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7日.风云三号A气象卫星在天上迎来了自己的发射三周岁“生日”。而就在前一天.它的姊妹星风云三号B星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至此,我国共发射11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6颗在轨稳定运行。正是有了这些太空“千里眼”.中国人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万千气象.风云变得不再“奠测”。  相似文献   

2.
5月27日,风云三号A气象卫星在天上迎来了自己的发射三周岁"生日"。而就在前一天,它的姊妹星风云三号B星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至此,我国共发射11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6颗在轨稳定运行。正是有了这些太空"千里眼",中国人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万千气象,风云变得不再"莫测"。为了这一天,中国航天人努力了四十年。四十年艰苦奋斗,在党中央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国航天工作者和气象工  相似文献   

3.
仰望星空.6颗中国风云卫星稳定运行,密切关注世间风云。这6颗星中.既有至今已在太空稳定运行9年的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星.也有”风华正茂”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B姊妹星。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一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4.
历经八年的研制,风云三号01星成功飞向天际。其研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还将为全球大气监测提供综合性服务。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在轨稳定运行。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气象卫星的系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机制的卫星,正在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风云二号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工程告捷后,风云三号、四号工程将陆续启动。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是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发展50周年。50年来,一代代气象人和航天人携手共进,勇于创新、接续奋斗,推动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迄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出突出贡献。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10月10日召开的"风云卫星气象事业5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国家航天局将以"三个坚持"践行新时代新要求,推动风云卫星气象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国航天和中国气象事业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8.
自1970年4月起,至2000年12月止,中国已研制发射实践系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等各种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的研制发射,中国不仅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在几个重要的卫星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正回首奋进岁月航天发展成就斐然6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年6月3日长征三号乙发射风云四号B卫星,我国在轨卫星规模和综合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11日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7月30日,国防科工局在京组织了资源三号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正式交付主用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资源部等用户也将充分利用该卫星数据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3日,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高分三号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三号卫星在轨运行的5个月时间内,圆满完成卫星平台系统测试、卫星载荷系统功能测试、星地一体化和地面系统测试等任务,状态良好,达到研制设计要求。高分三号卫星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民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空白,标志着高分专项全天时全  相似文献   

13.
许玲 《国防科技工业》2007,(10):42-43,45
9月30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B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随着卫星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近年来天上无海洋卫星的不利局面,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和卫星海洋应用事业跃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将为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2日,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在轨交付仪式,将海洋二号卫星正式交付给用户方国家海洋局,使其开始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领域里"大显身手"。那么,这颗被寄予厚望的海洋二号卫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研制历程?它在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据介绍,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这颗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20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这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16.
1月24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交付仪式。会上,有关各方介绍了资源一号02B星研制、发射、在轨测试、试运行的相关情况,宣读了资源一号02B星在轨测试评价意见和卫星数据质量评审意见,备方一致认为卫星性能良好.具备了投入业务使用的条件,由生产试验部门正式交付给使用部门。与会领导和代表共同见证了资源一号02B卫星交付、在轨支持及数据联合开发推广协议签字仪式。中国民用航天领域又一新星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17.
2002年5月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国防要闻     
中国中国纳星1号在轨运行一月顺利完成试验任务截止到5月18日,于4月18日晚11点59分成功发射的纳星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个月,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试验任务。至此,根据“纳星一号”成功判据,该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圆满成功。“纳星一号”是我国微小卫星研制进程中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研制的第一颗25公斤以下的纳型卫星,其高新技术密集、创新性强,通过它所涉及的大量前沿技术的演示与验证将极大地带动和促进航天相关技术的发展。纳型卫星质量轻,卫星的一体化设计和集成度高,体现了航天器微小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国际上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抗震救灾中的中国遥感群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河 《现代军事》2008,(9):29-32
在四川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大陆和台湾的遥感卫星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使用这些卫星对地震灾区进行密集成像.同时迅速调集过去卫星对灾区成像的图片.灾情监测和评估的效果得到了加强。这些遥感卫星包括“资源-1”、“资源-2”卫星.“遥感-1”、“遥感-2”雷达成像卫星.“北京-1”号小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以及来自台湾的“福卫-2”遥感卫星等。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