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多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军民结合方针,在确保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大力开展军转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多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
一、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概况 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指导下,在优先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需要,大力开展军转民工作,有力推动了军工企业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军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了整个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由单一生产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战略性转变。 我省军转民的主要成绩: 一是军工企业民品生产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军工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从发展总量看,我省军工的民品产值在“七五”期末,只有14.7亿元,到“九五”末期,民品产值已达到53.5亿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国防科技工业在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军转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实践证明坚持军民结合,大力发展民品是国防科技工业振兴军工经济的正确道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以江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努力开创军民结合和民品发展的新局面。大力发展军转民 振兴军工经济@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7月25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胜利落下帷幕。我作为军转民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由于工作关系,有幸参与了三十年前后的两次军转民成果展览的筹备,见证了中国军转民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到中国军转民事业的跨越发展,这两个成果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国防科技工业在军品任务大幅度减少,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挑战面前,坚持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拉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发展与小康社会目标相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基本战略方针,实现军转民和和平利用军工技术的跨越发展。我认为应从十个方面加以理解和实行。 1.与时俱进,加快实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步伐,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实现军转民和和平利用军工技术跨越发展的历史必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相似文献   

6.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初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后,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军民互动合作是从机制上实现寓军于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时期。由于可以依托7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大幅度压缩国防开支,这一阶段的军民结合主要表现为军转民。军转民方针强调的是“以民养军”,即通过军工企业转产…  相似文献   

7.
可歌可泣的篇章灿烂辉煌的前景——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二十年追记杨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在军民结合方针的指引下,实行战略转移,从单纯为国防建设服务,发展到为整个四化建设服务;从封闭的军事领域,进入了开放的国民经济主战场。二十年来,中国的军...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我们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方针,通过政策引导、规章约束、标准规范等,依法行政,积极履行好政府职能,在市场监管、协作配套、军转民产业开发等工作中,积极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系建设。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工作为重点,加强军品市场监管,在体制上推进军民结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是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封锁、规范市场准入、促进军民互动,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  相似文献   

9.
王惠 《中国军转民》2006,(12):51-51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的第一本全面记录中国实施军转民战略过程的书。全书共八章,约18万字。怀国模将军以翔实的史料以及亲身的经历和实践,详细地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军转民这一伟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实施的战略转变。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建国初中央就明确地提出来军民结合的战略思想。特别是,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防工业要以民养军,军民结合。在1982年邓小平又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十六字发展方针。在党的十五中全会,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为标志,开始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阶段发展。从…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面临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的、新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既要实现经济腾飞又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仍然担负着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双重任务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说无疑是严竣的挑战但又是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军转民应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军民结合、军转民的内涵进行过许多研究提出过一些独到的、国际公认的见解并指导了我国军转民的实践。但面对…  相似文献   

11.
一、五年来的工作总结军转民技术开发专项在设立之初,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我们制定下发了《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技术开发“十五”发展指导性计划》。提出了: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促进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实现国防科技工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民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专项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基础、效益第一、机制体制为保障的选项原则,确定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技术、新工艺,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能源开…  相似文献   

12.
<正>贯彻军民结合方针,我国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实行军转民的战略转变,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历程,这条路今后还要继续走下去。在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与发展中,最具战略性意义的是贯彻中央军民结合方针,实现由单一军品向军民两用的转变,由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转变为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在国防科工委工作的15年中,抓军民结合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三线工厂的调整改造在实行军民结合的战略性转变中,与此相联系的是进行三线工厂的调整改造。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邓小平军民结合战略思想20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发表署名文章,本刊现摘要刊登。□本刊特稿坚定不移地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努力开创国防科技工业新局面●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刘积斌今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也是国防科技工业贯彻小平同志军民结合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十六字方针指引下,国防科技工业以较大力量转入民用产品生产,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军转民”的战略转变。这就是我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工作开展二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国防科技工业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军工各行业形成了具有本行业特点的民品发展格局。军工民品工业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一部分,同样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军工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依然存在。“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和民品发展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从企…  相似文献   

16.
实行军转民、和平利用军工技术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的指导下,国防科技工业在服务方向、产业结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军转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品、支  相似文献   

17.
军民两用技术,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既适用于军事目的,又适用于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高新技术。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是军民结合和“军转民”、“民促军”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开展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战略问题的研究并加快实施,对于深入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理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国防高新技术科研生产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推进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是增强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发…  相似文献   

18.
军转民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鉴于我国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国防建设的指导方针发生了转变.我国政府为国防科技发展提出了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要求国防科技工业从单一的国防服务转变为为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我国军转民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企业自行开发到国家计划再...  相似文献   

19.
军转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国家核心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军工行业权威性杂志。《中国军转民》杂志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刊物。杂志透析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动向,以推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发展、军工企业动态,架设军工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军民互动桥梁。通过传播军工企业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