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党和国家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教育则是形成和贮备科学力量的重要手段,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竞争能力,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能力,因此,世界各国和地方政府都纷纷提出“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对我们这样一个各方面还比较落后的大国来说,发展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更是非走不可的振兴之路.那么,我们目前的科学教育状况究竟如何呢?却是见仁见智.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证材料,我们对此不敢妄加评论.为此,我们决定对科学教育状况作一次调查,希望能提供一点有参考价值的材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识途马克思的学说,贯穿着一个重要思想,即科学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剖析中,明确地认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并从实践和理论上揭示了“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  相似文献   

4.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市场经济没有科学的话,是永远走不到前面去的.”他主张,经济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德国的工业和科学在二战期间几乎全部毁灭,但是他们着重工业和科学同时发展,经过几十年,现在他们的工业是一流的,而且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反对各种以“科学”的名目出现的新式的封建迷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试想,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在科学技术越来越有力地改变着世界面貌的今天,如果仍然将个人、集体乃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少数所谓的“星  相似文献   

6.
《华北民兵》2004,(8):10-10
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构建“四联”机制,不断提高战斗力,关键在于“联”的对象合理,“联”的内容规范,“联”的方法科学,“联”的条件充分,解决好“与谁联、联什么、如何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即将迈进21世纪,在“跨世纪的年代”里,军队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建设需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抉择。根据当前战略环境,“跨世纪年代”的军队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大力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军事人才队伍素质;继续调整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军队体制编制;加强后勤建设,不断提高保障能力;积极开展军事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总之,在迎接跨世纪年代到来之际,我们必须早作准备,加强军队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的礼神拜佛不同,这些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迷信”现象。各种大师们招摇过市,各类养生专家在给人们醍醐灌顶,星座运程和罗盘风水双管齐下,门口的大狮子与门里的转运石相互映衬……半土半洋、中外结合,构造着这些年来人们盲从盲信集体追风的景观。科学的诞生,从来都没有彻底消除迷信,而是迷信常常可以借助于科学的名目,不断变换自己的身姿,成为新的吸引人的方式——这就有了新迷信。所以,当大师、专家和街头算卦的摇身穿上科学的外衣的时候,新迷信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9.
天津预备役二师炮兵团着眼经济建设大局,组织和发动全团指战员广泛深入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一年多来全团共办各种科技培训班225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广大干部战士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未来战争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动员已成为战争动员的主要内容,并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坚持“三个并重”,搞好科技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视"落差"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速率加快 ,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新知识、新事物越来越多 ,要取得领导资格 ,必须从重新学习开始 ,以缩小“落差”。一要注意“方向性”学习。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军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作用 ,当前尤其要抓好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在转化渗透上多下功夫 ,以提高党委对军事工作主线的牵引能力。二要注意“应用性”学习。加强对现代军事理论、先进作战思想、军事科技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党委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能力。三要注意“博览性”学习。广泛学习和掌握领导科学、管…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带头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既然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造福人民群众的物质力量 ,那么 ,领导干部学科学、用科学 ,认真实践科学精神 ,就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题中应有之义。(一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需要弘扬科学精神。先进生产力在军队体现为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能力。随着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军建设正面临着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新课题。因此 ,在新形势下 ,筹划和指导军队建设 ,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武祥云 《国防》2006,(5):23-2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不断向海洋扩展,对海洋的综合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争夺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进入21世纪后,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空间相对减少,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日渐匮乏,有些甚至近于枯竭;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利用和开发海洋既提出了要求,又提供了可能。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党和国家力倡“宽视野”“、大时空”“、高目标”“、全民族”的跨世纪海洋战略意识,适时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近80年的革命实践、新中国50年的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2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就是要以之指导学院党委班子建设,提高办校治学能力,推动学院全面建设不断“上档次、上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2001年美国防部呈交国会的报告《网络中心战》中,首次在军事上引入认知域概念,明确强调“认知域决定着很多战斗和战争的胜负”。随着战争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美认知战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2020年3月,位于美国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推出“作战2040:北约在未来将如何竞争”认知战项目,全面展示美国对认知战概念、目标、手段、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军事篇,反映和体现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新时期军事工作的要求,是新形势下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我们一定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抓好这一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推动新高潮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发表10年来,全军上下用“五句话”统揽全局,按照《基层建设纲要》全面推进基层建设,涌现出了以某炮兵团为典型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但随着人员和任务的变化,存在着需要不断巩固、发展、提高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紧持高标准,谋求新发展,才能确保落实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 1992年5月25日—26日,我与张玉祥和向中同志应邀参加了北京的“系统论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我们报告了《泛系哲学及其理工医文社哲应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专门为我们延长了半天开展了讨论。1991年底钱学森先生在“钱学森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术思想讨论会”上希望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抓好系统论的研究。后在许国志理事长亲自关心下,经多方协商及学会秘书长会议讨论决定召开上述讨论会,主要探讨从哲理的高度来总结当代系统科学不同流派不同专题的种种研究。因为我们泛系理论追求一种“筹百科可络之络,悟动网悟道之道”,系统科学技术、系统工程、系统哲学等等自然在我们探索范围之内,所以我们欣然应召赴会了。我们发言的主点就是泛系:在理工医文社哲的中介网上。  相似文献   

19.
代表 ,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词汇 ,其本意是指受人委托和被选派出来替人办事的人。在新的世纪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着眼未来与发展 ,对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整体人格形象设计 ,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诠释。我们的党必须不负人民的厚望 ,自觉坚持“三个代表”鲜明的先进性标志 ,使党的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成为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名实相符的时代先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曾在建军初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针对“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实行全面改革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时代。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的新形势下,中国妇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思想再一次得到解放,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战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