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改进的Topsis评估模型对反潜巡逻机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主要是对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综合考虑客观熵权和专家主观权重得到综合权重,通过客观的熵权信息来调整主观权重的偏差,使得反潜巡逻机作战效能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主客观相结合,简单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反潜巡逻飞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强、航程远、留空时间长、可装备多种搜潜设备和攻潜武器以及不易受潜艇威胁的优势,已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竞相发展的装备。海洋环境对航空兵反潜作战的影响巨大,能否充分利用海洋环境条件,关系到搜潜器材能否及时、有效地发现潜艇目标。主要分析了海洋环境噪声对反潜巡逻机浮标搜潜装备的作战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反潜巡逻机双机协同鱼雷攻潜作战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潜巡逻机双机协同鱼雷攻潜,是航空反潜作战的重要样式之一。根据巡逻机的技战术性能,首先研究了巡逻机双机协同鱼雷攻击方法中的投雷数量、投雷阵位和投雷时间间隔等问题;然后,结合反潜作战过程,给出投雷参数解算方法;最后,以命中概率为双机协同鱼雷攻潜作战效能的评估指标进行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作战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反潜巡逻机的作战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海上反潜如同“大海捞针”。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却道出了反潜的艰难与复杂。实战和训练证明,反潜巡逻机是各种反潜兵器中的佼佼者。它的反潜作战主要包括搜索探测、识别定位和跟踪攻击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协同反潜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协同反潜作战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前者协同作战需求,提出了反潜巡逻机概略搜索、反潜直升机精确跟踪定位的协同战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反潜直升机联合使用声纳浮标与吊放声纳的搜潜策略,并建立了两机协同反潜定量分析模型。最后仿真分析了延迟时间、初始距离、定位误差等因素对直升机留空时间需求与声纳浮标数量需求的影响;同时计算了反潜直升机协同反潜的最大作战距离,以及所需声纳浮标的数量。结果表明,对于低速常规潜艇目标,两者协同反潜区域较广;而对于高速核动力潜艇,需多架反潜直升机参与协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海洋环境对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反潜作战效能的影响,在分析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反潜作战样式和武器装备构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海洋环境对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反潜作战效能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和函数关系模型。以直接警戒区反潜作战效能评估为例,引入B样条函数,建立海洋环境要素与海洋环境影响指数之间的映射函数模型,得到影响评估的量化结果。该结果基本反映了海洋环境对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反潜作战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作战能力指标获取困难,当前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更多依赖专家知识,构建的模型往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在分析作战效能与作战能力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提出一种从作战效能指标出发,评估作战能力的方法,并以某次反潜作战为背景,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反潜巡逻机与无人艇协同反潜作战可以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大幅提高反潜效能,是未来反潜作战的重要方式.针对反潜巡逻机与无人艇反潜能力特性,提出了在应召反潜中使用被动声纳浮标与艇载主动声纳组成的多基地声纳系统搜潜的思路.以无盲区探测区域有效覆盖目标散布区域为目的,分析多基地声纳的阵型设置、计算重要参数、论述平台的航路规划问题,最后利用实例分析证明了应召反潜中艇-机协同声纳搜潜设想的可行性,对有人/无人平台协同反潜作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潜巡逻机足用于反潜和海上巡逻的海军飞机,通常可分为岸基(或舰载)反潜巡逻机和水上反潜巡逻机。反潜巡逻机携载有雷达、声纳浮标、红外探测仪、磁异探测仪、废气探潜仪、激光探测仪、水质分析仪和微光电视等搜潜设备;装有空舰导弹、鱼雷、深水炸弹和水雷等攻潜武器,具有航程远、续  相似文献   

10.
大型岸基固定翼反潜飞机虽然具有航程、航时、速度等多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其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巡逻飞行和盘旋等待上面,实际作战能力的发挥有限,且效费比也较低。若发展一型速度和岸基涡扇动力固定翼飞机相当,作战半径大、抗浪性能好、且具备水面持久驻留和低速巡航功能的大型水陆两栖反潜飞机,则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型水陆两栖反潜飞机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对其在应召反潜、检查反潜、巡逻反潜和持久威胁组网式反潜中的运用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通过利用可在水面起降和长时间驻留停泊的特点,以大型水陆两栖为平台的反潜飞机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航空反潜作战的有效性,还能极大的降低运行成本,对增强海军中远海作战能力和体系化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潜战仿真系统目标仿真建模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潜战仿真系统是反潜武器装备研制、反潜作战能力评估、反潜战术战法研究的有效手段,因此能否提供高逼真度的目标潜艇仿真将直接影响到反潜作战仿真系统的整体性能。从未来潜艇作战环境出发,分析了潜艇仿真的功能组成,建立了仿真模型体系,提出了基于模型库的潜艇仿真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为反潜战仿真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潜射反舰导弹是现代潜艇作战的重要武器,对其作战效能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准确的进行评价.通过对影响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作战效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在借鉴WSEIA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算例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较好地评估潜射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并为其研发及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研究游击战的获胜机理是军事学领域尚未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运用信息作战原理,在海上游击战环境中,通过潜艇与航母战斗群反潜直升机的对抗来分析海上游击战的信息作战原理,研究表明:航母受到攻击的威胁通常为潜艇的1.5到5倍,只要发挥潜艇的信息与火力的联合作战优势来削弱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反潜信息与火力的联合作战优势,仅单艘潜艇就可对航空母舰造成重创。信息作战原理不仅揭示了游击战环境中各种小概率事件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机理,而且也可用作为对游击战指挥控制原理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无人水下反潜作战平台指挥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反潜平台的指挥控制问题是关系其作战能力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一般包含平台行为控制、自主行为决策控制和支援平台干预控制三个部分。本文探讨了无人反潜平台指挥控制的工作原理,对影响无人反潜平台未来发展方向的指挥控制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运用潜艇和远程导弹联合作战形成的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优势来开发突袭航母战斗群的战法是联合作战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信息作战、网络中心战和海上游击战原理,分别利用潜艇获取目标位置信息优势和远程导弹对目标打击火力优势,通过海上游击战战法,运用在以卫星为平台的网络中心环境中形成的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实施对航母战斗群的突袭,对一个典型实例的初步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与潜艇侦察目标能力有关的正确发现目标概率和评估远程导弹打击目标效果概率以及与远程导弹打击能力有关的命中目标概率对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的影响分别为20.79%、22.57%和20.20%%,是成功突袭航母战斗群的最重要的因素,而网络中心联合潜艇与远程导弹突袭航母则是充分发挥潜艇和远程导弹综合优势的科学战法。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反潜战中,潜艇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提高潜艇对抗反潜机的作战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潜艇通过拖曳综合浮标和电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ESM)设备对声纳浮标阵进行估计定位的单站双址交叉测向和基于方位角变化率的方法,以及潜艇方位角、角速率和航速对定位误差的影响。建立了潜艇对声纳浮标位置估计模型,提出了潜艇突破声纳浮标阵封锁应采用的规避策略。结果表明,潜艇可以对声纳浮标进行定位,为潜艇规避声纳浮标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潜射反舰导弹的特点,提出了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的方法.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ADC模型,对系统效能的有效性A、可信赖性D和能力C进行了具体分析,建立了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算例分析,对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潜艇突破水面舰艇巡逻线是潜艇作战中的一个传统问题,也是潜艇能否顺利实施战斗航渡的关键。传统的突破方法时间长、考虑敌方对抗因素少、实用性不强。针对在对抗条件下,难以或没有时间侦察目标巡逻线样式和兵力配置时,提出一种通过概略估算跟随敌舰进行突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潜艇作战指数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的作战指数是反映其综合作战能力的效能指标,由于传统的作战指数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难度较大且横向可比性不高,提出了一种由已知的潜艇作战指数推算待求的潜艇作战指数的较为简便的新方法,即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潜艇作战能力的因素集和权重集,运用拓展的灰色关联法求得所选潜艇的灰色关联度,利用已知的作战指数和所求的关联度通过数值分析建立两者的函数关系,并由此推算出待求的作战指数.以攻击型潜艇对水面舰艇作战指数为例,求取潜艇作战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