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东是国共内战期间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和主战场之一,在内战进程的胜负演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战期间山东战场的战争进程,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充分体现了国共双方统帅部的战略运思高度和前线将领的领悟执行能力。与中共始终坚持不移的战略相比较,国民党经历了战略的变化过程。而国民党军战术的机械教条,又与中共部队的灵活主动形成对比。再就战场指导而言,中共强调放手让前线将领发挥主观能动性,国民党蒋介石则对战场干预过多过密,指导往往脱离战场实际,指挥层次太过重叠。因此,就山东战场国共军队的表现而言,中共成功地做到了示形于外而决胜于中,国民党则形虽示而胜未决,这样的格局和结果亦体现在国共内战的总体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一、冀察热辽地区的匪情冀察热辽地区包括热河省、辽西走廊、冀东和察哈尔的一部分,地处华北、东北之间。解放战争时期,这地区是国共双方的必争之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要独占东北,必须首先进占热河。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也必须控制热河、察哈尔及东北。正如刘少奇所说:“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刘少奇选  相似文献   

3.
学界以往对沦陷后的上海抗战研究较少。本文首先探讨了抗日敌后战场的定义和构成,认为沦陷后的上海应属于敌后战场的范畴,并对沦陷8年的上海敌后抗战分期及国共力量对比的演变加以勾勒,然后研究了沦陷后军统在上海市区的抗日游击战,以及忠义救国军在上海郊区的抗日游击战,以期丰富对上海抗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江丽 《军事史林》2010,(10):36-39
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前,曾进行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谈判。在你来我往的谈判过程中,双方本着合作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以向世人证实国共实施第二次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些活动中,较有名的就是1937年4月的国共同祭黄帝陵和同年5月国民党派中央考察团赴延安等中共控制的地区考察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当时预示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5.
国共《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一场内战便已迫在眉睫,面对血腥的挑战,毛泽东仍本着和平民主团结的民族大义,力求通过谈判和调解的方式,解决国共之间的争端。蒋介石却视此忍让为软弱,步步紧逼,把战火烧遍整个解放区。毛泽东这才针锋相对,领导中共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围剿”、“清剿”,进而将之引进到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国共两党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雪》,以其宏伟壮观的场面,大气磅礴的笔触,博得重庆文艺界盛赞。当时一些名流邀请毛主席做一次讲演。演讲结束时,有人突发其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国共两  相似文献   

7.
发起于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从一个侧面预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位居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被誉为"抗日铁军"的整编第74师,竞不敌"土八路",不仅成为第一个被歼的国民党军主力,也成为国共双方在华东前线的重要转折点,给孟良崮一战披上最神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军事史文摘     
军事史文摘皖南事变在国共关系史上的地位严志才撰文提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这一反共暴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这次反共高潮。这次反共高潮被打退,表现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政...  相似文献   

9.
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个善搞国共摩擦的顽军头目秦荣,其原型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中最卖力的“摩擦分子”秦启荣。他当时受到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共同“关注”,毛泽东冠封他是“摩擦专家”、痛斥他“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很少区别”;而蒋介石则对他非常青睐,不仅给予接见和表彰,还每月另拨2万元的整军特别经费。1943年8月,这个“名满天下”的“摩擦专家”被八路军“误毙”后,竞然还引起国共双方一场不大不小的舆沦战。  相似文献   

10.
<正>6月19日,中国希腊两国共签订商业协议19项,价值总计48亿美元,涉及造船、航运、物流等多个领域。其中,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希腊利博瑞集团签署了价值4.6亿美元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项目协议及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涉及船舶将分别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  相似文献   

11.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受命来中国“调解国共军事冲突”,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和中国共立党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成立了由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和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共产党代表叶剑英、美方代表罗伯逊组成的北平军事调处执竹部,负责调处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36个“调处小组”,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进行调处。军调部成立后,美国仍积极协助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同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1月29日美国正式宣布退出“调处”,公开援蒋,2月21日中共驻北平军调部人员被迫全部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12.
1948年9月12日,在东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大举南下北宁线.这次攻势最终演变成了震惊中外的国共大决战,一举敲响了国民党政权的丧钟. 当我们回顾辽沈战役决策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曲折.  相似文献   

13.
我叫包家训,今年85岁了,是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包宅村人。解放战争那个年代,我们全家以打负为生,生活很是艰难。再加之国共内战,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是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号称精锐的日本关东军。此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共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地区。从物质基础角度来看,东北面积辽阔,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列主义观点和事实求是的态度,分析和论述了战后苏联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一方面苏联从本国利益出发,谋求国民政府的中立乃至合作,借以达到排挤美国对华的影响,这是其主导方面;另一方面苏联又对中国共产党表示同情和支持,以防止蒋介石完全滑向美国。历史证明,苏联在国共力量对比中的错误估计,正是导致其政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组织发动的三大战役之一。它不但展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领导艺术和高超的指挥才能 ,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心战经验。本文通过探析平津战役中的谋略心战和国共双方在其中的认知、意志两种基本心理过程的优劣 ,总结其谋略心战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东北野战军最初由来自关内四面八方的我军出关部队构成,尔后又吸收大量当地民众参军入伍,历经大小千百次阵仗,逐步锻炼成长为一支善打恶仗、硬仗、大仗的军事战略兵团。仅3年征战,队伍从十余万人发展至百万精锐大军,驰骋白山黑水,经略关东大地,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百炼成钢,取得全国五大战略区最先胜出的杰出战绩,由此成为改写国共在大陆军事对决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8.
军调部述论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1946年国共停战期间出现的一个监督停战的执行机构,此一机构的成立,牵涉到国民党、中共与美国三方,是当时中国特定环境、也是美国卷入战后中国政治的产物。关于军调部成立的背景、意义以及美国与军调部的关系,以往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则主要叙述军调部存在期间的若干具体活动情况,件便研究者的继续深入研究。一、军调部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军调部最初出于美国调停中国内战的特使马歇尔的动议。1946年初马氏来华伊始,在调停国共停战问题的同时,提议在北平设立执行部,执行已取得协议的政策,监视停…  相似文献   

19.
1948年国共东北决战进程远比毛泽东预想的短促。9月12日北宁路战役发动之时,毛泽东并不认为东北决战时机已经成熟,更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共战略决战的序幕之战。按照既有设想,东北野战军应在北宁路作战结束后举兵入关,继续发挥运动战优势,消灭华北国民党军大部,之后再于1949年7月返回东北参加决战。这一“先入关再出关”设想因顾虑分兵作战、粮食运输困难、国民党军撤军等因素而被推迟。锦州战役结束后,毛泽东放弃原设想,提前实施东北决战。  相似文献   

20.
徐焰 《国防》2013,(9):76-77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中华民族百年来首次获得对外反浸略大战的胜利,全国人民的兴奋和喜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领袖人物考虑的问题则更多、更远。国共双方在10月10日签汀了两党都表示和平愿望的《会谈纪要》,其中的内容却是各自阐明立场,并没有达成实质性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