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持部队安全稳定赵兴发抓部队安全稳定和全面建设,既要“沉下去”,深入基层摸清真实情况,更要“抓起来”,扭住关键环节和主要工作不放。“沉下去”,深入基层摸清部队的真实情况,特别是抓住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是抓好安全稳定和全面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沉下去”的...  相似文献   

2.
8650部队坚持以武器装备安全管理为重点,用“五抓”促管装,部队已连续23年实现“三无”。他们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制度要“两率”,用“五抓”促管装。一是抓主官思想再教育,克服了领导干部思想麻痹多,忧患意识少:抓正规建制单位多,抓小、远、散单位少;下部队巡视多,深知、真知、亲知部队装备管理情况少的现象。二是抓司、政、后机关合力共管,  相似文献   

3.
汤宏博  周密 《政工学刊》2023,(11):31-33
<正>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加强部队教育管理,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经常性教育和经常性管理(简称“两个经常”)是部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融合,是官兵思想认知与行动实践的逻辑递延,是事关部队长远发展最基础、最经常、最现实、最具体的工作,必须紧而又紧地抓实抓到位。  相似文献   

4.
袁恺君  王佑文  罗羽 《国防》2013,(10):38-40
安全管理工作是部队建设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当前,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应做到三个“不得”。一、思想上动摇不得俗话说,“管理无小事,事事有安全”,“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财富,没有比安全更重要的幸福”。抓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做到形势好时不松懈、问题多时不气馁,任伺时候都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坚决克服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5.
赵闽阳 《政工学刊》2006,(12):50-50
胡主席强调军队要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安全领域的重要体现,提示了安全发展与科学发展、保战斗力与保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部队各级领导干部,要保证部队安全发展,就要把安全稳定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结合近年来部队面临的安全稳定形势和工作实践,感到做好部队特别是一线前沿部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善于“抓三”,突出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强化“三个观念”,不断端正指导思想。(一)强化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就是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观念。坚决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各种反对、诋毁这一根本原则的言行作斗争,是安全稳定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李峙 《政工学刊》2002,(1):31-31
在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 ,切实做好“两防”工作 ,确保部队纯洁、稳定与安全 ,是当前海军师团政治工作实践中极其重要的课题 ,同时也是确保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不变质”提供可靠保证的重大政治问题。“两防”工作不是中心 ,影响中心。必须认清特点 ,迎难而上 ,多深入基层摸“信号” ,少浮在上面等“警报” ,瞄准基层打主动仗 ,确保部队纯洁、巩固与安全。(一 )内外形势变化时 ,沉到基层及时抓。抓基层建设 ,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要自觉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规范部队 ,指导基层牢牢守住政治思想阵地 ,确保部队始终坚持全心全…  相似文献   

7.
张立东 《华北民兵》2005,(11):42-42
安全预防是部队的一项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部队的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要着眼新时期部队建设特点和治军规律,紧紧围绕新形势下“部队怎么管,事故案件怎么防”这个主题,努力在抓根本、打基础、求实效上下功夫。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杨征兵 《政工学刊》2013,(11):66-66
近期下部队蹲点期间,发现某连队安全氛围很浓:营区展板上醒目地写着“保安全就是保单位成绩,保安全就是保政治生命,保安全就是保家庭幸福”。进入班排宿舍,每个战士的床上都贴着一张打印出来的安全警示,连队的公告板上也摘抄了一些官兵的安全感言。此情此景,不禁思考:下大力气抓安全是对的,但部队终究是要打仗的,当“人人想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灌注整个军营和官兵头脑时,当“安全稳定压倒一切”时,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是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担负起能打仗、打胜仗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安全稳定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如何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是各级都在探讨,又都感到很棘手、很不好解决但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一、走出“就安全抓安全”的误区,切实在打好“合成战”中实施综合治理。随着20余年的改革开放,部队官兵也实实在在地实行了更新...  相似文献   

10.
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已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但在具体工作中,有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抓安全与促工作的关系,导致安全防事故工作成效不明显。我认为,抓安全防事故工作,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确立新思维,适应部队改革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克服“四种倾向”,抓好“五个防范”。  相似文献   

11.
习主席突出强调,要认真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突出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全军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军事斗争准备持续深化、官兵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部队安全稳定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必须把抓好部队安全预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抓根本夯实思想根基、抓制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主席指出:“安全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安全发展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因此,安全重于一切。部队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  相似文献   

13.
张洪振 《国防》2007,(11):13-15
胡锦涛主席着眼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提出的安全发展思想,深刻揭示了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各级要坚持以胡主席提出的安全发展思想为指导,站在"履行使命、确保打赢"的高度,充分认清抓安全稳定的重大意义和根本目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积极谋划和稳步推进部队安全稳定工作,确保部队高度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  相似文献   

14.
预防事故,保证安全是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综合性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工作做不好,事故案件不断发生,必然削弱部队的战斗力。事故不是偶然的,不是孤立的,不是不可以避免的。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应遵循以下五条规律。一、树立安全意识是防事故的根本。“教育和督促军队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条例》提出的安全工作的基本任务的第一条。只有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才能产生积极的抓安全工作的行动。(一)有责任意识。“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只要层层都有责任心这一条,安全工作就…  相似文献   

15.
张仁伦  高庆龙  聂峰 《国防》2013,(10):13-13
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团狠抓安全教育,排查隐患,加强思想行为和制度机制防范,将安全硬任务与文化软实力有机结合,把安全理念意识、要求、责任变成部队日常养成,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安全责任观,进一步筑牢安全理念、强化安全制度、培养安全行为、完善安全设施,部队形成了“安全文化人人共建、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安全稳定工作在部队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不少领导同志几乎是逢人必提、逢会必讲。有的说“安全是底线”,有的认为“安全是保底工程”。意思是说在抓部队、搞建设、完成各项任务中,最低要求是安全上不能发生问题。应该说,这一提法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贯彻中往往使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倍加顾全大局 ,倍加珍视团结 ,倍加维护稳定。”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大局 ,影响和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因此 ,各级党委、机关要增强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充分认识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统一的极端重要性 ,自觉确立很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下大力把保持部队安全稳定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一、要切实把保持部队安全稳定作为从思想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队的核心内容 ,摆到…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要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为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各级管理者要紧密结合新时期部队安全管理的特点规律,学会用“望远镜”“反光镜”“显微镜”深入抓好安全管理,聚焦凝力,确保强军之基稳固牢靠。  相似文献   

19.
“基层不牢 ,地动山摇。”抓部队管理就是要抓住基层 ,关键抓住基层干部 ,盯着末端以“细”求实 ,以“严”求实 ,以“勤”求实 ,反复抓、抓反复 ,才能确保部队内部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 ,确保部队战斗力的巩固提高 ,确保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因此 ,在新形势下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积极探索提高基层干部管教能力的路子 ,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一、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要求 ,提高基层干部管教能力要继承优良传统 ,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驱动力我军始终是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引下发展壮大的。“三个代表”思…  相似文献   

20.
志勇  荣法  俊昌 《中国民兵》2007,(6):39-39
多少年来,部队一直把抓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一件事。诸如“安全是保底工程”,“安全工作六十分”,“安全工作是底线”,“安全工作是高压线”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最近,又有同志把安全工作形容为“易碎品”,听来发人深省,确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如果不能正确领会,也可能使这部分同志感到压力太大,背起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会让“易碎品”这样的字眼捆住了手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