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幸运和灾难相位?当巨大不幸降临时,最宝贵的是人间的真情与热爱。一位女民兵接连经历父亲婚外恋、母亲自杀、父亲入狱、妹妹失踪、弟弟病故的不幸,当自己想一死解脱时,她却遭遇了——  相似文献   

2.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3.
简单的幸福     
张铁国 《国防》2004,(7):54-54
当兵在外,难得回家一趟。前不久回家休假,终于又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父母。我家在湘南农村。得知我要回家,父亲几天前特地从县城买回一张席梦思床。他笑着感叹:哎呀,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没睡过席梦思呢。不过给我儿子睡,也一样!言语中透着自豪、满足和幸福。父亲的感叹让我一阵心酸。这些年,为了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供我们上学,父亲不知受了多少苦累。为了让父亲体验一下睡席梦思床的感觉,晚上,我特地要求与父亲一起睡。母亲却不依,说我坐车劳累,父亲鼾声太大会吵醒我。或许是太久没与儿子亲近了,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母亲嗔怪着父亲,却也只好…  相似文献   

4.
李兆中 《政工学刊》2010,(11):69-69
看到同事一脸焦虑和痛苦的神情,问起缘由,她说:“我已经很清楚我多年的痛苦生活,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原谅我母亲在我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她在我出生56天的时候,抛下了我和父亲移情别恋。现在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已为人母,周围的邻居和我父亲都劝我试着原谅母亲,因为母亲身患绝症,  相似文献   

5.
母爱无边     
母亲是一位勤劳、坚强、善良的农家妇女,她虽然识字不多,但在我们兄妹心目中的威信极高。她的勤劳给了我奋斗不止的勇气,她的坚强给了我克服网难的信心,她的善良给了我做人的准则。1986年,我招飞体检合格,而因文化考试不合格而落选,要知道招飞体检合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年几千人体检,合格者就那么几个,一般情况下只要体检合格都差不多能被录取,而我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却失去了,父亲骂我学习不努力,对我非常不满,认为我丢了全家的面子,弄得我情绪非常低落,母亲一点都没有怨我,反而安慰父亲说:"他虽然没有给  相似文献   

6.
我原本以为母亲会给我留下一句什么话让我记忆终生,但我问遍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却什么也没得到。母亲临终前,只是要父亲拿来了我的照片。她安祥的脸上的那缕笑意是在看我的照片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7.
儿圆娘的梦     
我 知道 ,母亲有个未圆的从军梦。母亲有一句口头禅 :“咱是闹过革命的人 !”每当她与乡亲们讲起这句话时 ,总有一种自豪感。不过她一直很遗憾 ,没能真正成为解放军行列中的一员。那年 ,她跟一帮热血青年一起 ,参加了支援军队的后方保障工作 ,这支生力军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后方娘子军”。关于那时的事情 ,不知她对我们兄弟反复讲了多少遍 ,每次都讲得极为动情 ,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相信 ,在母亲奔流的血液中流淌着坚强 ,流淌着对军队一种浓浓的情愫。父亲去世后不久 ,母亲把哥哥送上了云南边防某部。两年后 ,又毅然送我踏…  相似文献   

8.
法官信箱     
正前年10月,我父亲的朋友张某向我家借款30万,到期后没有归还,我父亲将张某起诉到法院,法院虽然判决张某向我家归还借款和利息,但我们申请法院执行时发现张某做生意亏本确实无钱可还,家里也只有一套住房,而且张某和家人还居住在里面,法院表示无法强制执行,请问法律对这个问题是怎样规定的?前一段时间,我家了解到张某在本地农村老家还有一套自建房,请问能对这套房屋强制执行吗?——某部士官廖某  相似文献   

9.
律师连线     
《兵团建设》2013,(8):45
声明断绝父子关系有法律效力吗?李先生:我因为做错了事情,父亲声明和我断绝父子关系,这有法律效力吗?新疆得胜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对声明断绝父母子女关系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声明断绝父母子女关系没有法律依据,不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新四军广州研究会号召新四军战友写些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情况。为响应号召,我和四弟叶华明商量应当把当时父亲叶挺、母亲李秀文和我们一家子的遭遇作一个回忆。1943年9月以前我们一家都随父亲被“软禁”在桂林郊区。由于父亲经常到市里买《新华日报》,加上周恩来伯伯几次派人来家看望联系和给点经济支持,国民党特务很不放心。9月份的一天上午,国民党特务突然把我父亲强行押送到湖北恩施。我父亲看情况紧急,如单身一人恐出不测,因此写了一张条子要我们几个孩子去陪他。经与母亲商量决定由二弟正明、四弟华明、五妹扬眉(我家当时七兄弟,她…  相似文献   

11.
有位睿智的老人用她坎坷一生的经历凝练成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生活仍将继续。有如一盏明灯,这句话把她的前生后事照得通亮,也照亮了我。于光明灿烂中,她和她的话浸入了我的心田,把年轻懵懂的我久久地震颤……继续是什么?继续是“困境中初衷不改,风雨中奋然前行”。继续需要勇气,更需要破釜沉舟以生命作赌注的决心。继续好难,难得让人迈出了第一步,却为是否或能否迈出第二步,要花费一生去做回答。继续是什么?继续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期盼。明天是今天的继续,孩子是母亲的继续,果实是种子的继续,江海是溪流的继续……一切都不可逆…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亲爱的兰兰同志(这是父亲对母亲的昵称)从即日起光荣退休了!为这事,我们可要好好庆祝一番!二妞(父亲对我的专称),来,咱们敬你妈一杯!”父亲高兴得手里一边举着酒杯,一边推着满头雾水的我。其实,此时,这张桌子上的三个人的心情并不都像父亲那样眉毛、眼睛、嘴巴乐得都咧成了平行线。我想,母亲退休的消息在我们家里,也就是他——这个惟一的男人感到高兴了。早在两年前,父亲就曾劝说母亲办病退。母亲本是海军总医院的护士长。这份在别人眼里并不打眼的工作却让母亲为它付出了大半生的智慧与辛劳。一张张奖状,还有她腰上做了手术的刀疤便是对她敬业而又勤劳的最好  相似文献   

13.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了沉默和隐忍,直到她去世,我才突然发觉,母亲是如此爱我,而我是如此无知和内疚。我的母亲一生辛苦,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很穷。由于长期操劳,缺少营养,母亲身体越来越差。1994年6月,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她才到太原来看病。医院检查为食  相似文献   

14.
一张口罩,一身隔离服,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非典”检测站,没有片刻闲暇,一颗颗汗珠滑过她疲惫的脸庞。 她就是我的母亲。 2003年3月,母亲所在的四川省广元市被定为“非典重灾区”。在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母亲,每天在火车站为南来北往的流动人口登记、测体温、观察、确诊疑似病人。母亲原本身体就不大好,超负荷的工作,使她显得更加疲惫,而且整日打交道的是极其危险的“非典”病毒,一旦发现疑似病人,母亲也会被“隔离”起来。我在部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担心母亲,打电话劝母亲休一下假,等过了危险期再说。母亲说:“儿子,你的心情妈能理解。作为军人,你能  相似文献   

15.
长到了20多岁,参军5年的我从给母亲买过什么礼物。第一次探家,突然萌生出给母亲买礼物的念头。我想给母亲买件衣服。记忆中,母从未穿过什么好衣服,更甭提赶什时髦了。平时,她下地干活总是穿着两件灰布做的旧衣服,上面还有一连着一个的补丁。如果家里来了客或上亲戚家做客,母亲会换上一件好点的蓝颜色的衣服。那是我周岁,母亲用别人送来的布料请人做。这件衣服跟了母亲十多年,是她惟的一件像样的衣服。上小学四年级,有一次我跟同学打了架,老师让人找我的家长。过了许久,母亲才来到学校。这是母亲第一次去学校。从前上学的一切事务都是由父亲…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在边防部队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二十几天,结婚快两年了,今年好不容易盼到了妻子怀孕的消息,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可最近妻子来电话说:去医院产前检查,医生说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她就想做人工流产,不要这个孩子了。听她一说我十分着急,天天顾虑担忧, 不知如何是好?这是一种传染病吗?孩子能不能保住?如果孩子生下来,对孩子今后会有什么影响? 指导员林强  相似文献   

17.
母爱无言     
时值深秋,母亲的花甲寿辰将至。我忽然产生写一段文字的念头,以感谢母亲对我深沉悠远的爱。在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有许多值得我骄傲的地方。由于她是以一个下放青年的特殊身份从城市来到农村的,便有许多光环笼罩着她。县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学“毛著”积极分子……她还当过生产队长,把本村“农业学大寨”运动搞得火热。最后,她从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8.
谈 到基层的日常管理 ,可能大家各有各的道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或许您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有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 :“妈妈 ,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情呢 ?”母亲听后 ,随即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手中圆圆满满的 ,没有一点流失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 ,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落了下去。女孩明白了 :爱情无须刻意去把握 ,越是想抓牢 ,反而越容易失去。这显然是一个爱情哲理故事 ,但从故事的本身折射出一个道理 ,就是 :“凡事有个度”。如“一捧沙” ,松时 ,不一定能招惹事端 ;紧时 ,也不…  相似文献   

19.
(八)她替你写日记,我代你抄日记冲出日寇封锁线,他们日夜兼程。“我这挺着大肚子去延安,中央首长会不会笑话我?”喜瑞羞涩地问肖锋。“嗨,怎么会呢?中央首长说不定还会夸你呢,你为革命生后代,他们能不高兴吗。听说周恩来副主席和邓大姐最喜欢小孩哩。”肖锋高兴地答道。在解放区里行走,他们再也不应担惊受怕了,一路上他们说说笑笑,好不痛快。一天,来到晋南地段,一条接近乾涸的马龙河横在眼前,肖锋、喜瑞骑着马一前一后,刚走到河心,突然山洪倾泻而下。马失前蹄,喜瑞翻进了河里。肖锋急忙去拉,她却拚命地把日记包递到肖锋手里。警卫员急忙赶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英雄的背后 ,都有一名伟大的女性。我的父亲麦贤德在“八六”海战中的壮举使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但同时也成为一名一级伤残军人。1 972年 6月 1日 ,母亲毅然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 ,在父亲光荣负伤后的第 7年与父亲组成了家庭。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用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创建了一个温暖的家。为此 ,母亲吃尽苦头 ,付出了一切。如果说我的父亲是英雄 ,那么我眼中的母亲则是英雄背后的英雄。儿时的我 ,总是不能理解与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以为呵护与关爱便是亲情的全部。由于健康原因 ,父亲的性格喜怒无常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