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翠芬院士是我国生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分子遗传学家,但凡是喊她"院士"的必是外头人,在她的研究室里,老的小的,都喊她"老太太",还有一个昵称:"蜜蜂妈妈"。"蜜蜂妈妈"与党同龄。90年的风雨人生,她有太多的传奇。比如,她与丈夫周廷冲都是院士,夫妻院士,军中唯一;再如,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罕见。总之,她是一本厚书,页页都藏珠玑。  相似文献   

2.
妻子范一,小我三岁,却比我早一年毕业,是武警江苏张家港边防检查站一名普通的检查员。确定恋爱关系前,我一直都在犹豫到底该叫她师姐还是叫她学妹,直到"一姐"这个称谓不胫而走,我也就随着大家叫她声"姐"。这让她至今津津乐道,占尽了我的便宜。"电话粥"煲成了"口语课"我和范一是在军校时的一次接待亚非拉美外宾的外事活动中相识的。认识她之前,我就知道她英语不简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极富传奇的城市。 她在一片戈壁荒滩上兴建,她的创业史几乎与新中国同步,她的历史堪称新中国屯垦史的缩影。 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古"丝绸之路"北线曾从这里穿过;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她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她的名字叫石河子。  相似文献   

4.
专爱挑刺儿,因此被战友们昵称为"刺玫瑰"。别看她爱挑刺儿,从领导到老兵对她一点儿也不反感,反而说她是个好兵。她个儿不高,身材偏瘦,细眉圆眼小脸蛋。但在男兵眼中她却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虽然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从不因为苦楚而懊恼,但有时犟起来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她就是冯静。原本大学毕业后,家里为她安排好了工作单位。可她死活不肯去,和家里整整闹了半个月,最终,她说出了自己真实想法,立志要做军中"霸王花",而且要去最艰苦的地方,野战部队才有兵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姓付,一直被别人叫成老付,而有时被我叫成付老太太。我每次那样称呼她,她就笑。她不像大多数农村妇女,结了婚以后就被人叫成了"某某家的"或"某某媳妇"。她风里来雨里去教了二十年书,曾经是朝阳地区的先进老师,在我们那个乡赢得了属于她的尊严。尽管风光过,但她一直认为自己的个子小,而不愿抛头露面。其实,在周围的女人当中,她不比一些人矮,也没比一些人高。  相似文献   

6.
正她被家人调侃为"空中飞人",被同事们称为心中有"谱"的科技达人。她引领而不追随,创造而不仿造。二十年来,她一直从事系列产品的工艺技术研究、测试技术等工作。她就是中国兵器集团江南公司科技骨干、高级工程师、工艺技术研究所空地产品室技术人员廖建容。近日,她又荣获湘潭市"最美女职工"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男兵劝她别这么"拼命",她掐着腰说:"小样儿,吐血也把你们比下去!"女兵藏莹莹,乍看是男兵,细看像男兵,黑乎乎,壮实实,一口东北腔,名声叫得响,全旅的人都喊她"藏哥"。"藏哥"身上有股不服男兵的劲儿。新兵连里女兵练操枪,第一次拿到"铁家伙"扭扭捏捏不得要领,背地里男兵们叽叽喳喳叨咕女兵。"藏哥"知道后气得一脸怒火,拽着男兵衣领,"咋的,瞧不起女兵啊,不服咱们就拖出来练练!"结果从三枪互换到枪械分解她居然都比男兵强,后来旅里让她给男兵做示范。"藏哥"下连不到一年就当了班长。早晨出操,男兵跑在前,女兵跟在后。她扯着嗓子喊口号,带着队伍超男兵。训练间隙拉歌,  相似文献   

8.
笑脸     
《解放军生活》2012,(4):54-55
1.第二炮兵某通信团通信一连指导员周乐,是一个"硬邦邦"的女军官,她能带出过硬的连队,完全靠的是她的"软功夫",就是"以责带兵、以理带兵、以爱带兵"。这是她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大家练习微笑,提升服务水平。郭盼盼/摄  相似文献   

9.
"甲板联欢舞会"是每次最受欢迎的活动。舰艇宽大的后甲板是水兵们的海上大舞台,柯笋最喜欢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了,海上的微风会吹起她的长发,海浪声会和着她的歌声,像一个自然的节拍器,她的观众还有千朵万朵的白浪花……每当这时,无论官兵有多少次的返场要求,她都会满足他们。这是属于她的海上"星光大道",她爱这个舞台,更爱在这个舞台上歌唱。  相似文献   

10.
病床上,癌症晚期术后的张君显得又消瘦了许多,而此时她身上的麻醉剂药效还没消完,嘴里却嘟嘟囔囔个不停。她的丈夫俯身一听,眼泪就止不住往下落。原来她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惦记着的仍是她的那帮学员:"我要回去……娃们的单片机开发板还没换呢……让我回去……"拿命在工作的"机器"司机老陈驾驶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班车已经有5年多,学院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然而,在学院工作了十多年的张君,他却感到很陌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张君的进步总比别人快一步。同事刘宏曾评价她:"她这个人呐,简直就是一台‘机器’,太拼!完全是拿命在工作。"她经  相似文献   

11.
正/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她是邓稼先、杨振宁的老师和好友,她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她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项目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隐姓埋名30余载,用三个"我愿意"肩负起国家的重托,用"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永恒人生。她,就是王承书——一位不为公众了解的核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兰空某通信团,王疆虹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不仅是团业余演出分队队长,是连队到团队各级文艺晚会的头牌主持,还是连队战备值班"一号班"的成员。"一号"自有"一号"的范,"一骑步尘"确实不易接触。记者几次电话联系预约采访,都是扑了个空,上次临近熄灯时间记者再次打去电话,想连线采访,仍然被告知她在话务训练教室,为新兵辅导专业业务。眼见到了熄灯时间还在工作,看来这"一号"也不好当。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儿泪亦重千钧。王疆虹并不是个轻易流泪的人。父亲瞒着她为她报名参军、她不得不辞掉历经艰难才考上的中石油某加油站会计岗位时,她没哭;被团里评为"文艺先进个人",却因其他原因与一次提干机会失之交臂时,她也没哭。去年5月,因业务成绩较为突出,王疆虹  相似文献   

13.
1.她叫白雪,接力连连长。别看她外表文静柔弱,却让男兵们个个竖起大拇指。到连队一年,她就捧回了"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等10多个证书。多少大老爷们都没做成的事,一个文弱女子却做到了,不服还真不行,难怪战士们私下里都叫她"穆桂英"。  相似文献   

14.
正在300份新训体会中,一篇隽秀小楷十分醒目:"我希望为部队奉献一生!"她是何思洋,短发飒爽,面庞坚毅,目光锋利。新兵连,何思洋没感到任何不适应,享受着各项训练考核。第一次投手榴弹,班长刚讲解完要领,别的女兵还在不知所措,她已迫不及待猛然发力,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拉伤了右臂肌肉。当晚紧急集合,班长允许她不用参加,她却说"轻伤不下火线",随后仅用单手和牙齿打好了背包。"不可思议!"大家投向她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她是女性,却巾帼不让须眉。她没有从过军,却有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她常说:"抓经济是我的天职,兴武装是我的使命。"她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木兰"书记的贵阳市小河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兰义彤。兰义彤2002年就任小河区人民政府区长.2006年3月任区委书记。无论在区长还是书记岗位上,她始终坚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理念,带头奏响了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和谐乐章。使区人武部的工作不断出  相似文献   

16.
王妍曦 《兵团建设》2013,(12):31-32
凌晨五点半,她从东莞赶赴广州白云机场,晚上九点四十五分,飞机降落在新疆喀什机场。三年来,她戏称自己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习惯了。"她说,"我很少回去,路上的时间太长,浪费时间。"一米六的个子,利落的短发,豪爽、干练、爱笑,说话从不啰嗦,总是直奔主题。"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太像个女人?"她哈哈大笑着说。她叫陈俊,援疆干部中的"穆桂英"。责任,担在肩上"我很喜欢兵团,这儿的人太对我的脾气了,有什么问题马上会说出来,就算吵架也不记仇,上午吵了下午就能坐在一起喝酒,太爽快了!"和陈俊的对话就这样开始,没想到这个南方来的小女人居然这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海军》2007,(4):1-1
她是无数青少年的梦中"情人"。每每有她的倩照,便被大家悄悄截留、珍藏。她是亿万国人的神秘话题。火车上、饭桌上、炕头上,每当人们谈论她时,总是一脸的兴奋与好奇。她有国家元首般的排场。每次出行时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她比国家元首更稀罕。因为她的数量,不足国家元首数量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一个农村小丫到一名优秀国防生,从一个懵懂少年到省"三好学生",再到"校长奖章"获得者,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中不断奋进,书写了一个共和国女国防生的"士兵突击"新形象。她就是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生赵丹。直面人生逆境故事还得从赵丹坎坷的身世开始。她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与爸爸妈妈一家五口生活幸福而温馨。可造化弄人,2000年的夏天,一场残酷无情的车祸夺走她父亲,这个原本经济条件就捉襟见肘的家庭,在失去"顶梁柱"后,可谓贫痛交加。  相似文献   

19.
在天山脚下,有一朵盛开的"铿锵玫瑰"。对待工作,她如"拼命三郎",常常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4年审结案件1419件,件件过硬;对待百姓,她亲如家人,耐心做好劝说工作,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彻底化解矛盾纠纷。她就是六师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娜。"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让更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人性化帮助,  相似文献   

20.
7年来,她心系群众,真诚奉献,谱写了新时期信访干部感人的篇章;7年来,她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面对"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她仍心静如水。她就是农十三师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