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本着"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原则,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这一中心;随着战局的发展,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恢复经济,准备新建设;在朝鲜战局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精兵简政,增产节约",采取分工合作、稳步前进的方针,顺利完成经济恢复,为经济发展战略向"一化三改"调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龙头实现。要上好思政课,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精神是民族之脊梁,因此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科学的理论,更要提振大学生的精神。2023年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第70周年,缅怀志愿军烈士、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课堂有着重要价值,对大学生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精神成果,是中国人民应该不断传承的精神财富。在思政课中讲好历史故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对于在新时代培养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战争使我军作战观念发生的几个转变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我军战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我军后来的建设和作战指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军事学术的发展。本文就这场战争使我军作战观念发生的转变作些...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现代化战争。我军在这场国际性的现代化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成功地运用了瓦解敌军工作的原则。一、宽俘政策的一贯性宽待俘虏是我党的一贯政策,是瓦解敌军工作的...  相似文献   

5.
涂娟  陈明 《国防科技》2010,31(5):78-81,86
文章回顾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新生政权亟待巩固,国家经济亟需恢复时,朝鲜战争的爆发,又迫使党中央以"打烂了重建"的决心和意志进行抗美援朝作战。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军事斗争形势,国防动员建设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国防动员体制也开始了探索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战争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次”:第一场现代化战争、第一次出国作战,第一次与美军作战,空军第一次参加作战,第一次多军兵种参加作战,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阵地战第一次上升到战略主导地位,第一次实现在统一指挥下与外军联合作战,第一次实行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后勤保障观念第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等。  相似文献   

7.
50年前,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中国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一起,胜利地进行了打败美国侵略者的斗争。在国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这次战争,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捍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维护了世界和平,是一座辉耀日月的历史丰碑。   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它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8.
今天,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和军科军史部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5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议开得很好。在座谈会上,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的新水平。   昨天,在首都各界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5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作了精辟而全面的阐述,是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学习、研究和宣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经验的指导性文献。今天的座谈会,可以说是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交流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9.
"两弹一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典范,在当时它不仅打破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而且奠定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更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今天,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世界局势仍不稳定的条件下,要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武器技术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学习它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经济非常困难、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给我们的第一条宝贵经验就是选准重点,抓住关键,组织力量,全力突破。当年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军事、政治、经济形势和科技发展状况,多次开会进行缜密研究,决定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上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要选准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够对经济和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作出出兵援朝的战略决策后 ,民主党派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保持在政治方向上和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一致 ;积极发挥自身特殊优势 ,支持抗美援朝运动 ,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决战朝鲜》李峰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决战朝鲜》是迄今为止同类型题材作品的扛鼎之作,被誉为中国人抒写抗美援朝的经典史诗,回顾和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必读书。作者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志愿军将士的风采。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作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种种迷思与误解,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2.
抗美援朝文学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一方面向民众说明了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揭露了美军在朝鲜的暴行,帮助人民认识美帝国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则讴歌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精神,鼓舞了民众的抗美援朝热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文学在战争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宣传动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50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取得了伟大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名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我们不能忘记昨天的战争,不能忘记为了祖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先驱,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发扬光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年华。   一、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虽然过去 50年了,但…  相似文献   

14.
机制设计理论已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在国防经济研究中引进与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不仅在研究范式上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型国防经济学"与西方"应用型经济学"的成功融合,而且在学科建设上可以为促进国防经济转型提供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在引进与运用该理论时,必须紧密结合国防经济研究的现状与特殊性,合理设计界定条件、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使设计出的机制更具可实施性,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设计的期望目标。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的八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奋战的八年,前三年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敌人接受停战;战后五年间,又与朝鲜人民维护了停战协定的实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取得抗美援朝战争战场胜利的主要因素。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拼搏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令敌人胆寒。这支军队充分发挥了智慧创造能力,靠勇敢加战术,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特点,避强击弱,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保存自己、减少损失、消灭敌人的战略目的。这支军队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有效保证了部队高昂的战斗士气,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抗美援朝作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1月6日,空军驻北京某工程总队党员骨干在政委许波的带领下,来到京郊的七里店村,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对驻地30多户军烈属和困难户及孤寡老人进行慰问。在抗美援朝老战士郑臣家中,该部官兵向老人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向他致以节日问候。官  相似文献   

18.
5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对朝鲜,对亚洲,乃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面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认识当前国际战略格局调整中的矛盾与斗争,对我军研究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指导,以及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对这场战争的研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较广泛深入的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官方的著作有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以作战为主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当代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等,这些著…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开赴朝鲜战场,进行了持续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世界上现代化装备最强的美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国威,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靠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20.
《军事史林》2023,(7):1-14
<正>为大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2023年7月,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现场与在场——张崇岫抗美援朝摄影作品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获得者、现年94岁的张崇岫出生于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