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庐山军官训练团”全称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它的开办,是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的一项重要步骤,也是蒋介石“整军饬政”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1927至1937年,国民政府续办了原北洋政府时期的马尾海军学校、葫芦岛航警学校和黄埔海军学校。蒋介石通过派系分治办法,使得各校彼此不相通、相互抗衡。为了建立嫡系海军,蒋介石还新建了电雷学校。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各海校陆续西迁,电雷、青岛、黄埔三所海校相继停办,仅存的马尾海校也大幅度缩编。在贵州省桐梓办学的马尾海校为中国海军教育延存了血脉。战后,在美国援助下,国民政府在青岛成立中央海军训练团。1947年,中央海军训练团改组为海军军官学校,当时被誉为中国海军的最高学府。同时,为了培养海军机械人才和军士,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海军机械学校和海军军士学校。国民政府海军学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海军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存在发展时断时续、规模有限和派系隔阂等弊端,这也就注定了国民政府海军、海校建设的失败命运。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长征失败的内因主要有:“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导致了蒋介石政治上的孤立;在围追堵截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几个省份,蒋介石执行了许多与民为敌的政策,直接激起了沿途各省民众的反抗;蒋介石排除异己,欲借红军之力消灭沿途各省地方军阀的“一箭双雕”的部署,使国民党军队内耗严重,贻误了战机;蒋介石非常轻视红军的作战能力,在战略战术方面又显得因循、呆板;此外,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缺乏战斗力也是围追堵截失败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4.
1965年8月6日发生的“八·六”海战是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后,对其军事战略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战。“八·六”海战的发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1965年底,台湾海军总司令部在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上,向蒋介石提交了“‘八·六’海战及乌丘海战检讨”,总结了台湾海军这两次海战惨败原因和教训。蒋介石在会上指出:“‘八·六’海战是国民革命军撤退到台湾来台海战役的第一次失败,乌丘海战是第二次失败,  相似文献   

5.
代亚军  吴春龙  师玉来 《国防》2003,(10):51-52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有40%的现役军官是通过设在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后备军官训练团”培训的。美军通过在全国350余所高等院校和650余所高级中学中设立“后备军官训练团”对学生进行军训,每年为其培养了大量的现役和预备役军官。本文结合美国学生军训工作的主要特点,谈一谈对我当前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启示。 一、美国学生军训工作主要特点 (一) 法规体系配套严密。美国法律规定:“美军可在符合条件的院校开设‘后备军官训练团’。成立后备军官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把共产党看作是“第一个敌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国共两党成为势不西立、不共戴天的仇家积怨十载。“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仍然坚持“抗日必先剿共,征诸历代兴亡,安内始能攘外”。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却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进行了广泛而卓越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蒋介石收敛其反共锋芒,在一  相似文献   

7.
高云龙 《国防》2005,(9):68-68
预备役军官训练团是预备役部队的教学训练机构,是培训团、营职预备役军官的主要阵地,对于推动预备役部队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更好地发挥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作用,必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加强教学体系建设。狠抓教员队伍建设,解决“自身硬”的问题。预备役军官训练团承训任务重、培训对象层次高,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然而,由于训练团教员岗位的稳定性差,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职务只能在营以下,导致教员普遍缺乏教学经验,任教能力与整体教学水平都比较低,与担负的教学任务不相适应。这种体制既不利于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希特勒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让日本尽快进攻苏联,并拉拢蒋介石反苏反共,曾3次“调停议和”中日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9.
王相坤  陈文君  张琦 《国防》2004,(6):61-61
“坚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和“军队院校要更好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中的主渠道和基地作用”,提高军事人才的培训水平,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担负预备役师、团领导干部培训任务的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贯彻江泽民这一重要思想,就是要改变“关门培养”的模式,充分利用军地教育资源,提高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教学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预备役军事人才。一是建立“客座教授”制度。即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协调军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领率机关,有重点地…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统帅机关决策幕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按照学术界通常的理解,“抗战初期”指的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及国民政府,面对着日本侵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边调兵遣将,加紧抗战的部署,一边仍未放弃通过外交谈判和调停以求得和平解决事变的幻想。随后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的形势下,蒋介石调集了大量军队集结于正面战场,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多次大会战,结果多以失败而告终,致使大片河山沦于敌手。由此,学术界对抗战初期,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究竟是“和”还是“战…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国防》2003,(10)
北京某预备役军官训练团是主要担负战区预备役部队中高层领导指挥人才学习训练任务的团队。组建四年来,该团认真贯彻中央军委“打得赢”、“不变质”的工作目标,紧贴当前形势和中心任务,依据《军队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要全面、正确反映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历史,揭示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做到“知彼知已”,有必要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军事战略(下文中简称“围剿”战略)加以研究。 一、蒋介石“围剿”战略的主要内容 1930年 10月至 1934年 10月,蒋介石为了巩固其反动独裁统治,对全国的红军和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五次“围剿”中,蒋介石陆续提出了一些“围剿”的方针和作战原则,逐步形成其所谓的“剿匪”理论。纵观蒋介石在五次“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06,(12):43-44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近百万兵力,分东、西、南、北4路进攻中央苏区,妄图消灭中央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被迫进行史称“长征”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京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积极适应担负任务的需要,着眼把团队建设成为“预备役军官成长‘摇篮’、后备军人才培训基地”的目标,按照“盯准前沿创新、拓宽渠道强能、延伸平台促教、夯实基础保障”的思路,狠  相似文献   

15.
大事备忘     
MONTHLY MEMORANDUM中国部分黄安战役1931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着手筹划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到11月,集结于鄂豫皖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增加到15个师。其中豫东南地区4个师,鄂东地区7个师,皖西地区4个师。另外,在河南的第4师、南京的警卫师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每天清晨六时,台湾介寿路准时响起“中华民国国歌”,青天白日满天红的旗帜徐徐升起。 那里是“总统府”的所在地。路名为“介寿路”,是纪念蒋介石六十诞辰时取的。“总统府”原本是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也改称“介寿馆”,蒋介石在1950年3月1日复任“总统”时,便在介寿馆三楼办公。一日,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忽然  相似文献   

18.
豫夫 《当代海军》2006,(5):45-47
1949年,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彻底失败后,其部分海军兵力随蒋介石当局逃到台湾,成为台湾海军的基础。50多年来,在美国和个别西方国家的扶持下,台湾海军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受制于台湾战略纵深浅,武器主要依靠进口等因素的影响,海上作战能力仍然有限。台湾海军的建军企图由于台湾人口、经济和地理位置等诸多自然情况所决定,台军的“国防”只能是所谓的“预防性国防”。台湾的海军建设,主要是通过“军购”政策,经过系统整合,建构一支所谓的“量适、质精、战力强”的海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军事史林》2013,(7):33-34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接连经历四次“围剿”的惨痛失败后,此番卷土重来,国民党军采取了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在苏区周围构筑纵横交错的碉堡封锁线,企图步步为营、处处设碉、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封锁、蚕食苏区,最后寻求同红军主力决战。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红军先是冒险出击,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御敌于国门之外”;继而消极防御,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与强敌拼消耗。结果浴血奋战一年,仍未能打破“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20.
徐海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 ,坚持从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多次打破了敌军的大规模“清剿”、“围剿”等 ,体现出了他机智灵活、多谋善断、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一“诱敌深入” ,“先疲后打” ,是徐海东军事指挥艺术的显著特点。1935年4月20日 ,蒋介石对鄂豫陕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失败后 ,又调集30多个团的兵力 ,对鄂豫陕苏区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 ,企图彻底消灭红25军和摧毁鄂豫陕苏区。面对敌军的大举进攻 ,徐海东根据程子华所介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