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定量分析风对反潜巡逻机应召搜索延迟时间的影响,根据飞行气象学中风对飞行的影响描述以及实际需求,建立了反潜巡逻机飞往潜艇初始概略位置的航路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反潜巡逻机的航速和航向、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对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对延迟时间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为反潜巡逻机航路的优化、应召搜索效能的提高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风对反潜巡逻机应召搜索延迟时间的影响,根据飞行气象学中风对飞行的影响描述以及实际需求,建立了反潜巡逻机飞往潜艇初始概略位置的航路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反潜巡逻机的航速和航向、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对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对延迟时间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为反潜巡逻机航路的优化、应召搜索效能的提高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及其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作为战役、战术反潜兵力,在现代海上军事斗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研究了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系统构成、应召反潜的作战过程和特点,全面分析了影响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作战效能的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作战效能分析体系,提出了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不同攻潜武器下的效能评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约束条件的无人机航路规划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和动态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六自由度模型的飞行仿真动态评价方法。分析了无人机航路规划的约束条件和影响航路评价的因素,基于某型无人机六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和飞行控制系统模型建立了无人机飞行仿真系统模型,将航路规划与评价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进行航路评价方法软件的设计,通过对无人机沿规划航路的仿真飞行参数进行动态特性分析,以更接近真实情况的仿真手段对多约束条件下的航路规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形象直观的实现了对无人机规划航路的动态综合评价,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5.
反潜巡逻机与无人艇协同反潜作战可以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大幅提高反潜效能,是未来反潜作战的重要方式.针对反潜巡逻机与无人艇反潜能力特性,提出了在应召反潜中使用被动声纳浮标与艇载主动声纳组成的多基地声纳系统搜潜的思路.以无盲区探测区域有效覆盖目标散布区域为目的,分析多基地声纳的阵型设置、计算重要参数、论述平台的航路规划问题,最后利用实例分析证明了应召反潜中艇-机协同声纳搜潜设想的可行性,对有人/无人平台协同反潜作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召螺旋搜索是对潜搜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针对潜艇如何规避搜索研究了搜索模型,通过分析发现潜艇选择不同的航向会影响潜艇规避成功的概率,并通过仿真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应召搜潜中直升机方形搜索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边形搜索模型.在固定参数情况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六边形搜索方法对潜搜索效果比方形搜索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8.
反潜直升机运用吊放声纳应召搜潜时,在反潜直升机续航时间内合理地选择阵形是提高探测概率的关键.将螺旋形搜索模型应用于吊放声纳应召搜潜,由单机搜索推广到双机搜索,改进了传统的螺旋搜索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影响模型的相关参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搜索效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声纳浮标的反潜直升机应召搜潜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潜直升机使用声纳浮标应召搜潜是其搜潜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分析声纳浮标应召搜潜特点的基础上,对仿真环境进行假设,并建立声纳浮标应召搜潜蒙特卡洛法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反潜直升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声纳浮标应召搜潜时声纳浮标间隔系数、螺旋系数、浮标数目和搜索阵型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于制定反潜作战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协同反潜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协同反潜作战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前者协同作战需求,提出了反潜巡逻机概略搜索、反潜直升机精确跟踪定位的协同战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反潜直升机联合使用声纳浮标与吊放声纳的搜潜策略,并建立了两机协同反潜定量分析模型。最后仿真分析了延迟时间、初始距离、定位误差等因素对直升机留空时间需求与声纳浮标数量需求的影响;同时计算了反潜直升机协同反潜的最大作战距离,以及所需声纳浮标的数量。结果表明,对于低速常规潜艇目标,两者协同反潜区域较广;而对于高速核动力潜艇,需多架反潜直升机参与协同。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水面舰艇编队使用拖曳式线列阵声纳匀速搜潜和“跳跃式”搜潜过程的基础上,对仿真环境进行假设,并建立了水面舰艇搜潜蒙特卡洛法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其在一定条件下检查搜潜时匀速搜索与跳跃式搜索效能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提高水面舰艇反潜作战运用水平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舰载直升机相对于常规潜艇而言,具有较大的速度优势,据此,提出了一种近似逆螺旋曲线的搜索样式,并把它定义为封锁搜索.以单机封锁搜索为例,介绍了封锁搜索的过程、特点,推导出搜索条件、搜索路线、搜索转移时机的公式,把封锁搜索与随机搜索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直升机编队实施封锁搜索的可行性.封锁搜索的模式丰富了应召搜索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攻潜武器分配问题,利用模糊AHP方法,通过构建攻潜武器分配模型,建立模糊评判矩阵,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制定最优攻击方案,对反潜火力分配提供决策辅助,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从命中概率、攻击安全、攻击时效、组织指挥等方面综合模糊评判进行攻潜武器分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潜搜索是水面舰艇编队反潜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军兵力实施对潜攻击的前提和保证.分析了水面舰艇对潜搜索的基本特点和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有效宽度,并分析了潜艇逃脱初始位置处于搜索有效区时编队的搜索概率,提出了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效能的基本模型,使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搜索的实施和提高搜索效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为适应新的世界格局,其潜艇战与反潜战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促进了近海潜艇战与反潜战装备的发展。世界各国潜艇战与反潜战的重点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6.
编队反潜作战是现今和今后很长时期海上战争的重要形式。通过阐述分布式杀伤条件下编队反潜对体系搜潜能力、编队动态组网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及体系容变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提出分布式编队反潜的基本架构,对以空间分散和任务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编队反潜模式进行论证和分析,并结合战术想定将典型的反潜作战模式具体化。对分布式杀伤背景条件下编队反潜作战能力建设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观测—定位—决策”组成了航空反潜作战的一个战术周期。高效率的反潜作战除了加速决策过程,缩短决策周期之外,还体现在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中。其中,最佳入水点的选择就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空投鱼雷反潜特点基础上,分两种情况从理论上探讨了反潜鱼雷最佳入水位置和投雷入水方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舰近程反潜防御区反潜直升机的配置问题,依据近程反潜防御区反潜作战的任务、性质和兵力配置要求,提出了反潜直升机配置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反潜直升机前出距离计算模型,给出了反潜直升机配置的具体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量化计算结果,可为编队指挥员优化某型舰近程反潜防御区反潜直升机配置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