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军队闲置资产产生的原因和加强军队闲置资产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军队资产管理效率,减少闲置资产数量,必须从军队资产利用率指标的考核、军费预算、军队资产产权处置的行为、资产使用监控等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军队物资站库由于库房、场地、设备等资产的不断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闲置资产。对这些闲置资产如果管理不善,必然会出现损坏或流失。本文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防止闲置资产的流失1.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闲置资产的管理单靠哪一个部门是不够的,必须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实行综合管理。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请领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费用计划、  相似文献   

3.
军用资产作为国有财产,其使用和处置必须统一筹划、统一管理,这是外军对军用资产和闲置资产处置管理的基本共识。为了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外军在军用资产监管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从监管机构和运营机构的设立,到其职责、权力的确定和行使,从闲置军用资产的投资、使用、管理,到资产的处置以及法律责任的追究,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同时,重视财务检查和审计纪律,对闲置资产处置情况开展全方位的监督,完善闲置资产的登记制度、拍卖竞标制度、合同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部队企业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上存在着许多亟待纠正的问题:一是帐实不符、帐帐不符、帐外设帐、帐外资产越来越多;二是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必要的产权约束,一些企业随意化国有资产为集体所有,使得国有资产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三是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追求资产规模最大化、追求生产产值最大化而不追求资产运用效益最大化,有一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大问题,其中国防工业的结构调整矛盾尤为突出。从实践上看,我们只有资产增量调整而无资产存量的调整,且调整的唯一手段就是增加投资。这种手段不仅受国家财力的限制,而且受时间滞后的约束,见效缓慢。因此,必须探讨使资产存量流动的机制,实现社会资产在流动中的合理配置。这里就国防工业企业资产流动的实践作一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军队企业资产存量流动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军队企业资产存量主体不明确,资产管理混乱,没有健全的市场体系,缺乏国有资产中介机构和完备的军事经济法规等。文章认为,要加快军队企业资产存量流动,必顼正确把握军队资产存量流动的形式,选择正确的流动途径,搞好军队资产存量的界定,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加快军事经济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给部队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许多单位不失时机地抓紧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创收,为弥补部队建设经费不足作出了贡献。然而,在这“赶潮下海”的热潮中,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单位急于创收,上项目时把正常经费挪用垫支出去使部队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有的领导在“企业”兼职,把主要时间、精力用在解决有关赚钱问题上,放松了抓本职工作,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下,“下海”既要把握机遇,又要注重政策界限,必须把好三关。首先,把住资产投入关。搞经济实体,需要资产投入。资金资产投入渠道是多方面的,比如,利用本级闲散资金,历年经费结余资金、非编车辆、空闲房地等等,都可以有偿使  相似文献   

8.
目标成本战略——提高“两车”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卢正英许百涛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的“保军转民”方针指引下,兵器行业利用军工闲置资产和较少的国家投入,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为主,带动相关企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建成了摩...  相似文献   

9.
当前,部队基层文化工作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特点。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一些单位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重门面效应,轻工作效益。一些单位把文化工作当“名片”,重上轻下、重外轻内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单位把购置的一些高档文体器材束之高阁,用来装饰门面,不尽其用;还有的单位误把文化工作当成‘’投资工程”,申请资金争先恐后,购置器材大手大脚,只重视器材上档次,不注意使用和管理上层次,只注重向上展示、向外显示连队有什么器材,而不注意这些器材在工作中产生什么效益。不仅浪费资金,而且助长了工作中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营运资金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在营运资金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所形成的这种结构中,流动资产拥有量及其内部结构,受企业所处行业及规模限制而相对固定,其对应的权益即流动负债与营运资金,则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营运资金比例高,企业不仅  相似文献   

11.
配置军事资产从战略上考虑,就是要确保军事投入不影响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不阻碍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要寻求军事财力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规避国家财政风险;要科学评估资产配置的作战效能,确保以较低的投入实现军事战略意图,实现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加强军队实物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毁损、闲置、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资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是确保我军“打得赢”的重要保证,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武器装备建设资产,主要是指国家为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直接投入的资金、划拨使用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用于军事目的的武器装备、国防科研专用设备、军用物资器材、国防科技成果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资产管理是大势所趋。其基本构想为:国家拥有武器装备建设资产产权,即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国家行使国防资产所有权,并授权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依法对这部分资产的占有、使用实施管理和保护。总装备部依法授权有关部门或机构对指定的武器装备建设资产实行监督。在武器装备研制订购合同中,要有明确的资产产权条款,以保障武器装备建设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军工企业补偿政策研究关键词军工企业补偿政策军转民四川一、四川要积极向中央争取政策、资金等的大力扶持1在军品的开发上国家应加大资金、政策的投入。发展军品需要投入,而这种投入应该是国家行为。对于军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应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或以国家投入...  相似文献   

15.
军队医院卫生资源军内循环周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内容的不完整性、资金价值的非增值性、资金结构的不确定性、资金盈亏的虚拟性和资金效益的非自主性是军队医院卫生资源在军内循环所具有的特点。而目前循环周转的状况是投资不足、开支过大、入不敷出、补偿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军队医院卫生资源在军内良性循环周转,必须加大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经费标准。在提高医院经费管理水平的同时,辅之以科技开发与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6.
对于军以下部队国有资产的管理,必须把资产保全作为管理的目标,明确各级部队对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建立以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相结合,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相结合,主管部门、使用部门核算和财务部门核算相结合的部队资产核算体系;并根据部队资产完好率、流失毁损率、闲置积压率、维修率、使用年限来考核部队管理国有资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军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运行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投入、形成、存量和使用四个环节。军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环节应着重抓好资源价值分配和投入的管理;在非货币形态国有资产形成环节应着重抓好货币形态资产转化为非货币形态而仍由军队占用与使用资产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加强装备物资购置、基本建设投资等的管理;对国有资产存量的管理应通过清产核资和建立统计报告制度,优化存量结构,盘活资产,防止流失,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对国有资产使用的管理应重点抓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登记制度、保管制度、使用责任期制度和检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杜亮 《国防》2002,(10):15-16
国防资产是国家为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研生产和其他国防建设直接投入的资金、划拨使用的土地等资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用于国防目的的武器装备和设备设施、物资器材、技术成果等,它是国防活动的财力和物力保障,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因此,尽快制定一  相似文献   

19.
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指将预算单位(部门)的存量资产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同步编制经费预算和实物资产预算,形成单位(部门)综合预算的管理办法。实行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资产重复购建,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资产的使用效益。从军队资产管理现状来看,要实现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抓好相关保障措施的落实。一、基本前提1.准确掌握存量资产底数。由于资产预算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因此,必须首先搞清已经形成的存量资产结构,也就是要掌握存量资产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优化政治工作成本是提高政治工作效益的基本途径 ,关键在于牢固树立政治工作效益第一的理念。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把思想认识从“重投入、轻产出”中解放出来 ,真正转变为“投入与产出并重”的理念。因此 ,在处理政治工作“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时要做到 :第一 ,克服把“投入”当“产出”的思想 ,既不能只重“投入”不问“产出” ,也不能只管“投入”而不顾“产出”。第二 ,树立效益优先、效益为重、效益至上的意识。第三在政治工作过程中营造一个成本最优化的氛围。此外 ,还要注重立足现实 ,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高效益而忽视本单位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