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俗语说新兵信多,那么女新兵的信比男新兵的信就多得海了。好不容易盼到新兵到连,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写信。出来已经两个月了,她不知把我想成什么了,可是在招待所总想着马上就要到部队,至少也得见到部队是什么样子才能写信吧,谁知道一等就是两个月。  相似文献   

2.
去河南出差,途经新乡,朋友领着去一个小村子买了几米老粗布。母亲收到布,打电话说:"都过去30多年了,你看这粗布还是老样子。"现在条件好,要给老人挑件称心的礼物不容易。隔着几千里地,我都能从母亲的声音里听到她的喜悦。那些从来不曾忘记的关于老粗布的往事,一时间又涌上心头。自我记事起,母亲就是妇产科医生,直到她20多年前退休。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4.
儿圆娘的梦     
我 知道 ,母亲有个未圆的从军梦。母亲有一句口头禅 :“咱是闹过革命的人 !”每当她与乡亲们讲起这句话时 ,总有一种自豪感。不过她一直很遗憾 ,没能真正成为解放军行列中的一员。那年 ,她跟一帮热血青年一起 ,参加了支援军队的后方保障工作 ,这支生力军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后方娘子军”。关于那时的事情 ,不知她对我们兄弟反复讲了多少遍 ,每次都讲得极为动情 ,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相信 ,在母亲奔流的血液中流淌着坚强 ,流淌着对军队一种浓浓的情愫。父亲去世后不久 ,母亲把哥哥送上了云南边防某部。两年后 ,又毅然送我踏…  相似文献   

5.
大爱无边     
我最害怕、最担心的一件事还是发生了。我慈祥仁厚的母亲,在经历了一次大的手术后,突然地离开了我们。父亲提出要把妈妈送回老家。凌晨5点,我和家人护送着妈妈返回了故乡——河北唐山的一个小村庄。自从我懂事起,就亲眼看到她是怎样的孝敬每一个老人的。爷爷73岁瘫痪在床直到老人家84岁去世、十一年的时间,妈妈每天侍候在身边,在家里很穷的情况下,东找西借,变着样的给爷爷调剂吃喝,天天还要给爷爷翻身换衣,擦屎接尿,爷爷没有生过一个褥疮、没有穿过一件脏衣服,爷爷住院期间,所有的人都说,这个儿媳妇所做的,亲闺女都做不到。1980年12月我入伍前,病床上的爷爷对我说:"我这一辈子有这样的儿媳值了,我死后就是变成猫狗也要报答你妈。"  相似文献   

6.
对基层带兵干部、带兵班长收受战士礼物的问题,虽然上级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然而,却总是屡禁不止,整治一次好一点,过后又反弹复原。尤其是近年来在带兵班长队伍中,这股受礼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最为突出的是新训单位和技术性培训单位负责教学的带兵班长,接受馈赠、收受新战士和学员的礼物人数占有相当比例。我们曾对某汽训大队做过一次调查,这个大队负责教学的16名教练班长中,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馈赠,收受过学员的礼物。有的教练班长以教学辛苦为由指使学员给自己买烟、买饮料,  相似文献   

7.
有位睿智的老人用她坎坷一生的经历凝练成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生活仍将继续。有如一盏明灯,这句话把她的前生后事照得通亮,也照亮了我。于光明灿烂中,她和她的话浸入了我的心田,把年轻懵懂的我久久地震颤……继续是什么?继续是“困境中初衷不改,风雨中奋然前行”。继续需要勇气,更需要破釜沉舟以生命作赌注的决心。继续好难,难得让人迈出了第一步,却为是否或能否迈出第二步,要花费一生去做回答。继续是什么?继续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期盼。明天是今天的继续,孩子是母亲的继续,果实是种子的继续,江海是溪流的继续……一切都不可逆…  相似文献   

8.
"我的衣橱都快塞不下了,全是我这两年买的衣服。旧的衣服扔了不少,衣橱的空间还是‘很紧张’。"7月1日,农四师七十八团一连职工金红一边整理着衣橱,一边跟笔者攀谈着。"你看我的衣橱,光裙子就有4套,牛仔衣裤、工装、休闲衣裤,每种都有至少两三套。种地我就穿工装,休闲时我就穿休闲衣裤或者裙子,天凉时可以穿牛仔衣裤。我想穿什么,基本都满足了。"面对衣橱里五颜六色的衣服,金红有些陶醉。  相似文献   

9.
易越 《政工学刊》2014,(6):88-89
“前几天遇到个朋友跟我开玩笑:‘哎呀,从微信上看,中国人民可幸福了!’全是一派好吃的、好喝的和好玩的。”为什么晒成了主流?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认为,这是由现今社交平台的开放性所决定的,网络环境不像从前那样相对私密,只展现“我过得很好”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这就像是出门会穿好看的衣服,回家才会换睡衣”,在心理咨询师陈海贤看来,“晒”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晒”是展示自己的过程,也是每个人构建自我与表达自我的过程,而透过观察一个人所晒的景象与方式,我们总能发现他(她)的潜台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我是个女民兵,喜欢讲美,爱打扮。家里经济条件也允许,所以看到别人穿一件漂亮的衣服,理一个新颖的发型,我也设法买一件、烫一个……没想到,我一参加民兵组织,就因为这些,引起一些人说三道四。“唷,瞧她那个模样,真是个资产阶级。”别的话听了还能进耳,可这些话,最气不过,难道农村姑娘讲美就是“资产阶级”吗?恳请谢顾问给我评评理。江苏如东县卫海乡河岸村韩蓝萍  相似文献   

11.
很庆幸,每年的"母亲节",我都能从电视、报纸、广播甚至同事的闲聊中得到提醒,但惭愧的是这个日子却没有一次是自己记着的。多年来,母亲的节日就这幺被我这个女儿当成了一种形式,像作业一样被动地完成着。虽然我从来没有像母亲为我准备生日那样用心地为她过一次节,然而母亲却总是那么满足,仅仅一声问候,也总能在她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2.
这段时间因为工作忙,我很少回家。母亲几次打电话似乎有事要说,但最后都忍住了。这天跟哥闲聊的时候无意中听他说起母亲这段时间总是感到心悸,这让我担起了心,想着要带她到医院看看。  相似文献   

13.
一个老教师,已经退休,去拜访她的时候,她兴奋地指给我看原来的学生送给她的礼物。礼物一般都是教师节或老师过生日时所送,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都是一些很特别的小物什,且多是学生自己制作。忽然,我发现在那些礼物中间,有一小束早已枯萎的花,那些当初鲜明的紫已变得毫无生机,不可碰触。  相似文献   

14.
儿童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密云县人武部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到地处偏远山区的大城子小学,看望长期定点捐助的7名特困学生,并送去助学金、学习用品和书籍等儿童节礼包。二年级特困生赵利敏接过礼包,眼含热泪说:"因为困难,家里从来没给我买过礼物。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儿童节礼物,谢谢解放军叔叔。"班主任果晓英老师说:"在解放军帮助下,孩子们学习特别积极,成绩提高很快,太感谢你们了。"密云县人武部在自身捐资助学的同时,积极发挥桥梁  相似文献   

15.
家有老母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依恋。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她打一次电话;出差路过或大多的假日,我都会赶回家陪她过上一两天。尽管在我的眼里母亲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太老的痕迹,快人快语,小跑着走路,但她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了。我常在心间发问:属于母亲的时间究竟还能有多少?我还能再尽多少孝呢?若真有一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突然不在了,我对家乡还会这般牵挂吗?我的世界还会这样精彩吗?不敢想像。  相似文献   

16.
棉花     
任崇喜 《兵团建设》2005,(11):54-54
很偶然地想起了棉花天渐渐凉的时候,母亲说要到老家拿棉花,为我们的小女儿做棉裤。她说,在城市商场里买的棉衣花哨而不暖和,棉花是真暖人呢。母亲是一个辛劳一辈子的农村妇女,她懂得棉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卢军 《政工学刊》2001,(2):46-46
在去年冬天第一场寒流席卷岛城的那个夜晚,我和爱人以及刚刚降生三个多月的儿子正依偎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萨克斯曲《回家》,一家人沉浸在温馨幸福之中。“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片温馨。我有点恼火地拿起电话:“谁呀?!”“是我…咳咳咳…”听筒里传出了一阵咳嗽声。“变天了,给孩子多穿点衣服,毛线袜暖和,别忘了给孩子穿上。你们自己也要当心,要照顾好自己……”母亲声音沙哑,边咳嗽边说,时断时续,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说完这些话。我正想问候她几句,她在那边又接着说道:“家里没其他事,你们放心。我挂了。”放下母亲的电…  相似文献   

18.
军校毕业后,我到了偏远的边防。转眼几年过去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人和部队的领导对我的终身大事很是关心。母亲已托人为我瞄上了一位“好姑娘”,早在电话里跟我描述过好几次。女孩是我们那儿一所医院的医生。万事俱备,只欠“人归”, 就等我回去相亲了。去年冬天,领导安排我休假解决个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战友,我曾答应过你,从那高高的华顶山上,带给你一件礼物.是的,该送给你的是自然根雕和云雾茶.自然根雕多姿多采,云雾茶清香扑鼻,然而我不把它们做最珍贵的礼物送你.我要送,就送你一本华顶杜鹃花.这绝非一束普普通通的花啊!每当春天来临时,驻守华顶山上的东航某雷达站的水兵们,都会隐隐约约发现那薄雾中透出星星点点、粉红色的杜鹃花骨朵.啊!水兵们每次都象哥伦布发现新  相似文献   

20.
红牌岁月在我的军旅生涯画下了一个印记,刻下了一个永恒。如今,想写点什么,做些什么,都忘不了当初的那种感觉——在有些人看来,军校生活是单调甚至乏味的。要我看,这些人似乎是不太会品味。我先后上了两次军校,都觉得很充实,很有乐趣。特别是扛红牌的岁月,那些让自己苦过累过的日子,与现在坐机关的感觉截然不同,每每回想起来总觉得相当有乐子。你要不信啊,今天我就敛个八件给你"暴料"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