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良 《国防》2010,(2):72-75
十年前,当世纪末的钟声即将敲响时,满世界都在乱纷纷地进行各种旧世纪回顾和新世纪展望。我收到《世界军事》杂志的一份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谁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将领?”几乎未加思索,我提笔就在这一栏里写下三个字:  相似文献   

2.
李维民 《军事历史》2006,(11):44-46
1990年11月19日,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台中市的寓所去世。几天后,我带着当年的《中国人物年鉴》去看望冰心老人,她指着桌上许逖先生所著的《百战军魂——孙立人将军》感伤地说:“前不久孙立人还给我来过信呢!你们年鉴收过孙立人吗?”我说:“1989年因孙立人将军过90岁生日登过一次,明年还会因他去世再登一次。”冰心欣慰地说:“这个人是抗日名将,你们的年鉴是应该收的。”她向我讲述了孙立人将军的经历,谈起她已故的丈夫、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与孙立人在清华同学、后又赴美留学的情况。冰心说:“孙立人虽然是抗日名将,但因为不是黄埔系,所以受排挤…  相似文献   

3.
沙漠名将哈立德卢本乔程亚文郎丹阳从声名显赫的贵族,到运筹帷幄的将军,沙特亲王哈立德·本·苏尔坦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传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虽然我生来就是一位王子,但是通过努力,我终于当上了将军。”皇亲帝胄负笈求学哈立德·本·苏尔坦生于1949年9...  相似文献   

4.
武翊 《国防》2006,(10):76-77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本与《孙子兵法》并称的著名兵书——《吴子兵法》,其作者,就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常胜将军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出生于一个“家累千金”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就立志成就一番伟业。为此,他耗尽家中财产,外出游学。他在辞别母亲时发誓:“我不为卿相,就再也不返回卫国了!”吴起先到了鲁国,拜在曾参门下学习儒术。母亲病故时,没有回家奔丧。这在儒家看来实在是违反伦理,大逆不道,曾参于是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不得已舍弃儒术,改习兵法。几年以后,吴起学有所成。时值鲁国选拔将领以对付齐的…  相似文献   

5.
1939年11月4日,日寇第2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1.500余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雁宿崖等地进行报复性“扫荡”。我晋察冀军区调动了六个主力团、一个支队和炮兵营等单位在黄土岭(位于河北省沫源县和易县交界处)、上庄子、寨蛇一带设伏。7日下午,敌人进入伏击圈,我军当即展开猛烈攻击。这次战斗,共歼敌900余人,阿部规秀也被我迫击炮弹击中丧命。日寇中将指挥官被击毙,这在华北战场还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也是第一次。敌华北方面  相似文献   

6.
乔良 《国防》2009,(12)
我不知道当我打算逐一清理脑海中那些世界名将的印象时,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这个人? 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他.我不喜欢他那副时时处处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表现,恨不能一个人包打天下(整个一个"三自一包")的英国派头,以及由这些毛病导致的在战场上争功诿过(这在他那本字里行间几乎从不赞美自己的盟友、同僚,把一切功劳毫不犹豫地揽到自己名下的<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中一览无余),甚至不惜在作战中让盟军的其他部队停下来,把胜利的机会留给他和他那著名的第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7.
他身材消瘦,脸膛黝黑,棱角分明的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他:为了革命和抗日,新婚三天便离家奔走,从此再未回过家门,更未留下一儿半女. 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他就是威震敌胆的原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  相似文献   

8.
陶侃驱车寻柳陶侃是东晋人,曾任刺史、大将军等要职。据《晋书.陶侃传》记载,他在镇守武昌期间,亲自号令各营兵士栽柳树,并经常督查。有个叫夏施的都尉,把武昌郡西门外的一株柳树偷拨回去,栽于自家门前。陶侃得知,即到夏都尉门前对他质罪:“此是武昌西门前柳,因何盗来自种?”夏施理屈词穷.伏地叩头认罪。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吕蒙传》里有一段孙权劝学的故事,读来饶有趣味。故事不长,不妨原文照引: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  相似文献   

10.
一个真正出色的将领,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是决战关头,身先士卒,在飞矢弹雨下,振臂一呼,激励并引领他的士兵奋勇却敌?还是兵败之时,不屑苟且偷生,更不会举起白旗,而是杀身成仁,引刀取义? 都不是.这些品质固然可贵,但古往今来的每一支军队中,此类武夫义士不乏其人.太多的人都拥有的品质,算不上稀罕,何况这种品质的具备,本属军人常态,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1.
乔良 《国防》2010,(7):74-77
一个真正出色的将领,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是决战关头,身先士卒,在飞矢弹雨下,振臂一呼,激励并引领他的士兵奋勇却敌?还是兵败之时,不屑苟且偷生,更不会举起白旗,而是杀身成仁,引刀取义?  相似文献   

12.
周亚夫(?—前143年),西汉名将。其父周勃(汉初大将)病逝后,其兄周胜之袭爵,六年后,因杀人罪被剥夺爵位,周亚夫则以才智出众担任河内守(治所在怀县,即今河南武陟西南)。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文帝刘恒念及周勃功高于国,且周亚夫有贤德,乃封其为条侯。其后,周亚夫因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建功立业,历任车骑将军、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为巩固西汉王朝统治做出重要贡献。外,文帝遂将三支队伍撤回,任命周亚夫为中尉,负责京城治安,兼领北军。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汉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叮嘱太子刘启:将来一旦国家有了急难,可任命  相似文献   

13.
<我的团长我的团>热播以后,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团长热".剧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活,剧中的师长虞啸卿勇猛彪悍、嫉"日"如仇,对团长龙文章伯乐识马,让人印象深刻.其原型就是被称为丛林之虎的抗日名将廖耀湘.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与世长辞。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大损失。提起许世友将军,人们总要怀着敬仰的心情,赞颂这位老将驰骋沙场的戎马生涯和为创建新中国建立的赫赫战功;同时,也好奇地传说着他充满传奇色彩的  相似文献   

15.
抗日名将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又名张贯一。1923年入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确山农民暴动,组织刘店农民秋收起义,任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8年在开封、洛  相似文献   

16.
乔良 《国防》2011,(5):78-81
身为一名五星将军,他的遗体并没有按美军的标准葬仪,用覆盖星条旗的炮车运送,只是被一辆殡仪馆的普通灵车运往阿灵顿公墓。这既是将军的临终遗言:"简葬于我",也符合将军一生低调的风格,但丝毫不影响这位五星上将的高贵。当一名士兵在他的墓前吹响熄灯号时,悄悄赶来为他送行的所有他的老部下,都深深垂下头去,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11月16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我心目中十分敬重和无限缅怀的老首长秦基伟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十多年间,我与秦基伟同在一支雄师劲旅中战斗和工作。他一直是我的直接首长,他任太行第1军分区司令员时我任团长,他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时我任副支队长,他任第9纵队司令员时我任旅长,他任第15军军长时我任师长兼政委,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  相似文献   

18.
1946年4月8日,驰骋沙场,叱咤风云,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北伐名将叶挺将军因飞机失控不幸罹难。一代英灵长眠在山西黑茶山上。叶挺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广东惠阳县淡水周田村。他父亲叶锡三是个贫苦的农民,年轻时曾飘洋  相似文献   

19.
战争从来都是智与力的综合较量。战争的外在形态虽然大量表现为前方士兵们的浴血厮杀,但导演这场拼杀的则是那些不曾露面而日夜密谋的将帅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将帅虽然曾有不可一世的经历,但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厄运,终究不能给太阳旗增添一丝光彩。  相似文献   

20.
“头颅可断腹可剖, 烈忾难消志不磨。 碧血青蒿两千古, 于今赤旆满山河。” 这首由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诗词,高挂在抗日名将杨靖宇纪念馆里。每当我们看到这首诗,就对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产生一种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