战略文化的新积淀:社会共识和民族精神的提升。战争年代的社会动员为党的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逻辑起点,强化了大众的民族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尤其是民族精神的提升,成为战略文化沉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如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冯玉祥通过对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比较 ,认为中国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 ,加强物质国防固是重要。但是 ,就近代中国而言 ,中华民族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处境 ,振奋民族精神尤为紧要。因此 ,他提出了建设国防精神的思想。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必将有赖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国民精神、科学精神的发扬  相似文献   

8.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人。他的国防经济学说可以概括为五点,即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要配合一致,实现协调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战备要互相渗透,兼顾平战需要,力求军民结合;国防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力求自给自足;武器装备的研究与生产要有所区别,贵研究而慎制造;国防建设特别是某些军事工业应以国营为主,兼用民营。  相似文献   

9.
刘俊平 《国防》2006,(6):7-9
拿破仑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同时又指出,要看到思想比武力更重要。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是古今中外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而中国古代国防思想则是其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要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就应追本溯源,对中国古代国防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所曾达到的高度有所认识,同时还应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一、中国古代国防思想及其特征一般而言,国防自有国家之日起便伴随而生;而有国防,必存在国防思想。但是,中国古代并不存在近代意义上的国防。因为作为强势文明的中国很早就已构建了一种以华夏为…  相似文献   

10.
航空工业是我国的战略核心产业,履行着研制生产国防装备,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民族经济的时代重任,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航空工业的璀璨明珠——直升机工业,由于技术复杂,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