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文章针对西部具有的国防军工科研优势,将博弈模型运用到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中,并提出了促进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策略:提高预期的合作效应,增加双方合作的次数,加大激励力度,改善军地合作各方的力量对比,注意防范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  相似文献   

2.
李勤 《中国军转民》2006,(12):46-48
一、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现状1.军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目前军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现状是:西部军工企业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种利益集团,他们依赖现有的技术生产方式和制度环境。第一、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创新动力机制。西部军工企业普遍技术支撑不足,对科技成果的吸收能力低,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承受力弱,并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第二、军工企业技术研究有一个特点就是开发的研究项目可能技术含量较高,但是市场价值低。由于企业不以商业利益为终点,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许多技术成果束之高阁,形成了不计成本…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军民融合的装备技术创新体系是提供装备技术创新能力的源泉。从国家技术基础、国防技术创新政策、装备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基于军民融合的装备技术创新环境。结合装备技术创新主体的构成、运用等方面,明确装备技术创新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从准入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技术推广制度、技术研发标准等方面,构建起基于军民融合的制度体系。提出3种基于军民融合的装备技术创新机制,即军地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打好“两个攻坚战”,加快“两个体系”建设,强化“一个协作”和“两个结合”,实现“两个突破”,达到两个“增长目标”。“两个攻坚”,即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改革脱困。“两个体系”建设,即加快科研开发体系建设;加快军工配套体系建设。“一个协作”,即进一步加强军地协作。“两个结合”,即加强军民结合和产学研结合。实现“两个突破”,首先实现经济总量的突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转民》2007,(8):19-21
西北工业大学立足国际和国防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基础研究院,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基础课题攻关;组建大师引领型、学科融合型和项目牵引型科技创新团队;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在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通过组建颇具特色的西北工业研究院的创新实践,打破军地分割和行业壁垒,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促进国防和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尝试走出了一条体制机制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军民融合式财力保障机制,是利用国家财力资源提高未来战争财务保障能力的需要,是走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武发展路子的必然要求。在初始阶段,除要建立制度和制定规划外,还要建立融合机制。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要建立“资源统合型”军地投资协调机制、“多维协作型”军银协作保障机制和“对接配套型”军地政策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恐怖活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群体性事件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避免或减少各种意外损失,已成为军地双方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从近年来一系列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看,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军地联系紧密、合作广泛,需要双方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统筹结合,提高军地联合应急能力.具体来说,是要建立“三个机制”、完善“三个体系”.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作为技术创新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研发成功的标志,是推广应用的向导,是实现产业化的起点,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此,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该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机地衔接,集成创新要素融入企业发展,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7月14日,航天科技集团召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作专题视频会。会议总结了“十一五”以来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三个重点实验室分别从运行评估、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加强运行管理的角度作了发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指出,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0.
黄伟  汝刘 《中国民兵》2014,(8):30-31
习主席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这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践行强军梦的时代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度转型,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也暴露出进出渠道不畅、管理体制不顺、能力素质不强等问题,制约着武装工作的创新发展,军地各级必须围绕强军目标,在创新驱动中打造“能打胜仗”的过硬队伍。  相似文献   

11.
统筹配置军地财力资源,应着眼战略全局,树立融合、效率和服务观念,明确军地财力资源统筹配置的方向,搭建军地财力资源统筹配置的框架;建立军地财力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军银资金管控机制、军地决算合审机制和军地政策衔接机制,以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19日,中航工业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向长期、全面、稳定和深入发展。协议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需求牵引、创新共赢"的原则,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集中顶尖科研力量,共同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机构共建、成果转化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目前,中航工业已与中科院在飞机、发动机、导弹以及材料、制造、测试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国防科工委关于推进四川军民结合加快军地经济发展的合作协议》精神,按照突出重点、鼓励自主创新,促进军工企业军转民技术水平提升和军转民项目产业化的原则,在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的积极努力争取下,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高强度纳米隔热膜产业化技术开发”等16个单位的16项军转民技术创新项目已列入2008年第一批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共获得省财政305万元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4.
邱衍汉 《国防》2006,(8):57-59
在新世纪新阶段,建立和完善军地联合“管边控边建边”机制,形成军警兵(团)民齐抓共管的合力,是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边疆稳定,需要一个合理的、长效的边防工作机制作保障。为了更好地适应党中央对我国边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解决我国当前边防工作中“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力量分散、效能不高、机制不畅”等问题,进行“管边控边建边”机制创新势在必行。一、把握“管边控边建边”机制创新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5.
刘晓连 《国防》2006,(10):61-63
军队院校是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主力军。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需要军地双方院校围绕共同的目标,构建合理的保障机制,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一、合理的机制是军地院校合作的保证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虽然有着搞好学生军训的共同目标,但双方毕竟不是一个体系。况且一所军队院校要与若干所地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容易顾此失彼。实践证明,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军队院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按照上级有关学生军训的指示精神,结合工作实际,与地方院校一起,构建军地双方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搭建有效的军民结合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军工企业、科研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洽谈、交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2月3日,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召开了军民结合产学研合作洽谈交流会。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边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力量分散、效能不高”等问题,新疆边防委员会积极开展军地联合“管边控边建边”机制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工作试点,认真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边境管理、边境处突和边防建设新模式。军地各级领导和广大边防官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文章。在此,我们选登其中的几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不但在战法运用上不拘一格,在军需保障方法上也多有创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需勤务发展的方向。对我军军需保障的启示是:主动调整和确立军需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军需体制改革;构建“扁平矩阵式”的战时军需保障指挥体制;建立军地一体的军需动员机制;创新军需保障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西部大开发与军事工程建设的兼容与良性互动,必须建立军地协调机构,同时要对西部总体规划、重点与骨干工程的军事安排、军事工程的平战结合、军队直接参与施工与军地工程建设的兼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四新”建设背景下,推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在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现状与问题基础上,从推进制度与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多元主体参与下人才分类培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与反馈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以及在建设中要突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