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袁峰 《国防》2001,(1):30-31
有人讲,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确如此.回首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生灵涂炭,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又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威胁和恐惧.战争使善良的人渴望和平,也使邪恶的人变得疯狂.爱好和平的人和迷信武力的人都没有闲着,一边是努力铸造和平盾牌,另一边则忙着打造战争机器.几经沧桑之后,人类终于跨进了21世纪.新的世纪是否会如过去一样总是战争与和平相伴?新世纪大国的国防是和平之"盾",还是战争之"矛"?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因其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成为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因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给人类带来的深重浩劫而成为一体两面的价值体.战争的暴烈使人们渴望和平,并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追求.在人类历史上,和平要比战争成熟得晚.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楼海强 《国防科技》2000,21(2):34-39
人类史表明,战争总比和平成熟得早。在私有制和阶级没有彻底消亡之前,和平只不过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隙”。尽管如此,善良的人们依然热切地期盼着和平,并积极付诸行动去争取和平,维护和平。 正如战争的爆发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一样,和平这种矛盾冲突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的生存方式也不是“呼之即来”的,而必然有着某种超越人们主观意愿的客观的内在机理。……不同类型的机理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和平样式”,即和平存在方式。人类社会在经过数千年的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历史过程之后,如今,和平存在方式已经成为一个一世…  相似文献   

5.
战争与和平     
历史就像一艘巨轮,不知划过了多少个春秋,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才赢来了今日的和平。而为战争所牺牲的无数英雄却被历史的巨浪淹没,但他们用生命换取了和平!战争与和平看似矛盾,其实是对立统一的,有战争的地方人们渴望和平,  相似文献   

6.
广泛的技术和政治基础是促使区域和全球安全保障的先决条件。 国际间维护和平的探讨 在战争与相对地和平周期之间,随着技术对它的影响,曾经左右着人类的历史。不论是木制的棍俸还是加固地下井中的导弹,人们曾使用过这些手段去警告和平的敌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还采用了小型望远镜乃至侦察卫星之类的手段去监督和平的敌人确实保持了清醒头脑。今天,也许有更多的国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为和平服务。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的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正确的战争与和平观:科学判断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一贯立场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努力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客观分析我国面临的各种战争威胁,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雄关耸峙,山海相连。辽西咽喉山海关,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在这里,历史的烟云,不曾抹去人们对于战争的痛苦记忆;和平的繁华,也没有冲淡人们心灵深处“天下虽安,  相似文献   

9.
战争与和平,指的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生存、生活的两种基本状态。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正确地认识战争与和平及其发展趋势,是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的核心。只有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才能据以确立正确的外交斗争方略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形势进行了认真考察和深刻分析,形成了对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的正确认识。他们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存在,战争的根源并未消失,战争危险是长期地客观地存在的;同时,维护和平的力量也在增长,如果全世界爱好…  相似文献   

10.
人们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但是只要阶级和国家存在,战争就不会消亡。面对战争的严峻威胁,只有准备并打赢必打之仗,才能获得真正而持久的和平。战争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准备战争、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都需要必要的经济支持,同时,战争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因此,认真研究战争的成本与效益,深入系统地探究战争经济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战争的本质规律、更好地把握战争与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这正是作者撰写《战争成本效益概论》一书的初衷。《战争成本效益概论》,既是军事经济学院方正起同志的博士论文,又是全军后勤学术"十五"计划课题《战争成本论》的最终研究成果。其主要部分或阶段性成果《战争成本效益研究》(研究报告),曾于2003年荣获全军后勤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全人类都不要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半个世纪前,德、意、日法西斯先后将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拖入了战争的深渊,给全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然而,战争唤醒了人类,战争使人类更加热爱和珍惜和平。战后,正直的人们无不积极倡导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已经也必然是世界的主流。但是,人类也应清醒地看到今日的世界远没有铲除战争的根源,世界仍不太平:否认侵略、美化侵略的恶势力还十分猖獗,超级大国企图主宰世界的野心不死,局部战争不断……这都是善良的人们应该加倍警惕的!  相似文献   

12.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许多的秘密乃至绝密的档案资料陆续解密。时至今日 ,人们可以更加冷静地、从更高的层次、以更加宏观的视野 ,去重新考察和认识这场战争的诸多重大事件 ,以及可以更加实事求是、科学地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当今世界正处在和平与发展时期 ,但战争与和平问题仍没有解决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国际性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认真研究和科学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并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对反对有的国…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不能不十分关注的问题。邓小平以其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而今的世界大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一、在时代主题问题的认识上,实现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转变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主题,是认识和处理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国际问题的关键.所谓主题,也就是基本问题,它是由时代的基本矛盾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并未给人类带来企盼的和平,战争这个怪物无时不在地球上徘徊。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大门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挥动“霸权主义”大棒,对主权国家的南联盟大打出手,向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民叫板,导致1000多名无辜者的生命和数千亿美元的财产化为尘土。特别是竞丧心病狂地用罪恶的炸弹袭击我驻南使馆,将美国施行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暴露无遗。狂轰滥炸的炮声,再次警示人们,只要世界上有霸权主义存在,有强权政治存在,就不要幻想持久的和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战争的导火索随时都  相似文献   

15.
张自廉 《国防》2005,(1):39-40
历史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伴随着激烈的国防斗争,整个民族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英雄主义得到高度的发扬,从而使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喜欢回忆祖先抗击侵略的那些胜利战役,怀念那些功勋显赫的将帅与英雄,直至花费巨资去保护那些弹痕累累的古战场遗迹,建造起宏伟壮观的战争博物馆;战争文学即使在和平盛世也仍具有无穷的魅力;刚勇的军人通常是年轻人效仿的榜样。人们真诚地期望和平却又不断地追忆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国防能有效地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为什么国防往往有助于激发民族崇高的精神面貌?为什么许多爱国…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对客观存在的人生问题范围之外的哲理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战争与和平这类概念,并阐发其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史上 ,曾有过一个以战争为明显标志和特征的时代———战国。那是一个多战的时代 ,一个好战的时代 ,一个善战的时代。在长达二百五十年的时间里 ,战神的脚步似乎从未从人们的身边走开过。在那样的时代里 ,战争破坏着和平 ,也争取着和平 ;战争践踏着尊严 ,也捍卫着尊严 ;战争撕扯着温情 ,也激荡着豪情。它的刀光剑影 ,荼毒过太多的无辜生灵 ;它的血火烽烟 ,又造就着无数的生死英雄。先贤们一方面遭遇着战争的磨难 ,诅咒着战争的残酷 ;一方面也思考着战争的内涵 ,抒写着战争中那不屈的英雄精神。当那段冷血与热血交流、卑…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讲,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确如此。回首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生灵涂炭,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又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威胁和恐惧。战争使善良的人渴望和平,也使邪恶的人变得疯狂。爱好和平的人和迷信武力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战争与和平的相互转化规律,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加之各种制约因素,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维多利亚时代”——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使人们对战争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然而,在对人类命运威胁最大的核战争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正福 《国防》2001,(10):24-2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研究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类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战争动员准备,对于驾驭未来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