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膑其名     
孙膑是我国春秋时代军事家孙武的子孙,是继孙武以后在战国中期出现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史记·孙子吴起传》载:孙膑曾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庞涓才能  相似文献   

2.
马梅 《国防》2006,(11):83-84
战国中期,出现了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名垂青史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他就是在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军师孙膑。身残志坚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出生在齐国的阿、鄄(今山东阳谷、鄄城)之间,生卒年月不详。根据有关史料推测,其生活的年代大概与商鞅、孟轲同时。孙膑曾与魏国将军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同习兵法。庞涓学成之后,下山投奔魏国,深得魏惠王重用,被任为将军。可他自知才能不及孙膑,担心孙膑受到魏惠王重用。因此,秘密派人把孙膑召到魏国。孙膑赴魏之后,庞涓寻机对他施以酷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造成…  相似文献   

3.
中道失传,又在银雀山汉墓失而复得的《孙膑兵法》,其《月战》和《地葆》等篇充斥大量兵阴阳理论,充满着荒诞色彩.这使得该部兵书的整体思想水准,相较《孙子兵法》等兵学经典,有着明显的退步.《孙膑兵法》在历史上消失1000多年,不能不说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荚丽 《军事历史》2023,(3):64-69
战国时期经典兵学著作《孙膑兵法》,思想精邃富赡,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谨缜密,与《孙子兵法》堪称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双璧”。《孙膑兵法》的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和治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的政治智慧、战略智慧、军事智慧和哲学智慧,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的战争舞台上常见:一些打仗不多但深究兵法的读书人,因其功威超过身经百战的将军而占据着军事家的位置;而一些用兵愚不可及,战败身亡的人物也常出现在那些饱读兵书的书香子弟之中。知识分子习武,从武,熟读兵书,深究兵法,一成一败,走到了两个极端,军事家出在他们之中,腐之徒也出在他们之中。兵法,是功乎?是过乎? 孙膑是位著名的军事家。据太史公记载,孙膑与庞涓同师鬼谷子学兵法,还没有出仕,就被庞涓陷害,砍去了膝盖骨。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将军,孙膑辞谢说:“刑余之人不可。”孙膑既未带过兵,又未打过仗,何以成为著名的军事家?他一生,与战争有点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失传一千七百余年的《孙膑兵法》,曾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十五年来,对《孙膑兵法》的研究日益深入,见诸出版的专著有十余种之多,报刊上的有关文章不下数十篇。很多专著和文章都论及《孙膑兵法》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不少精到的见解。显而易见,这是个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戈凡有听作为的军事家,无一不是以熟读兵书起步,到妙用兵法而名扬千古。我国战国时期的吴起,立志从戎,四出求学,熟读兵法,母死不归,最终成为继孙武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军事家。孙膑在鬼谷子的教授下,熟读先祖孙武兵法13篇,并结合当时的战争实践,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兵学著作《孙膑兵法》。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稳操胜券,也是因为他领悟了酆公玖传授的《三才秘录》、《兵法阵图》等兵书的奥妙。曾操能成为大军  相似文献   

8.
“势”是我国古代兵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春秋末期的兵圣孙武在其名著《孙子》兵法中曾经以《势》为篇名对“势”作了专门论述。战国时期的孙膑也以“贵势”而流传于世,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一篇名为《势备》的。相传为周朝初年太公望吕  相似文献   

9.
王伟 《环球军事》2014,(10):56-58
围魏救赵(韩)出自孙膑之手,《孙膑兵法》除了人们熟知的战阵之外,其战略思想的精要在于“必攻不守”四个字。即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动,自己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从最利于自己的地方下手,最终盘活全局,即“守十不如攻一”。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恰恰是必攻不守思想的最佳体现。 齐君田因齐由于采纳正确的战略决策打败了当时最强大的魏国,却在战胜之后贪慕虚名,在魏国的撺掇下自称齐王,由引起了周边诸侯国的警觉,从而使齐国陷于混战,无力消化战胜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孙膑兵法》共39篇,图4卷,现只存残简。《吴子》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6篇。  相似文献   

11.
王珏 《军事历史》2013,(3):53-58
柏举之战被认为是孙武参加的唯一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战争,但对孙武究竟是以何身份参与了柏举之战,以及战争初期吴军的行动是否具有出敌不意之效,论者仍持说不一。通过检索与此相关的《左传》、《史记》等史籍,较为可靠的是孙武以"吴将"身份参与此战,而吴军的行动也并未对楚构成出敌不意之效。此外,《孙子》一书在舍事言理、辞约意深之处颇为难解,若以"言兵事委屈详尽"的《左传》来解读之,便可虚实参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汉简两《孙子》与《孙子兵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出土一大批竹简.这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罕见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研究的一大盛事.因为在这批竹简中,大部分是兵学著作,除现有传本的<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重要先秦兵书外,久已亡佚的<孙膑兵法>也被发现,还有<墨子>等著作中的一些论兵散篇.如此多的古代军事文献集中出土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尤其是竹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更是为<孙子兵法>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条件下,从孙子“全胜”思想来看执勤体系能力建设,需要持续完善信息系统,优化平台建设和落实制度建设,切实提高执勤体系的“有效防范”和“高效处置”能力,继而确保执勤目标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论述了孙中山的慎战思想、“以德服人,非以武力服人”的军事道德观念,“救国救民,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军人人生观、军人“须具忠、智、仁、勇和决心”的军人道德规范以及“知难行易,身体力行”的军人道德修养观。  相似文献   

16.
“援闽粤军”是孙中山先生亲自组建的一支由革命党人掌握的武装力量 ,是国民党最早的“党军”。在孙中山的呵护、裁培下 ,援闽粤军在福建成长、壮大 ,建立了闽南护法区 ,并最终打回广东 ,推翻了桂系军阀的统治。孙中山适时调整政策 ,为援闽粤军的生存发展争取相对宽松的环境 ,孙中山是援闽粤军的总军师和“后勤部长”。  相似文献   

17.
孙子庙算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算,是指在战争开始之前对关系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筹划和决策的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果。孙子的庙算思想,是他整个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子&#183;计篇》主要是谈庙算问题,是有关庙算理论的系统论述。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客观条件,也取决于主观指导,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二者都应纳入庙算的衡量和评估活动之中。孙子的庙算思想全面总结了前代和当时的战略决策实践活动,将其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一是使战略决策活动理论化、系统化;二是剔除了以往决策活动中某些不合理、非理性的内容,由此奠定了中国古代战略决策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研究的出发点,完全出自于对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的追求,也即所谓“知兵非好战”。本文从战略文化的视角考察孙子兵法,旨在把“文明冲突”的误区导向文明的共存和融合的良好命题。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先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自创建兴中会以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结果都失败了。辛亥革命后的十余年间,他依靠军阀打军阀,同样未取得革命的成功。其中,依靠陈炯明的失败,对他打击最大。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1920年以后,他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总结历史经验,最终使革命走上正确的道路。本文着重论述孙中山在创建革命军队中,共产国际对他的影响和帮助。一、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早就注视着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给予深切的同…  相似文献   

20.
历史对于未来永远是财富,孙子兵学就是历史财富中的精品佳作。笔者戎马一生,对《孙子兵法》学习过、运用过,对孙子的研究也倍加关注,期望孙子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本文仅就孙子兵学文化研究中,值得重视和探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磋商。一、要充分认识孙子兵学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名著之一。在以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但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声誉。自唐代开始,孙子走向世界,世界在研究孙子,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