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3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的56年间。苏联共有46人被授予苏联元帅(含相同级别)及其以上军衔,其中1人被授予苏联大元帅军衔,40人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3人被授予苏联海军元帅军衔。还有3人被授予相当于苏联元帅的国家安全总政委(其中1人后来又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指挥着纳粹德军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由于当时苏联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致使德军长驱直入,战争只进行了18天,苏联就丧失大量领土。到7月10日,德军约40个师的兵力直抵列宁格勒城下。列宁格勒位于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入海处,是苏联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城市。在苏联人看来,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建筑物、色彩画、雕塑品、名胜古迹、美丽的花园、公园和博物馆,都是苏联人的骄傲。在希特勒看来,夺取苏联这一重工业中心和海港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占领了涅瓦河上的这座城市,就能使德国在政治、经济和精神上得到好处。早…  相似文献   

3.
如何能制止住铁流滚滚的苏联主战坦克?看看这张让西方人惊慌恐惧的苏联T-64坦克滚滚前进的照片吧。1981年苏联的T-64坦克优于任何一支西方武装力量所拥有的坦克。那一年的“五一”节,苏联举行阅兵仪式,殊不知一个英国情报军官却偷偷地溜进了一辆T-64坦克内部,拍下了里面的详情。这位情报官带回的结果极大地改变了冷战时期西方坦克设计与运用战术,让北大西洋联盟有能力造出了针对苏联王牌坦克的反装甲导弹。这次惊人的“偷天行动”最近由英国《间谍》杂志披露出来。小试身手先偷AK-47自动枪故事发生在东西方冷战的20世纪70年代。苏联人一鸣…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前,一份印有“绝密”字样的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竟然被苏联情报机构截获。史学界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这一计划及其技术的泄露,使苏联得以加快速度研制出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改变了历史进程。这第一位向苏联提供情报的人是谁?请看——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军事目标是根据1953~60年间形成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制定的。六十年代以来,苏联人主要是以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敌。大约在1967年,战略火箭军采纳了预警发射的战略思想,主要是针对美国的。 苏联的军事政策有三个方面:(一)一旦美国和北约组织发起进攻,苏联人将采取的行动。(二)一旦和平共处的政策失败了,苏联应该有足以发动并打赢一场核战争的军事和经济的态势。这就是说,靠进攻和防御的双全能力去打败敌人;也就是,要打人家,就要准备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表彰对国家和社会建立功勋的个人和集体,1934年4月16日,苏联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关于设立“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苏联英雄”是苏联最高等级的奖赏,“苏联英雄”的获得者不但要被授予苏联最高级别的勋章“列宁勋章”和特别奖章苏联英雄“金星”奖章,而且两次获得这一称号的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还要在其家乡为他树立带有题词的半身青铜塑像,以表彰其功绩,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飞机以及它后来的发展,对苏联提出了研制一个有效的防空系统的的要求。苏联人用现成的武器(机枪和大炮)来回答新的威胁。 为使这些武器有效,苏联人研制了一种战区观察员和侦察站的系统。这些站提供预警,并把入侵飞机的消息传递给火控中心。一旦发现飞机,机枪手和炮兵指挥官就从指挥地面作  相似文献   

8.
1939年5月1日上午10时,全世界都听到了斯大林在红场发表的激昂的演讲。只是柏林和东京参与制订“熊计划”的那些人仇恨中带有明显的沮丧。他们明白,他们半年多来煞费苦心制订的暗杀斯大林的计划终于可悲地彻底失败了。 留希科夫将军偷偷越过了国境线 1938年5月12日深夜。苏联和中国东北珲春地区交界处。“嘎”,苏联国境一侧,一辆军用吉普车悄然停住。车门打开,一位中等身材的人跨出了车门。一身合体的戎装,倒也现出几分英武之气。他就是苏联内务人  相似文献   

9.
苏联人经常谈起他们发展科技优势的目的。本文将对他们这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扼要介绍,我们将阐明在过去十年间,他们如何将这种科技优势转化为军事装备,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些预测。我们还要论及技术转让问题以及技术引进与苏联武器系统研制成果之间的关系。 目前以及近期内,苏联军事实力的增长表明苏联的基础技术已取得了成就。确实,在过  相似文献   

10.
从1943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48年间,共有13位苏联高级将领被授予主帅军衔,其中包括空军主帅7人,炮兵主帅4人,装甲坦克兵主帅2人。  相似文献   

11.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力争十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随后,苏联也制定了载人登月计划,并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美国人唯恐在载人登月方面被苏联超过,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就开始搜集苏联实施登月计划的情报,由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登月情报间谍战。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讯——苏联现正研制一种带电粒子束器件,目的是用于击毁美国的洲际和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弹头。研制性试验已在苏联中亚地区的一个设施上面开展起来。苏联人也在探索另一门射束武器的技术。他们打算试验一种星载的高能氟化氢激光器,目的是用于摧毁卫星。美国官方采用了“定向能武器”这个新名词以包括带电粒子束武器和高能激光器这两个类别。  相似文献   

13.
1945年9月30日是苏联元帅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的生日。正是在这一天,他得到一份特殊的生日贺礼——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颁发的“战胜日本”勋章,同时他第二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这是对他作为苏联远东方面军总司令亲率163万名红军官兵一鼓作气歼灭百万人的日本关东军的最高奖赏。华西列夫斯基能够创造这一历史性功绩不是偶然的,这是他毕生爱军尚武的必然结果。 战后,华西列夫斯基继续担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77年,这位功勋卓著的苏联元帅与世长辞,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14.
苏联大将录     
李鹤 《军事史林》2010,(9):34-44
英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置大将军衔的国家。1940年5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命令,1935式军衔制的高级军衔改称将官,其中陆军设有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四级。大将与海军元帅及1943年设置的军兵种元帅同级。截至苏联解体,共有133人137次被授予或晋升大将军衔,其中31人后来晋升为苏联元帅,1人晋升为炮兵主帅。133人中最终军衔为苏联元帅的30人、炮兵主帅的1人、大将的98人、上将1人、少将1人、军衔被剥夺的2人。  相似文献   

15.
傲楚 《环球军事》2011,(8):54-55
二战的背后是一场场高潮迭起的谍战较量,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在其中展示了高超的间谍水准。相比而言,纳粹德国在谍战中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在与盟军间谍的多次“暗战”中,失败的—抗总是德国人。以下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6.
当冷战于20世纪40年代拉开帷幕的时候,美国人突然意识到他们手头缺乏用于谋划空袭苏联所需的资料。二战中,从德国缴获来的地图提供了一部分苏联西部的数据,但是这个国家的其余地方对美国人来说还是一片空白。整座整座的城市没有真实的地理位置线索,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连它们是否存在都不得而知。这些城市一直笼罩在神秘的外衣下。 美国及其盟国认为,对于这些信息的无知迟早会酿成大祸。苏联于1949年引爆了一枚原子弹;1951年又有迹象表明,一架图一4型轰炸机曾经投下了一枚空爆核弹;在随后的1953年,又传出苏联引爆热核武器的消息。美国早先的情报评估认为,克里姆林宫将在1952年拥有600架图-4型轰炸机和多  相似文献   

17.
夏凉 《军事史林》2008,(12):25-27
二战时期,德军在苏联前线的闪击战如同摧枯拉朽,极短的时间内,苏联在欧洲的大半土地被占领,这其中,既和苏联战前的失策有关,也和苏联前线高级将领的指挥失当有莫大的关系!巴甫洛夫,曾经和朱可夫齐名,以装甲战闻名的苏军高级将领,一个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名不符实的人!  相似文献   

18.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报道,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0年之后,以色列历史学家雷梅兹和吉诺尔新出版一本名为《迪莫纳上空的米格-25:苏联核游戏》的书,该书披露苏联蓄意策划了这场战争,目的是终止以色列的核计划,但苏联人失算了。刺激阿以开战苏联于1948年就承认了以色列,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武器给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两国关系一度"亲上加亲"。但在1960年克格勃间谍发  相似文献   

19.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4):70-70
1962年10月27日,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时刻,赫鲁晓夫决定让步。但美苏对峙现场仍然气氛紧张,中突一触即发。美军舰队为了逼迫苏联潜艇上浮,开始投掷“模拟”深水炸弹,同时发信号称先打“模拟”弹,如果苏联人潜艇不服从指令将会有严重后果。水下确实有苏联潜艇--B59艇。但苏联人潜得太深,收不到美军的说明,只能听见深水炸弹的爆炸声。B-59艇艇长、政委和副艇长对于如何应对产生了意见分歧。艇长、政委认为战争已经爆发,  相似文献   

20.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1,(24):50-51
扎依采夫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扎依采夫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当然,扎依采夫和科宁斯的对决是否如影片中那样精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场狙击手的史诗般对话,最终以苏联人的胜利而告终,这也暗示了战争最后的结局——更好更强大的苏联人比德国人更能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