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填充新型抑爆材料对舰船喷气燃料舱的抑爆效果,研究通过搭建大尺度油舱抑爆试验平台,针对球形和发泡2种抑爆材料开展爆炸、破片2种载荷作用下的抑爆效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抑爆材料在2种载荷作用下均能对舰船喷气燃料舱起到良好的阻隔防爆效果,使得油舱内爆炸压力显著衰减;相比于未填充抑爆材料的油舱,均能阻碍油舱内喷气燃料被引燃,不发生二次爆炸。  相似文献   

2.
受限空间油气抑爆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限空间的特点,建立了油气爆炸及其抑爆模拟实验系统,研制了新型高效超细粉体抑爆剂,对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及其抑爆过程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抑爆机理.研究表明抑爆剂的喷射方式、喷射压力、喷射用量以及布置方式等因素对抑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得到了抑爆装置的关键设计参数,为进一步研制抑爆装置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料洞库油气爆炸抑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及抑爆过程的发展规律和机理以及爆炸燃烧和抑爆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分步反应控制机理的爆炸燃烧及抑爆模型,解决了爆炸及抑爆发展过程中火焰和压力波相互耦合机制,克服了化学反应与多相流动耦合时计算和存储方面的困难,缓解了控制方程求解时的"刚性",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研究显示,火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湍流和气体流动影响,形状不断发生变化,不是一直加速传播的,而是呈一定波动范围加速传播的;在狭长受限空间内,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和火焰速度会大幅升高,不加以抑制将导致严重的破坏后果;在抑爆区由于抑爆剂强烈的物理、化学抑制作用以及两相间进行的能量和动量交换,充满抑爆区的抑爆剂云(雾)能很好地阻断爆炸燃烧火焰的持续传播,从而使爆炸压力失去油气持续燃烧所提供能量的补充而迅速衰减,爆炸传播迅速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受限空间可燃气体爆炸抑爆实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狭长受限空间可燃气体爆炸抑制模拟实验研究的需要,采用超细冷气溶胶抑爆技术设计了一套操作方便、组装灵活、结构合理的复合式气体爆炸抑制系统.完成气体爆炸和抑爆实验.实验表明该抑爆实验系统能满足受限空间不同工况气体爆炸抑爆实验研究的需要;同时也表明可燃气体浓度、抑爆剂性能、信号采集及控制系统响应速度等是影响抑爆效果的主要因素.文中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抑爆装置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抑制油气爆炸传播,根据抑制爆炸的特殊需要,研究了冷气溶胶抑爆剂新配方,解决了超细冷气溶胶易于团聚这一技术难题。首先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新技术成功研制了超细冷气溶胶抑爆剂,平均粒度小于5μm。其次通过表面复合改性显著提高了超细粉体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表面改性剂用量的临界质量分数为0.5%。参数测试和灭火实验表明新型冷气溶胶对火焰有强抑制、强窒息作用和对热辐射的遮隔、冷却作用,具有较强的油气抑爆灭火效能;中/小型油料火的灭火时间小于1.6s,抑爆剂用量低于60g/m^3。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装甲车辆电气系统的数字化控制和在线故障诊断,设计了以DSP为控制核心并辅以CAN总线接口电路的数字式灭火抑爆控制系统。系统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实现了灭火抑爆、故障监视、自诊断以及和上位机通信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原模拟控制系统指标,且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很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增多的各类重大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严峻形势,我国科技界和经济界联合攻关,通过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使我国抑爆材料研究和应用获得重大突破。 装有易燃易爆流体的容器之所以会发生爆炸,主要是因为容器中可燃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在火源、高温、静电等外因的作用下,混合气体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并迅速膨胀,使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一旦达到爆炸条件即会发生爆炸。抑爆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类有铝合金等材料,非金属类有聚酯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抑爆、灭火等要求,必须对灭火、阻燃介质聚磷酸铵进行超细粉碎。为得到能满足抑爆需要的聚磷酸铵超细粉体,通过选十二烷基硫酸钠作助磨剂,采用超音速气流超细粉碎,分析并讨论了在限定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粉体超细化的影响。确定出助磨剂最佳使用质量分数为0.3%,制得的粉体粒径主要分布在3~7μm,粉体比表面积达到普通ABC干粉灭火剂的6倍,满足抑爆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气态抑爆介质对洞库管路系统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研制了主动式油气爆炸抑制实验装置,搭建了洞库管路系统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以CO2为抑爆介质,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与无抑爆介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火焰强度、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产物等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抑爆器通过喷射CO2,对爆炸火焰强度、持续时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CO2作用下,最大爆炸超压值和最大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下降了34.21%和54.48%;通过分析油气爆炸燃烧产物,可知在CO2作用下,有较多油气并没有参与燃烧反应或者反应不完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吸油材料将液体燃料进行吸附储存是一种全新的储存方式,该储存方式与传统空腔储存液体的方式相比,在储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论文初次提出吸附式储存液体燃料技术(简称SFAM)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SFAM技术下的吸放油性能、抑爆性能及环境适应性能的要求与实现机理,同时结合SFAM技术的使用特点和应用背景,对聚丙稀吸油棉、天然植物纤维、吸油树脂和聚氨酯泡沫等四类吸附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履带式步战车方队的战车上,广州军区某摩步师官兵昂首挺胸,英姿焕发,像一棵棵南国木棉英雄树,挺拔傲立。该型履带式步战车,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陆军步战车,车上装载了具有战场指挥、导航定位功能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还配备了两种不同口径的火炮,同时集三防装置、自动灭火抑爆、防腐隐身涂装等多种特殊防护手段于一体,具有信息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上海杨浦,一家诞生于1953年、起步于"弄堂小作坊"的兵器企业,迎着改革开放东风茁壮成长,目前正按照聚焦综合灭火抑爆技术、光纤旋转技术和北斗定位定向导航技术"三把剑",打造"光电板块小巨人"的发展思路,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这就是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上海的"桥头堡"——上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一年,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凝心聚力,迎难而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建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步,科研创新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特种产品领域,灭火抑爆技术已经成为一些装备的标配,光纤旋转技术已经成为发展信息化数字化装备的核心技术;在军民融合领域,北斗定位定向导航技术正在不断拓展应用范围,成为集团公  相似文献   

14.
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关键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汽油油气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在狭长密闭管道中进行了油气爆炸实验,通过压阻式传感器测试爆炸过程中的压强信号,得到狭长受限空间中油气爆炸的基本参数。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狭长受限空间内的油气爆炸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滑加速阶段、湍流发展阶段、振荡激化阶段和余波阶段;一定强度的湍流流场可抑制链化学反应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振荡激化阶段发生在管道末端。为狭长密闭空间内油气爆炸的预防和抑爆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预惰化主动防、抑爆技术及惰气高倍泡沫应急消防技术是正在研究开发的新型军用油料洞库安全防护技术.惰气的来源制约了技术的开发实施.以燃惰气发生器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设计样机体积大、可靠性差及惰气质量较低等缺陷,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设计中,采用切向弯曲叶片式旋流器作为进风装置,并在火焰筒内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强化油气掺混燃烧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燃烧效率.对优化设计样机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设计高效合理,满足了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军用油库抑爆系统气体发生剂研究的需要,自行设计了气体发生剂密闭爆发实验装置,通过测定同一剂量下的7种不同气体发生荆反应时的P/t曲线,对各气体发生剂燃烧时的产气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含有KClO4的配方产生的最大压强Pmax要高于含有KClO3的配方,而含有KClO3的配方产生的压力值又要高于Ba(NO3);而在达到pmax反应时间上,含有KClO3的配方所花的时间要比含有KClO4的配方所花的时间短,而含有Ba(NO3)2的配方所花的时间是最长的.由此选择KClO4,Al,辅助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0%,28%,2%的配方为最佳配方.同时通过改变配方的剂量和点火强度,发现随着装药量增多,tmax加长,pmax变大;而在点火强度增大的情况,tmax缩短.  相似文献   

17.
产品设计时正确地选择材料,材料的代用,以及材料国产化的方法,对于合理使用材料,压缩材料的牌号和规格,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装备设计研制阶段面向再制造的装备材料设计概念,提出了面向再制造的装备材料设计的5个影响因素,即材料服役寿命、材料可恢复性、材料经济性、材料环保性、材料可分离性,并对每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专家评价法的材料再制造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案例验证,为面向装备再制造的材料设计及选择提供了一种选择思路及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吸波材料的重要性,阐述了不同情况下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种类及其相应特点,综述了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及光学透明吸波材料近几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对开发高性能吸波材料提出了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隐身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雷达隐身材料、光电隐身材料、声隐身材料和降磁材料,并介绍了几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隐身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