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即开始试验将人造地球卫星用于军事目的。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军用卫星已经成为美军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军方目前使用的军用卫星有“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ltsatcom”、“特高频后继星(UFO)”、“军事星(Milstar”、“租赁星(Leasat)”和“卫星数据系统(SDS)”等。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美国空军负责部署的一种全球性战略通信卫星网,用于美国战略和战术作战通信。目前使用的是DSCS Ⅲ型卫  相似文献   

2.
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日本已建成第一代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情报搜集卫星”(IGS)系统,并寻求发展分辨率更高的下一代军用侦察卫星。印度不断提升民用遥感卫星性能,加快“国家预警与反应系统”的构建步伐韩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实施本国的侦察卫星计划。台湾地区也丝毫不放松在侦察卫星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卫星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旭  李为民 《国防科技》2015,36(2):43-48
目前,世界各国意识到信息对战斗力生成的巨大作用,纷纷开始积极发展军用卫星体系。从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美俄军事卫星系统的具体型号、数量、发射时间、运行状况等情况,并分析了军事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必将影响未来战争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导弹攻防战中的军用卫星系统信息保障能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军用卫星系统在导弹攻防战中的信息保障为例 ,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军用卫星系统信息保障能力分析的影响图模型 ,利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对模型进行了定性分析 ,充分论证了军用卫星系统信息支援保障的兵力倍增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少国家的许多军品和民品开发过程已经开始兼容。军用与民用系统采用同样的技术标准,使成本大大降低。网络、卫星通信技术,船桥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导航和微波导航等都可作到军民通用。 5月23~28日,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外国政府、企业代表团在北京参加了第5届中国北京高新  相似文献   

6.
武冰 《现代军事》2010,(2):44-49
2009年的世界军事航天领域呈现出比较活跃的态势,美、俄等国家新型军用卫星竞相亮相;欧亚一些国家不甘落后:伊朗、韩国也开始进行航天发射;此外还发生了美俄卫星相撞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军用能信卫星竞飞天宫 今年以来,一些国家竞相发射军用通信卫星。 2月8日,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西克拉尔(Sicral)”升空。它可为意大利国防部提供全面的固定和移动通信服务。该星载有9台特高频(UHF,300兆赫~3吉赫)、超高频(SHF,3~30吉赫)和极高频(EHF,30~300吉赫)转发器,性能高于欧洲现有的其他军用通信卫星系统,能进行移动点波束覆盖,是欧洲第一颗具有极高频通信能力的卫星,并且是欧洲首颗与美国卫星进行相互通信(除极高频波段外)的卫星。卫星具有自动采集频段内数据和星上数据处理功能,大大增强了通信的灵活性。由这颗卫星,一个设在罗马近郊的地面监控中心和一些地面、舰船及机载终端等组成的通信系统,可在本国领土和国外维和部队之间传输图像、声音和数据,只要掌握密码即可同派往国外的任何一艘舰船、飞机或士兵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8.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迄今,世界上共有8个国家利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了近5000个航天器,在这些航天器中,军用航天器和部分为军事服务的航天器约占70%。近半个世纪以来,军用航天器包括军用卫星、天基武器和执行军事使命的载人航天器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过程。军用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11.
张峰 《军事史林》2010,(12):61-61
美空军正在制定下一代军用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需求,计划选定原“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POESS)的主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参与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原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军用卫星的国家。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认识到了军用卫星任未来军事上的巨大作用。早在60年代,美、苏的军事家就明确提出,“空间是贏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谁能控制空间,就能控制地球”。他们所谓的“控制空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空间霸权主义:即他们可以自由进入和利用空间,发射和使用各种类型的军用卫星,但不允许其他国  相似文献   

13.
世界军事技术发展重大动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技术是推动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保证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先进武器平台技术、高效毁伤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军用卫星技术.军用动力和能源技术、军用电子元器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获得迅速发展.某些领域的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太空的不断军事化,美苏都极力抢夺太空的控制权,而把对方的各种军用卫星视为异端。美国国防部70年代初就着手制定能在战争爆发最初几小时内摧毁苏联间谍卫星的绝密计划。苏联也早在1968年就开始了武装战斗卫星的试验。苏联是最早设立太空轨道站进行反卫星的国家。目前,美苏正在试验、研制和已计划中的武装战斗卫星大体上有以下几类:拦截卫星既是一种进攻型武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空间防御  相似文献   

15.
天基信息网(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是卫星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综合、高效利用卫星资源的新思路。美国在认真总结40年军用卫星研制、使用的过程中条块分割的教训后,推出了综合利用军用卫星信息的“全球国防信息网”(GDIN);欧空局正在委托意大利空间公司进行通信系统(ESYS)和地球观测系统(MDA)的集成化论证;俄罗斯也在论证通信和监视合一的“多功能卫星通信与卫星远程地球监视系统”(ROSTELESA了)。什么是天基信息网,它在军事上又有什么用途呢?  相似文献   

16.
茫茫银海,群“星”灿烂。在众多的人造卫星中,军用卫星是重要的一支。军用卫星是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统称。随着现代化战争向陆、海、空、天全方位扩展,军用卫星已从过去单纯的信息支援装备发展为作战指挥系统和天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还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军用卫星种类繁多。按其功能,主要分为信息传输和信息获取两大类。信息传输卫星主要包括通信卫星、直播卫  相似文献   

17.
军用卫星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信息资源,在高技术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和研究卫星系统在作战中的应用以及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这里我们针对一个舰队对抗的作战想定,研究了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在作战中的应用模式,并结合仿真实验,对三种卫星系统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预警卫星是一种用于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战略弹道导弹的军用侦察卫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预警卫星作为战略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美、苏/俄两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天基预警系统。研究美、俄/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军用卫星姿态测量高精度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状态估计法的陀螺仪和星敏感器组成的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方案.应用广义卡尔曼进行状态估计,同时为了避免由非线性和小角度引起的计算误差,采用四元数法代替通常的欧拉角法进行计算,经分析得到该系统状态模型和观测模型.通过仿真证明,此方案能达到高精度军用卫星姿态确定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军用卫星系统作为航天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争夺制信息权的斗争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把运载火箭称为人类登天的“天梯”。那么军用卫星则可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除人们熟悉的气象卫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外.还有预警卫星和导航卫星等,它们“巡天遥看”,各司其职,对现代战争和未来军事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作战“神经网络”: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具有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一些大国和军事集团利用卫星完成的军事通信约占总军事通信量的80%。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其军事情报、指挥、控制与通信一体化大系统的“神经网络”。通信卫星系统主要支持5种类型的接收机:固定式、车载式、便携式、机载式和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