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人本色     
也许有人会说,军人是为战争而存在的,只有在战场上那种轰轰烈烈慷慨赴死英勇就义的壮举才能体现军人的价值。而和平年代的军人,该怎样实现军人价值、体现军人本色?刘腾飞的故事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有着20年军龄的刘腾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军人的深刻含义:在群众面前,他奉献出一片爱心;在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在诱惑面前,他坚守气节;在平凡工作中,他执著而真实……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刘腾飞的生活,正如《渴望》里那句歌词:“宛如平常一首歌……”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兵英雄 赵波,如今已是年 过古稀的老人,在 他身上早已找不到 少年时代的好斗与顽皮。悠悠岁月给他黝黑的脸上勾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矍铄的目光似乎在讲述着人生不平凡的经历。他依然保持着老民兵英雄的豪情与锐气,朗朗的笑声让人感到他会永远年轻。也许是对部队有着特殊感情的缘故,见我们这些军人来访,他显得格外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生活》2012,(4):46-47
军人也会有绕指的柔情,军人也会捧着孩子稚嫩的脸表达他们作为父亲的爱恋,虽然没有陪伴他(她)成长,可能也会错过孩子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喊爸爸、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也许与其他人不同,但那种爱更深沉。在这里,我们选了几位军人,希望能以最朴实的方式让他们表达心中的爱意,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却可以触碰到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无悔的承诺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对军人的向往和崇拜,也许是为了圆一个当兵的梦,也许那一身戎装给人以神圣、威严和安全,在曾经恋爱的季节,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当他着一身军装威武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知道我已别无选择。可当时的他却极严肃认真地对我说:“做军人的妻子,就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奉献,你行吗?”我点点头对他作出了承诺。  相似文献   

5.
笑脸     
提到军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职业与危险和死亡同在;提到军人的家庭,第一反应会想到艰辛和不易;而提到军人的孩子,则会更多地联想到他们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更艰难:不断地搬家、转学,外地口音受到嘲笑和欺负,爸爸终于回家了,孩子却不认识,居然还叫叔叔……又到"八一"建军节了,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同样也是军人家属和孩子的节日。本期主题《家有儿女》我们把视角转向那些军人家庭的孩子们,用镜头来记录孩子和他(她)的父母之间的故事,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军人保险公司是一家非国营公司,于1992年进入市场运作。但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军人及其家属视为自己的主要客户。在通过军人的保险保障法之后,军人保险公司就如何贯彻这些保障法提了很多建议。在这之前,军人保险公司已获得了一些经验,因为是我们率先为“热点”地区的军人提供保险,例如德涅斯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高原上燃烧的红土赋予了我无边激情,才一次又一次把不散的军魂灌注到武装事业上。也许是盘旋的鹰隼给了我一块高远的天空,才把军人辉煌的形象刻写在了当今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 1982年,我从边防部队调到了县人武部。作为部领导,不仅要深入基层,认真抓好民兵军事训练、民兵整组、征兵、以劳养  相似文献   

8.
编读互动     
军人代表着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在我们眼里,他们应该永远是铁骨铮铮、坚毅不倒的。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有最脆弱、最柔软的一部分。这部分心灵会受伤,会流泪。军人也不例外。收藏这些感伤和泪水的最好的容器就是日记。现代社会,日记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早已被淡漠。紧张的生活使  相似文献   

9.
"再翻过一个山头就到了,我家就在山那边"在 前往广东省阳春市春城镇蟠龙村采访的路上,张保 建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向我们介绍着他的家。盛夏 的炎炎烈日,早已把我们炙烤得晕头转向,而张保建 却谈笑风生,一路健步如飞。这位曾当过3年兵的退 伍军人、如今的民兵骨干,举手投足间仍流露着军人 特有的果敢与刚毅。  相似文献   

10.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自信的来源。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家的内涵:温暖、美好、宁静、惬意;人在家里,可以纵情地唱,放肆地笑,痛快地说,开心地乐。因为我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为我们血脉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因为我们坚守在保家卫国的哨位。我们虽是远离父母的游子,我们同样把家装在心中:俺爹俺妈俺的亲人们,那一幕幕亲情的诉说,成了我们的期待。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喜与乐、分担你的忧与愁,《亲情家园》与大家见面了。诚邀每一位军人和军人亲属将你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情感世界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投稿给我们,让《解放军生活》的油墨清香把你曾经感人的一页永远珍藏。我们相信,一个个家庭圆满了美丽了,这个世界肯定也会变得圆满美丽!  相似文献   

11.
宋伟 《国防》2016,(3):87-87
曾经,军人的一身戎装是多么让人羡慕与崇拜,军人的地位是那么崇高而又神圣。然几何时,我们的网络空间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所谓的“公知”“大V”举着“正义”旗号、打着“文明”幌子混淆视听,虚无我军的历史、子弟兵的价值,动摇广大人民的信仰。大众被谣言所困惑,军人的身影不再高大,军人则有口难辩……人们不禁唏嘘:我们的军人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无怪乎不少军人自嘲:现在的我们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北京奥运会正在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带来空前而持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已成为包括军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切身感受到的事实。全民办奥运的深层次动力,也许不仅仅来自国家动员,更来自于全民强烈的归属感与参与意识。作为公民的中国军人更是义不容辞地以各种方式参与奥运,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谨以我们观察到的2008奥运会的军人身影和现场,向所有参与奥运、为奥运做出各种贡献的中国军人致敬!我们共同祝福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场围绕着军人的荣誉而展开的聚会。这个创意源于我们对军人使命与责任的思考。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是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荣誉的殿堂,我们荣幸地请来了来自全军基层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军人的消费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军人消费行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它的变化反映军人的生活习惯、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积极引导军人树立起文明、健康、科学且符合军人本身职业特征的新型消费伦理观,从而把军营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军队文职干部失去了制式军服的统一标志,这在客观形式上就造成了文职干部之间,文职干部与“武职”之间似乎彼此不相关联的冷疏感。在这种氛围中所形成的军队建设的合力无疑会减弱。如果感觉到,保留军籍的文职干部穿着便服的颜色太鲜艳、款式太杂乱,不好管理的话,那么解决问题的有力措施,就是重新给他们统一的军装。我们的文职干部既然是名正言顺的现役军人,那就应该名正言顺地让他们穿上军装,也许这才真正是中国军队文职干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比较合理的特色。否则,穿着老百姓服装的军人概念,不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似乎让人费解。据教育专家说,我国幼儿园都是女老师,培养的都是女性化了的“乖孩子”。以此联想,由“百姓”教员带出的军人将会是“民化”了的军人。  相似文献   

16.
军人权益保障程度影响到军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着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乃至长治久安.把维护军人权益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提高军人待遇长效法律机制,完善军人退役安置制度和军人申诉救济制度等对策措施,以求为健全完善军人权益保障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丽 《中国民兵》2008,(12):59-59
编者:如果说军人是树干,那么军嫂就是树根。她们站在军人的背后,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军人无上的荣誉,默默用柔情和坚韧写下一曲曲动人的歌。这是一封军嫂的来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军人的理解和爱,她只是许许多多军嫂中的一位,在强大的国防后面饱含着无数军嫂的爱,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女性致敬!  相似文献   

18.
我的病号饭     
在本期策划的问卷调查中,我们特地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兵们讲一讲自己心里最难忘的一次吃病号饭的经历,兵们都说得很朴实。通过收集整理,我们选取了部分小故事献给大家。难怪有人说,军人是山,说山坚实厚重,给人依靠;也有人说,军人是诗,说诗有情有义,让人感动;可是我说,军人啊,就是一粒粒种子,把它撤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相互搀扶,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固一方水土,护一方安宁。读完这些小故事,相信你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军人伦理学学科的基本建设,这是最近几年军队论理界与从事部队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们都在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德育教学难的问题,军队道德建设也同样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应该看到,这些新问题、难题,既是对军人伦理学学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把军人伦理学学科建设推向前进,为部队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就思想道德建设来说,市场经济、社会道德生活确实给部队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部队道德建设、广大指战员的精神面貌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历史证明,我军不仅是现代军队精  相似文献   

20.
只听说过新疆阿迪力高空走钢丝,没成想还有人能驾驶汽车走钢丝。2006年5月7日,我们在北京怀柔雁栖湖见到杨向东时,他正准备驾车进行新一次钢索跨越。也许缘于军人,我们一见如故。此时,湖岸边为杨向东助兴专场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