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区科技信息工作会议部分经验交流材料集锦长庆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情报室:增强情报超前意识搞好专题调研与服务为了改变情报工作的被动局面,我们加紧收集国内外石油物探发展的动向资料、制订情报调研和眼务计划,着眼于超前情报,变情报服务被动为主动,使情报工...  相似文献   

2.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向公众披露了一起发生在几年前的间谍案:某保密单位工作人员黄宇从2002年开始主动向外国谍报机构出卖情报,直至2011年才被抓获,其卖密时间之长、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涉密之深,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之大,令人震惊.正因如此,"黄宇间谍案"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第一堂教育课.其带来的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在雷达情报处理系统中,大量采用串口通信方式传输雷达情报。雷达情报串口传输质量是雷达情报处理系统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现状,探讨了三种检测和评估串口传输质量的方法即主动方式、被动方式和主被动结合方式,主被动结合检测与评估方法更适合应用于雷达情报处理系统。该方法结合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报文层信息,从误码率、误帧/组率和错报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串口协议通信服务设备和报文产生器对雷达情报串口传输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估,已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央情报局又挖出一名“鼹鼠” 1996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中央情报局一名涉嫌向俄罗斯出卖情报的特工两天前被逮捕,他被指控向俄罗斯提供包括即将派往国外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的名单等各种情报。  相似文献   

5.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力争十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随后,苏联也制定了载人登月计划,并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美国人唯恐在载人登月方面被苏联超过,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就开始搜集苏联实施登月计划的情报,由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登月情报间谍战。  相似文献   

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8):62-63
2011年5月,美国海军士兵布莱恩·马丁因向一名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卖了一批高度机密的文件、照片和图像等情报,被法庭判处长达34年的有期徒刑。事发时,马丁是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的一名情报专家,所任工作与美军在阿富汗行动密切相关。马丁一直以为他的间谍行动接头人是一名“中国情报官员”,实际上却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特工。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落入了反情报部门挖好的陷阱,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钓鱼执法”的又一个“战利品”。  相似文献   

7.
徒劳的泄密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22):60-61
英国海军士官爱德华·德温尼出于对军中生活状态的不满,企图用出卖海军核潜艇情报的方式来报复其所在部队。想不到的是,他却撞进了军情五处设好的陷阱里。本来想向俄罗斯间谍出卖情报,对方却突然间变成了军情五处的卧底特工。最终,爱德华自作自受,被法庭判处8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24):54-55
11月下旬,美国情报高层纷纷透露,近几个月来,10多名中央情报局驻中东地区的情报人员被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情报机构先后抓获,并可能已被处决,导致中情局在中东地区的情报网络遭受重创。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界对中情局中东情报行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就此揭开了此次中情局间谍网络被破获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9.
日前,被誉为印度“情报之父”的84岁的印度情报界鼻祖纳斯·考在新德里逝世。这个最神秘的人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名字曾经被载入《世界头号情报人物传记》。他的逝世标志着印度情报史上一段辉煌时期的结束。 甘地总理身边最信任的人 纳斯·考1918年出生在印度北部城市贝纳勒斯,大学毕业后进入印度警界,1947年印度独立前加入了当时由英国人创建的印度情报局,成为情报局中首批印度教官。印度  相似文献   

10.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4):56-58
约织印染翰·华尔克1955年加入美国海军,1967年开始为苏联提供情报,1985年因犯间谍罪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抓获。18年间,他受雇于苏联,向莫斯科狂泄大量美国海军的各种绝密情报,包括密码本、武器声呐系统、海军战术、恐怖威胁、水面、潜艇、训练、战备等方面的情报。  相似文献   

11.
联合情报中心的概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以后,各战区联合情报中心被解散,一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时才恢复。"9·11事件"后,美国设立了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这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层面的联合情报中心。2006年以后,美国把各联合情报中心重组为联合情报作战中心,集多方作战情报为一体,大大提高了遂行军事行动的速度和效率。研究美国战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联合情报中心的发展历程和作用,对于了解美国情报体制的沿革、探索联合作战的情报支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新闻网近期披露,苏联军事检察院关于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少将A·B·韦尔宾重大间谍案始末解密。韦尔宾将军于1975年投靠美国。在此后的14年间,他向美方出卖无数绝密情报。他被称为美中情局的“钻石间谍”。 引自A·B·韦尔宾案判决书 (犯有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法第64条第一款和第78条所定罪行) 预先侦察表明,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官员,少将A·B·韦尔宾利用担任情报总局  相似文献   

13.
准确可靠的情报是反恐斗争胜利的保证。1994~2004年俄罗斯恐怖事件频发,情报部门难辞其咎。从情报搜集、情报交流以及追捕恐怖分子等方面,探讨了俄罗斯情报机关的失误,并列举了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政府出台的反恐新举措,从而有效地利用情报预防和抑制了恐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0):64-65
大卫·谢尔顿·布恩曾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陆军信号情报分析专家。因家庭和经济问题,他主动投靠苏联情报机构,出卖了包括美国针对苏联核攻击计划在内的多份绝密情报。退役后的布恩企图重操旧业,但却落入了联邦情报局设下的陷阱,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15.
于洋 《环球军事》2011,(20):54-55
冷战期间,苏联情报机构一直秘密执行从西方刺探科学技术情报的大规模情报搜集行动。1970年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克格勃情报部门“科技理事会”(简称T理事会)。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科技情报搜集行动早有觉察,也进行了长期的反侦察,但一直无所突破。直到1981年,随着一名克格勃间谍维特罗夫叛变法国,出卖了4000多页有关克格勃“科技理事会”情报行动的文件,这些文件被法国情报部门标记为“告别档案”。  相似文献   

16.
情报是用以降低风险、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并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工具,信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情报主导警务、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工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通过梳理1948年至今联合国维和行动情报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总结情报实践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维和情报的基本内涵及其特殊性、维和情报的类型及其获取途径、国际社会对维和情报问题的讼争、情报对维和行动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谦 《现代军事》2010,(2):73-77
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主任丹尼斯·布莱尔于2009年8月(9月15日对外公布)颁布了美国情报史上的第二份《国家情报战略》。自2005年10月美国第一份《国家情报战略》颁布后,该战略就确立了自己在指导美国情报界总体建设与转型上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于洋 《环球军事》2012,(16):58-59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外交部官员于尔根·穆罕默德·吉特勒被伊拉克情报机构成功策反后,开始源源不断地为伊拉克提供各种军事、政治情报。特别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吉特勒出卖了大量有关美军在中东部署、西方如何评估伊拉克导弹力量的重要情报,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了重大损失。东窗事发后,吉特勒于1991年5月被法庭判处5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9.
他是波军总参谋部的上校高参,也是美国中情局的“王牌”间谍,在长达10 年时间里,他向美国提供了多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被中情局授予“杰出情报工作奖章”。但在秘密出逃后,他也被波兰缺席判处死刑,并遭到了克格勃多年的追杀——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在华约军事机关中物色间谍。前波兰总参谋部上校库克林斯基就是他们培养的“王牌间谍”之一。在长达10年时间里,这个中情局潜伏在华约内部的“鼹鼠”向美国人提供了长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库克林斯基为此而得到的奖赏和惩罚是中情局“杰出情报工作奖章”和被波兰依法判处的死刑。  相似文献   

20.
曾任毛泽东俄文秘书的师哲在其回忆录中透露:1941年6月18日,中共地下工作者从香港获得一份重大情报——希特勒将于6月22日凌晨向苏联发动进攻。这个情报先被送到了在重庆的周恩来手里,周恩来又立即转报中共中央。中央即速电告了斯大林。然而斯大林仍迷信那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疏于戒备。结果,德军果然于6月22日凌晨3时发动了进攻,苏军乱作一团,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