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低敌方红外制导导弹的有效性对飞机的红外对抗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对战略轰炸机尤为重要,因为战略轰炸机飞行在一个极少受到大气干扰的高度上并且在飞行过程中辐射出大量的红外能量。为保护飞机而采取的红外对抗措施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基本类型。主动技术包括诱饵(如曳光弹、烟雾弹)、调制干扰机、摧毁和战术机动飞行,被动技术包括热金属部分的屏蔽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对抗日趋严重的红外导弹威胁 ,机载红外干扰机技术在迅速发展与更新 ,先进的定向红外对抗装备在不断问世。而为了有效保护坦克装甲车辆 ,国外的新型坦克已经普遍采用了反导弹光电干扰设备。综述了国外研制与装备的光电干扰装备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德海军研制成功最实用的潜射防空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明 《当代海军》2008,(12):53-55
21世纪潜艇在濒海隐蔽作战和特种作战中,将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水面舰艇普遍搭载反潜直升机后,海水已变得更加“透明”,潜艇面临的非对称威胁越来越大。潜艇急需行之有效的对抗方法和武器系统,美、俄、英等国很早以前已开展潜空导弹的研究,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潜空导弹研制,但因资金问题和美国海军自认为占据海上绝对制空权、又是远洋深海作战而搁置了该种导弹的后续研制。  相似文献   

4.
民用客机保护系统竞争方案 现处于第一阶段研制中的反便携式导弹的第3个竞争方案为民用客机保护系统。它与其他两种竞争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向空中投放红外曳光弹诱骗导弹偏离飞机,而不是采用定向红外对抗系统干扰发射机直接干扰导弹导引头。这一研究计划由联合航空公  相似文献   

5.
飞机等现代空袭平台为应对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威胁采用了多种对抗技术。分析了典型红外对抗的作用机理,评估了空袭平台实施红外对抗后,对红外寻的防空导弹作战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对开展防空对抗作战研究和防空导弹改进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主动电子战的费用越来越高,基于诱饵的对抗措施已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飞机对抗来袭导弹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俄主战坦克主动防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陆军最早提出坦克主动防护的概念,开辟了提高坦克在现代战场上生存能力的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俄军的坦克主动防护系统已经装备到新一代主战坦克上,其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俄军主战坦克主动防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该系统是由俄罗斯“顶点”科研生产联合体于1993年研制成功的一种以干扰和伪装为主的“软杀伤”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对半主动式激光制导导弹和瞄准线半自动制导导弹的预警和防护。该系统包括2台带有调制解调器的红外干扰机、2组共12具分别安装在坦克炮塔两侧、向前抛射并能生成烟雾…  相似文献   

8.
自从潜艇用于海战,反潜战就开始了。经过数十年的反潜实践,航空反潜成为最有效的反潜手段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空潜对抗优势一直是向飞机一方倾斜的,然而新出现的潜空导弹将使航空反潜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式武器,目前仍处在发展阶段。80年代,德国航空航天公司、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和意大利导弹公司开始联合研制称为“独眼巨人”的光纤制导导弹。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这种导弹目前已进入应用研究的后期冲刺阶段。如一切顺利,“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可望21世纪初投入使用。“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有陆军型和海军型两种。海军型又有潜射型、舰载型和机载型之分,它们主要用于对付反潜直升机、反舰以及对岸打击。目前,欧美一些国家海军已有采购“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的意向。  相似文献   

10.
自从潜艇用于海战,反潜战就开始了。经过数十年的反潜实践,航空反潜成为最有效的反潜手段之一,并使飞机一直处于空潜对抗的优势地位。然而,潜空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将使航空反潜面临挑战。因为航空反潜也有其固有的弱点,飞机执行反潜任务时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在搜寻猎潜艇过程中速度较低.甚至有时处于悬停状态(直升机)和停泊状态(水上飞机),确定一个水下目标至少需要探测4~6分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获得快速发展。苏联率先在“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上装备了SA-N-6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随后又在“无畏”级驱逐舰上装备了 SA-N-9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继苏联之后,美国的“标准Ⅱ”、以色列的“巴拉克-1”、英国的“海狼”、北约联合研制的轻型“海麻雀”导弹也相继装舰使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鉴于反舰导弹性能的不断改善,以及飞机采用低空或超低空的攻击方式,构成对水面舰艇的严重威胁。中、小口径舰炮武器系统用途广泛、射击准备时间短、发射率高,可以弥补舰空导弹对空防御的死区,因此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舰载防空导弹(以下简称“舰空导弹”)是水面舰艇防空反导的主战武器。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舰空导弹已发展了三代,显著影响了空袭与防空的作战样式,在美国越南战争、英阿马岛冲突、海湾战争等局部战争和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空中和水面目标威胁的不断提高、舰艇防御战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理论、新技术在舰空导弹研制中的创新应用,必将进一步推动未来舰空导弹的快速发展迭代。  相似文献   

14.
在我军现役防空导弹中,“红旗”系列一直是耀眼的明星。20世纪60年代后期。“红旗-2”地空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并陆续装备部队,使我国的防空武器具备了较大的作战距离、作战高度以及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成为U-2和B-52等高性能飞机的克星。在U-2飞机一次次被我“红旗-2”导弹击落后,美、蒋停止了对我大陆的飞行侵犯,神圣领空得到有力的捍卫。80年代某地空型号定型,填补了我国低空、超低空防御领域的空白。“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成为了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的一大  相似文献   

15.
李果 《中国军转民》2006,(11):72-75
20世纪60年代末期,韩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开始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经历过进口替代和自主发展时期,到90年代初期,韩国大部分武器装备都开始由国内生产;到90年代末期,韩国已能开发和生产技术先进的、精度高的部分武器。目前,除部分高性能战斗机和部分高科技武器部件需进口外,韩国绝大部分武器装备已实现了国产化,已具备战车、坦克、舰船、导弹、飞机、火炮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韩国国防工业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建立健全科技投资体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发展自主科研体系和能力,现阶段主要呈现以下态势。一.国防科技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6.
熊英 《国防科技》2006,(3):11-13
几十年来,作为世界上第一种空空导弹,“响尾蛇”导弹伴随着美国大兵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冲突,成为美军忠实的“小伙伴”。据统计,该导弹目前已累计生产了20多万枚,成为全球产量最多的空空导弹,而且使用该导弹的国家和地区也已超过40个。“响尾蛇”导弹缘何有这么大的“魄力”,让我们来追寻它的“踪迹”。博士的灵感“响尾蛇”导弹的诞生,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当时,二战刚结束,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利用从德国获取的火箭技术,开始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其中首推远程导弹。那时,技术还相当原始,美军只是把一架战机肚子掏空,安上高爆弹药,再装上无…  相似文献   

17.
东华  海军 《国防科技》2002,(2):53-57
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由于枪炮、飞机和坦克大量装备部队,引发了军事革命,宣告人类由冷兵器时代步入热兵器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核技术的发展和导弹技术在战场上的使用,昭示着热核兵器时代的降临,随之产生了核战略和核威慑理论。随着信息技术、隐身技术和远程精确打击技术的快速发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拉开了信息战的帷幕。在这次战争中,各种高精尖武器纷纷亮相,其中首次  相似文献   

18.
台湾“国防部”在近日送交“立法院”的《5年兵力整建计划》报告中称,未来将专注研发精准制导导弹,包括对空、对海、对地等各型导弹,其中还包括射程可直达大陆内陆的巡航导弹,以满足台湾本岛防卫之所需。 纵观台军导弹发展历程,台军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部署导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军一方面从国外购置导弹,另一方面自行研制部分导弹。现在台湾陆、海、空三军拥有30余种各种型号、各式用途的导弹。 家底尽现 对陆上目标的威胁 台湾现有的导弹对我陆上目标可构成两种威胁。第一种是破坏我沿海军用、民用设施。例如:台湾“中科院”在近日于屏东九鹏湾基地,首度秘密试  相似文献   

19.
靛青     
用于靛青/MEI反低空、超音速飞机的面对空导弹系统中的近程防空导弹。 由意大利西斯特米电于公司(Sistem Elettonici SPA)和国营伽利略(Officine Gali-leo)公司研制和生产 主管部门:意大利国防部和意大利陆军 应用:快速反应、反低空飞机。岸基发射可抗贴海飞行引起的雷达波遮蔽。 现状:70年代初,靛青导弹(用于CT40GM系统)已在意大利陆军中服役。靛青/MEI基本上是一个机动性更大、反应时间更短的改进系统,整套系统可以在意大利国内生产。靛青导弹现在仍在生产,供给意大利陆军的靛青/MEI系统。  相似文献   

20.
红外警戒系统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低空、超低空飞行的威胁目标(导弹、飞机),红外警戒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发展迅速的近程防御与对抗武器装备。针对红外警戒系统的主要技术,提出了系统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了信号处理对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给出了一种红外点目标信号预处理方法和红外目标点迹处理方法,以及虚警时间、虚警概率、探测概率的关系;探讨了双波段数据融合技术并简述了系统的研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