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两栖装甲战车以水陆两栖机动能力见长,是现代登陆作战的一支重要攻坚力量。纵观目前世界已装备和在研的两栖装甲战斗车辆,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久经沙场”的美国AAV7A1 两栖突击车 AAV7A1两栖突击车是美海军陆战队现役的主力战车,20世纪70年代开始列装师属两栖突击营,1985年正式定名,现共装备1300余辆。AAV7A1两栖突击车主要用  相似文献   

2.
两栖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方式。受海岸条件的限制,在运输舰不易靠岸的地区,海军陆战队往往采用两栖突击车(AAV)机动兵力和登陆突击作战,两栖突击车便成为登陆作战的关键装备。传统的两栖作战及作战方式的发展传统作战模式的弊端在先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常规两栖作战机动概念中,使用两栖突击车从海上发起攻击时,兵力投送被分为3个阶段,即运输舰在海上的机动、从运输舰到海岸的机动和在岸上的机动。由于受  相似文献   

3.
两栖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方式,两栖突击车则是实施两栖作战的主要装备。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研制“先进两栖突击车”(AAAV),并将其视为未来两栖作战的主力装备。从技术上看,AAAV也代表着当今两栖突击车的发展方向。需要说明的是,2003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将AAAV更名为“远征战车”(EFV),本文为叙述方便,仍称之为AAAV。  相似文献   

4.
AAAV两栖突击车,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利器”,主要用于水上攻坚,输送登陆兵高速抢滩上陆,并向对方岸滩浅近纵深实施连续不间断的突击。AAA V两栖突击车的成功研制,将在世界两栖作战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战场机动的间隙,使登陆部队的水上高速机动和陆上高速机动变成一种不间断的行动。弄清美海军AAA V两栖突击车的研制背景、研制过程、战术技术性能和关键技术,对于我们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新型两栖战车以及提高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一、A AAV的研制背景经历二次大战和战后历次局部战争,美军积累了丰富…  相似文献   

5.
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研制一种“先进两栖突击车”(Advanced Am-phibious Assault Vehicle 略为 AAAV),现已研制出样本,正在进行水上、陆上性能和武器设计实验。该车将用于21世纪水陆两栖突击登陆作战。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陆战队批准设计高级两栖突击车(AAAV),这一决定为美国通用动力公司陆地系统部开始生  相似文献   

7.
利刃般的车首,迷彩的涂装,巨大的浮箱……两栖突击车方队隆隆驶来。 这支部队的亮相,向世界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中国陆军有了两栖机械化部队,他们来自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所在师。这也是南京军区历史上首次组织装备方队在国庆大典上受阅。  相似文献   

8.
两栖作战环境下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标体系,战斗效能主要由攻击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指挥通信能力组成。根据海陆作战环境的特点,分别提出了陆上作战和海上作战的战斗效能指标体系。研究了海陆作战环境下的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分别计算攻击、机动、防护、指挥通信各能力的指数和系数。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各型两栖装备的效能指标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装备作战使用研究和作战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实车介绍几年前,网络上开始流传一种蒙着神秘面纱的中国新型两栖装甲车的图片——高大的车体,前部巨大的滑水板,酷似美国多年以来为其海军陆战队研制的下一代远征两栖突击战车。几年时间过去了,面纱层层褪去,不觉间,中国已经成了率先装备这种先进概念战车的国家。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该  相似文献   

10.
查春明 《军事史林》2010,(7):F0002-F0002,I0001
2010年5月5日,海军陆战队在广东湛江举行了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在雄壮的军乐声中,由15个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我军最新型的两栖突击车、两栖步战车等威武雄壮的两栖重型装备整齐列队,展示着30年来海军陆战队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军闻述评     
<正>中国海军陆战队举行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2010年5月5日,中国海军陆战队举行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在雄壮的军乐声中,15个由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我军最新型的两栖突击车、两栖步战车、两栖榴弹炮等两栖重型装备整齐列队,威武雄壮,展示着30年来海军陆战队取得的巨大成就。(查春明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坦克弹药消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分枝定界法建立了坦克弹药消耗量预测模型.计算了05式两栖装甲突击车渡海登岛作战弹药消耗量,并对模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对两栖突击作战系统通过障碍区的行动进行仿真分析,考察通路的数量、通路的宽度、蓝军火力威胁等因素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进而提出提高两栖突击作战系统生存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耕海 《当代海军》2007,(7):40-41
2007年3月19日,台军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王立申上将和军备局副局长陈立嘉中将、海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永康中将及海军陆战队参谋长王亚洲少将等人向"立法院国防委员"就"海军陆战队 AAV7战备训练状况"实施项目报告。王立申在报告时声称,AAV7两栖突击车  相似文献   

15.
两栖攻击舰作战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两栖战舰将进一步强化立体两栖突击能力,将普遍设置直升机机库和飞行平台,并将携带气垫登陆艇,甚至地效翼飞行器、偏转翼飞机等立体两栖突击装备;另一方面强化自身的防御武器,除了常规的中小口径舰炮外,普遍都装备导弹发射装置;此外,舰上都设有由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组成的、能处理多批目标、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的两栖指挥控制系统。本文介绍美两栖攻击舰(LHA)和两栖船坞运输舰(LPD)的作战系统及其设备。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1日,晨。经过1小时超过40海里的海上航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1个排12辆EFV登上了非洲象牙海岸滩头,1分队2号车车长怀特上士打开舱盖,吸了一口清晨微凉的清新空气。这个由海军陆战队特种人员组成的排,正在执行美军新一代两栖突击车——EFV的作战测评最后阶段,一切进展得还算顺利。  相似文献   

17.
模拟战事 2011年1月1日,晨。经过1小时超过40海里的海上航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1个排12辆EFV登上了非洲象牙海岸滩头,1分队2号车车长怀特上士打开舱盖,吸了一口清晨微凉的清新空气。这个由海军陆战队特种人员组成的排,正在执行美军新一代两栖突击车——EFV的作战测评最后阶段,一切进展得还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两栖装甲分队突击上陆阶段的Lanchester模型,得出了关联上陆速度的任意时刻双方剩余战斗力公式,进而通过对临界速度和条件临界速度的分析,引出了上陆阶段对两栖装甲分队突击上陆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云青 《当代海军》2002,(4):19-21
为应付所谓的21世纪的新威胁,美海军陆战队格外重视高速、立体、突击上陆,认为登陆作战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发起进攻后90分钟内2/3的突击梯队能否成功抢占滩头”,因此明确要求,两栖舰船组成的特混舰队应快速抵达战区,然后实施垂直上陆——首波突击上陆,以2/3兵力搭乘直升机和偏转翼飞机实施垂直登陆,1/3兵力乘两栖突击车和登陆艇实施水面登陆,从而达成对岸突击以及显示力量,维持局势、军事援助等使命。基于此,美海军不断研制新型高性能登陆装备,以下3种就是其全力打造的新世纪登陆“三剑客”。  相似文献   

20.
历次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充分证明,两栖装甲战车以水陆机动和连续突击见长,是信息化条件下立体登陆作战的一支重要两栖攻坚力量。登陆作战中,两栖战车通常采取舰载方式,由两栖登陆舰或大型船坞携载至登陆泛水区,离舰高速向敌岸冲击,与气垫船、直升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