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4年的一天,一个被德军炮弹炸伤的士兵告诉去看望他的亚得里安将军,德军打炮时,他正在火房值班,就把铁锅顶在头上,很多人被炸死了,可他只受了点轻伤。亚得里安由此受到启发,马上派人找回了那个被打坏的铁锅,根据这个情况进行研制,钢盔便应运而生了。未来的钢盔将是怎样的呢?从英国陆军装备展  相似文献   

2.
烟火设置炸弹3500个,梯恩梯炸药160吨,黑白烟幕70吨。服装解放军棉服5823套,国民党军棉服4331套,日式钢盔700顶,美式钢盔667顶,牛皮美式腰带2500条,青天白日小帽徽6600个,解放军胸章6000个。化妆战争气氛妆15000人次,塑型零件(刀伤、枪伤、烧伤)500个,血浆100公斤,头套20个,圆形眼镜60副,牙托3副。车辆美式、日式装甲车20辆,可炸汽车100  相似文献   

3.
刘伏云  蔡彦华 《中国民兵》2010,(3):I0001-I0001
2月8日,在湖南省湘阴县人武部操场上,随着一声声干脆有力的报数,40名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手持盾牌警棍的民兵齐装满员列队,参加岳阳军分区组织的民兵常驻应急分队拉动演练。  相似文献   

4.
就像烧红的生铁放入冰水中淬火,炮火的生硬和残酷,仿佛在熏烤着这些女兵的青春。那些光鲜得甚至华丽的年轮,因迷彩和钢盔的沉重失去了性别的颜色。其实这并不是战争,仅仅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郧县人武部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28万元用于基层武装部“两部一家”建设,为20个基层武装部配备了电脑、钢盔、警棍和迷彩服,添置了资料柜,制作了民兵组织建设图和分布图,民兵基层建设有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在风景秀丽的大围山脚下,在湖南长沙至江西铜鼓公路的湖南省浏阳市官渡镇跨马段,活跃着一支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的特殊队伍——跨马民兵应急分队。队长林湘泉是跨马村的民兵营长,曾在老山前线荣立过三等功。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初,粤北韶关翁江某段岸滩上,一群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的汉子头也不抬地忙碌着,扛钢梁、搬铁架、打千斤顶,一座钢桥不断向前延伸……这群人.就是广东省翁源县民兵交通保障分队战备架桥队的队员们。  相似文献   

8.
秦军  李建辰 《国防》2002,(4):37-38
"利剑"出鞘刺苍穹 仲夏,凌晨4时,华北海滨某靶场. 天空阴霾,不时有雨滴落到脸上. 射手准备区,十几枚刚刚启封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整齐摆放.身着迷彩服、头戴钢盔的导弹射手,正在导弹后侧列队待命.  相似文献   

9.
5月26日清晨,大雨滂沱。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四川万县市龙宝 区民兵应急分队,在区委书记、区武委会主任易永模、区长陈禄忠、区武装部部长王德权等领导的率领下,8时左右到达军分区指定的集结地点太白岩脚下。在《阅兵  相似文献   

10.
程刚 《军事文摘》2023,(22):16-19
<正>小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现代演训场上,官兵们头戴钢盔,脚踩作战靴,身穿防弹衣,在硝烟中穿梭,帅气无比。不过,你注意到他们戴的手套了吗?那也是相当拉风的。它的名字就叫战术手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早期为什么没有战术手套?战术手套属于一种防护装具,我军早期并没有装备它。主要原因是官兵在训练中,手套需求量太大了,而我军当时的军费十分有限,满足不了官兵们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王永军 《华北民兵》2004,(11):58-59
回望军旅,有许多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1993年4月28日,就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上午,作为北京军区某迎外表演部队的一员,我和我的战友们一起,头戴钢盔,手握钢枪,走上了迎外表演场。那时,我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  相似文献   

12.
顾育豹 《环球军事》2010,(15):58-59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60年间,中外反映这场战争的影片林林总总不下百部。而第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则是美国硬汉导演塞缪尔·富勒的处女作《钢盔》,该片在朝鲜战争爆发半年后即拍摄完成。更令人称奇的是整部影片拍摄仅仅花了10天时间。  相似文献   

13.
1.战备着装徒手着装、轻装、混合着装、全副武装。2.全副武装的着装与携行量着制式警服,扎腰带,穿胶鞋(或其他制式鞋),佩戴执勤臂章,戴头盔(钢盔),带挎包、水壶、雨衣、洗漱用具、急救包和个人被服,携带盾牌、橡皮棍(电  相似文献   

14.
漆黑的夜幕中,一队队脸上涂满油彩的士兵头戴钢盔、手持自动武器,有的从1500米高空用降落伞降下,有的则从距地面30米高的直升机上沿着绳索垂直滑下。他们落地后迅速展开战斗队形、神不知鬼不觉地杀向敌阵。这不仅是好莱坞大片中的镜头,更是美军空降部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初春,川西某野战训练场,枪声密集,炮声隆隆。一场模拟高寒山地条件下对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打响了。演习场上,只见一名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的上校军官,在进攻出发阵地前,对一列列刚刚转服现役的预备役官兵进行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后,立即指挥官兵冲向“敌”前  相似文献   

16.
最近,反映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故事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被国内各电视台热播。剧中非常有时代感的道具选用,对该剧剧情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点睛作用,尤其是那些式样各异的军用钢盔,更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原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现在我们就细数一下这“盔”中奥秘。  相似文献   

17.
她们像6朵鲜花,在这个与钢铁、弹药甚至血与火打交道的以男人为主的群落里,她们柔美、秀气的身姿非常引人注目。她们是新疆五家渠市青湖纺织有限公司普通的纺织女工。可是,只要穿上迷彩服,戴上钢盔,她们就变成了英姿飒爽的女民兵,驾驶着摩托车,在冰天雪地里飞驰,在火焰中穿越……姊妹花  相似文献   

18.
春回大地,杨柳吐丝。2003年3月下旬,刺耳的警笛声,划过黎明的沉静。此刻,塞北古城大同的某广场,聚集了好大一片人群,喧闹杂乱。突然.90多名头戴钢盔、手持防暴器材的预备役官兵.分乘4辆卡车赶到现场,因势利导.劝阻人们迅速离开广场。整个过程只用20多分钟,广场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相似文献   

19.
迎难而上     
赤日炎炎,热浪袭人,阵阵蝉鸣更使人凭添了许多烦闷和燥热。正当许多人开着风扇,喝着冷饮还埋怨天气太热的时候,从枣庄市台儿庄区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传来一阵阵整齐有力的口号声。台儿庄区人武部正在这里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顶烈日、战酷暑,苦练精兵。 走近训练场,只见整齐雄壮的方队里,民兵们头戴钢盔  相似文献   

20.
4月24日清晨,太行山南麓某训练场上,天高云淡,安静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味道。头戴深绿色钢盔的大四学员臧建,对于昨天上午实弹预演,似乎还心有余悸。毕竟是第一次距离火炮这么近,要知道,当6炮齐射的时候,训练场营房的窗户玻璃一下子被震碎了16块,它们离火炮阵地左后方足有80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