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震 《军事历史》2004,(3):73-74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至1952年底,美、伪军已被歼78万余人,损伤飞机7800余架。但敌人不甘心失败,自恃其所谓军事优势,蓄意拖延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志愿军首长指示,为迫使敌人恢复谈判,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必须积极实施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指示,我第23军于1953年元旦,由朝鲜东海岸调整到前线接替第38军防御阵地。从3月初开始,我军陆续对敌前沿阵地进行反击作战,把斗争焦点推向敌军前沿。3月23日晚,我友邻第46军反击…  相似文献   

2.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3,(10):16-21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确保国家安全,我军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该方针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靠拥有打赢战争的决心和能力来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这种通过充分的战争准备、示形造势或以战止战的军事行动来挫败敌人的企图,达到现实战争所要达到的目的的行动,就是威慑.  相似文献   

4.
金秋时节,笔者前往重庆江津市采访了赫赫有名的传奇式英雄——志愿军一级英雄谭秉云。 70多岁的谭老坐在轮椅上向笔者讲述了那一段令他骄傲和自豪的战斗经历。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军趁我军后撤之际,出动大批机械化部队,企图截断我军后撤之路。情况万分危急,尚在北汉江以南的我军大部队,机关、后勤面临被“包饺子”的危险。 我7连奉命在麟蹄至自隐里公路旁的390高地上,阻击向北冒犯之敌。连里把扼守公路反击敌人坦克的任务交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七年七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突然强渡黄河,歼灭国民党军九个半旅,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敌人被打得蒙头转向。蒋介石慌忙从各地调集重兵,企图围歼我军主力于郓城、鄄城和黄河以南狭小地域。八月初,我十一纵队和地方武装于黄河渡口佯动,造成我军北渡的假象,刘、邓却率主力四个纵队跳出敌人合围固,  相似文献   

6.
蒋楠  丁伟 《军事历史》2013,(1):15-18
冷战时期中国反侵略战争战略指导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作战指导上采取前沿防御,即将来犯之敌歼灭在前沿地区.二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特别强调坚持诱敌深入思想,将敌人放进来打,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三是20世纪80年代,在战略指导上由“诱敌深入”转为“顶住敌人”,军事斗争准备由应付全面战争转向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7.
东西之争和南北对峙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突出现象。东西相争,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轴线作为双方争夺的前沿地带;南北对峙,则必有一条纵贯东西的轴线作为双方对抗的前沿地带。东西之争的中间轴线大致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地带;南北对峙的中间轴线是淮河至秦岭一线。南北对峙的前沿地带常常随着南北双方力量的强弱变化而在淮河南北有一定的摆动幅度,尤其以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摆动为最频繁,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腹地是东西之争的中间轴线与南北对峙的中间轴线的交汇地带。因此,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对峙,中原都必定是双方争夺…  相似文献   

8.
战前态势及敌我双方企图敌人在遭我连续三次打击之后,丢失汉城,损失惨重,美国在所谓的联合国军中的威信下降,内部矛盾加深,为挽回其失败影响,从欧洲、美国本土和日本增调部队,稍事整顿,即全力北犯,企图乘我军疲劳、补给困难之际,夺回汉城,将我军压回“三八”线以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一、变“两个阶段”为“三个阶段”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正当济南战役紧张进行之际,华东野战军的领导机关就积极准备进行淮海战役。当时的敌情是:蒋介石于1948年8月召开了南京军事会议,决定实行“重点防御”,裁并绥靖区,扩充机动兵团,加强战略城市防御。为阻止我军南下,确保徐州,固守长江,屏障南京,俟机反扑,敌人在作战部署上摆成以徐州为中心点,陇海、津浦铁路为两线的“一点两线”阵势,于东西七百里、南北五百里的“十字阵”内,集中了八十万兵力,  相似文献   

10.
军事纵横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2月25日至28日展开的遵义战役,是我军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这次战役,红军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  相似文献   

11.
1942年6月的一天,八路军第129师电令:指名将我调回太行军区,在武乡县蟠龙镇以南的王家格道村组建直属军区的“平射迫击炮研究班”。当时,日军企图将我军困死在太行山,在我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碉堡,对我实行封锁。敌人在每个碉堡里住个把排,甚至一个班,四周挖通外壕再拉上铁丝网。在我军缺少平射炮和炸药的情况下,要想打掉它,真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单用步兵强攻,势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邓(小平)首长指示师炮兵主任赵章成,要他尽快想出办法用小炮代替大炮,迫击炮代替平射炮打碉堡,打破敌人用碉堡战术对我根据地的封锁。…  相似文献   

12.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在短短4个多月里经历了“四保临江”的光荣战斗历程。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在北满兄弟部队“三下江南”战役的密切配合下,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临江解放区的4次进犯,挫败了其“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企图,迫使其在东北战场上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我军由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该战役是东北战局的转折点。此后,我军不仅很快迎来夏季、秋季、冬季攻势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也为东北战场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打下良好基础。国共两党东北争锋东北地区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军…  相似文献   

13.
阶级情同志爱生死与共苟元书1936年1月初,薛岳匪军突破我红军防御阵地后,上级命令我三十六团一营在金春坝铁索桥掩护红四军主力撤退。我军利用铁索这个有利阵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促使敌人两天未敢前进一步。随后我们撤向天金。由于战斗紧张和过度疲劳,我得了伤寒...  相似文献   

14.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运动防御战抗击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猛烈进攻,英勇奋战87天,大量歼灭敌人,为我军举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这次作战的经验,对我们今后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之敌进行运动防御作战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提高对运动防御作战的认识,树立积极防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1949年4月底太原战役结束后,我华北第18、第19兵团奉命向西北开进,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害怕遭我聚歼,其主力开始由关中地区仓皇向西、向南撤退,企图退守秦岭。5月20日,我军解放了西安。敌人不甘心覆灭,纠集了十二个军,三十多个师,共17万余人,从6月5日开始,分数路联合反扑关中,企图重占西安。  相似文献   

16.
1948年9月,我军在解放山东省会济南的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第9纵队第25师第73团,前仆后继,英勇作战,首先把“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红旗插上济南城头,同时,全团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政策纪律,被中央军委批准授予“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济南战役从1948年9月16日正式开始。我各参战部队与敌激战后,于20日扫清了外围,攻进济南外城。守敌王耀武将大部主力龟缩进济南老城,企图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济南老城是敌人防御体系的核心,城墙高14米,厚10米,全用砖石砌成。敌人在城墙和城角上用钢筋水泥修筑了无数地堡,并在城头上挖了便于部队机动的环城交通沟,在城东南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那坡民兵首战告捷今年1月初的一个凌晨,一个排的越军偷偷摸摸的进入我边境,企图搞破坏活动,被我日夜坚守在边境一线的那坡县民兵特种分队发现,把敌人包围起来,一阵痛打,仅二十分钟就全部歼灭了入侵之敌,我无一伤亡。  相似文献   

18.
谈夜间战斗     
夜间战斗,是我军最擅长的一种作战形式。我们打了几十年仗,绝大多数战役战斗都是在夜间发起和当夜歼灭敌人结束战斗的。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技术装备比我军强得多,白天他们靠武器先进耀武扬威,但夜晚就成为我们的天下了,我们主要是靠夜间战斗来消灭敌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已有变化,白天有一半天下是敌人的,有一半天下是我们的,夜晚则全部是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也往往利用夜间攻击敌人。这样,我军主动打击敌人的时间就多于敌人打我们的时间。我军夜间战斗经验也比任何国家的军队  相似文献   

19.
仲华 《军事史林》2014,(6):29-34
孟良崮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场血战。这一战,从时间上说,发生于我军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和展开局部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从形式上说,结合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阵地战,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交锋;从效果来说,我军全歼号称国民党“御林军”、“模范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开创了在敌人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人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粉碎了敌人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积极推进了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孙祖战斗是山东纵队在坚持山东抗战,反对日寇“扫荡”的无数次战斗中的一个战斗,也是山东纵队与敌伪的许许多多战斗中,在其组织性计划性与顽强性上说来,比较更接近于正规化性质的一个战斗。这次进攻孙祖的日寇,是由沂水、朱位、东里店、铜井、莒县五个据点里的敌人纠合起来的,除伪军外,日军约四百余人,由沂水敌酋渡边中佐亲自指挥。敌寇这次的进攻目的是企图摧毁岱庄、孙祖等地的我民主政权,打击我军及友军。该敌满以为“皇军”所至,望风披靡,结果实出敌意料之外。四百余日寇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