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作战问题是研究信息化作战的新思路。在建立登陆作战兵力编组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系统优势函数,从兵力编组独立作战效能和协同作战效能两个方面,建立兵力编组效能评估模型,分析不同编组模式的整体作战效能。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群队式编组比梯队式编组具有更大的作战效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进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军需保障能力建设,首先要设计路线图,建设基础数据库,搞好集成分系统建设,对于建制力量,重点搞好按功能综合编组、按要素模块重组、按任务作战要求整合建设;对于战役力量,重点抓好保障“拳头”和骨干力量的基地化、机动化、快速化建设;对于动员力量建设,重点解决抽、编、建、训、用的问题;对于战略力量,重点研究解决力量编组、指挥协同、联合保障等问题;还要突出以多系统支撑为平台的编组训练、以精熟操作和精确保障为重点的技能训练、以多力量联动为重点的体系训练。  相似文献   

3.
作战仿真想定空间主要为仿真系统的运行提供初始数据,仿真想定空间对军事问题的描述是否客观、可信和全面,将影响最终的仿真结果。主要探讨了通过作战环境、作战任务、兵力编组、引导方式及武器装备性能的参量化,以快速生成应用于解析性仿真系统的想定空间。  相似文献   

4.
作为指挥信息系统重要构成部分,信息传输分系统效能发挥程度直接影响多平台体系作战任务完成度。针对舰艇信息传输效能评判需求多元、系统组织运用复杂的特点,采用技术量化模型与定性制约因素相融合的方法,围绕单链路、多链路和编组作战信息传输需求,构建了基于实战任务的信息传输效能评判及控制体系架构,可为舰艇通信指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数据链是支撑信息时代战争的重要信息系统,建立数据链作战运用仿真系统,进行数据链作战运用仿真研究,是数据链尽快形成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依据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理论,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从系统开发的角度构建了数据链作战运用仿真系统的体系架构,通过一个简单实例,对系统任务空间概念模型进行了设计,利用UML建模工具建立了系统对象类和交互类模型,对数据链作战运用仿真的进一步研究和系统开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地面无人装备编组评估问题,基于案例决策理论的思想,设计了地面无人装备编组方案评估的具体流程与方法,提出了"任务-编组-效能"的案例表示方法,分别定义了作战任务、编组方案及作战效能的规范化描述形式;在案例分析中,设计采用与数据属性相匹配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提取出相似案例,完成对备选方案的评估,为后续军事专家对编组方案的调整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空中兵力的合理编组,实现作战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兵力作战效能的有效途径。针对现代空战编队对抗过程的特点,从战术企图和信息优势角度提出了编队目标威胁评估方法。以编队目标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调配己方作战资源,提出了作战资源成本和兵力调度成本2种兵力编组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兵力编组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PSO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作战想定仿真结果表明兵力编组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空战兵力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空中兵力的合理编组,实现作战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兵力作战效能的有效途径。针对现代空战编队对抗过程的特点,从战术企图和信息优势角度提出了编队目标威胁评估方法。以编队目标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上调配己方作战资源,提出了作战资源成本和兵力调度成本2种兵力编组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兵力编组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PSO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作战想定仿真结果表明兵力编组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空战兵力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9.
1综合运用保障力量,提高军需保障能力未来反空袭作战半径长、区域纵深大、时间短、节奏快、强度高、前后方界线模糊、情况复杂多变,军需保障任务十分艰巨,仅靠部队建制内的军需力量,是难以完成保障任务的。因此,军需部门必须利用现有、扩编和加强力量,根据作战部队担负的任务和要求,合理使用保障力量,提高军需保障效能。一是合理编组,分区划片保障。为适应作战需要,军需保障力量必须在部队建制内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编组,达到与保障任务相一致,具有独立综合保障和机动保障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分区划片保障。二是内外结合,合理部署。根据部队反空…  相似文献   

10.
兵力编组效能直接影响登陆作战体系的作战能力。在分析梯队式和群队式兵力编组模式下登陆作战体系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场理论研究登陆作战体系的拓扑势场,描述梯队或群队间由支援、协同产生的协同作战能力,建立基于数据场的登陆作战体系兵力编组效能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一种定量分析兵力编组作战效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