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美国导弹防御局2月12日宣布,其"机载大功率激光武器"于1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穆谷点海军航空兵基地内进行试验,并准确击中一枚弹道导弹。据悉,这是美军"定向能"激光武器首次完成导弹拦截试验。美国导弹防御局指出,"定向能"激光反导武器系统测试成功,表明美军有能力同时打击多个敌方发射的弹道导弹。恰在一个月之前,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也取得成功。印度也宣布将于3月10日至15日实施第4次反导试验。一时间,反导成为国际军事领域的热门话题。那么,目前反导拦截的技术手段究竟包括哪些?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基平台的TBM助推段拦截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对TBM目标进行空基助推段拦截的作战可行性,设计了空基反TBM的拦截作战过程。在此基础上,从拦截时序、拦截作战距离、拦截方式和拦截弹末速度要求、拦截时空综合等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空基助推段拦截TBM的可行性,同时建立了拦截可行性分析计算模型;最后,对拦截可行性进行了仿真验证。从而为空基反导武器装备发展和作战使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称,美军方4月26日在太平洋上空进行的一项反导试验中摧毁了一枚巡航导弹和一枚短程弹道导弹,这是美国反导试验同时拦截两枚目标导弹。美军从位于考爱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了一枚短程弹道导弹,海军的一架飞机发射了巡航导弹靶弹,"埃里湖"号"宙斯盾"导  相似文献   

4.
利用最小能量原理,构造一种简易战术弹道导弹(TBM)弹道用于攻防对抗仿真;依据美国"爱国者"反导导弹PAC-3基本拦截原理,构造了一种逆轨拦截反导弹道模型;利用上述攻防仿真平台,计算分析拦截弹最佳拦截制导方式(中、末制导交班点的确定),分析拦截弹过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是区域反导战术级目标分配后确定最优拦截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直接提高拦截效费比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协同拦截的物质基础、协同过程和协同特点,然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协同拦截规划模型、规划算法,最后计算了发射车可协同拦截次数,构建自适应协同拦截模式决策模型。开展基于MAS的区域反导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研究,为实现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顶层设计夯实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是区域反导战术级目标分配后确定最优拦截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直接提高拦截效费比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协同拦截的物质基础、协同过程和协同特点,然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协同拦截规划模型、规划算法,最后计算了发射车可协同拦截次数,构建自适应协同拦截模式决策模型。开展基于MAS的区域反导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研究,为实现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顶层设计夯实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来袭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的问题,分析了中段拦截的交战过程,建立简化的拦截弹的弹道模型。将拦截剩余时间,迎击角和拦截时来袭导弹的速度作为优化指标,依据拦截弹的拦截高度和拦截斜距,选定拦截弹可能部署的位置区域,并采用网格划分方式对该区域进行均匀离散化处理。对不同位置下的拦截弹的射击有利度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于已知来袭目标弹道轨迹时的拦截弹的最优部署位置。为构建中段反导防御体系和多层反导防御体系提供了一种量化的计算方法,对反导作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舰艇受到的空中威胁越来越大,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飞鱼”导弹击沉事件,进一步说明现代反舰导弹能突破各层防御进入末段,对舰艇的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为了对付反舰导弹多方向、多批次的饱和攻击,必须采取软防御和硬防御等多种对抗手段。软防御是采用电子干扰、电子对抗等手段,硬防御即是利用机载或舰载防空导弹、近程反导武器系统对来袭的导弹进行拦截。由于主战防空导弹在装舰(机)数量、发射频率以及“转火时间”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做到对来袭导弹的百分之百拦截。因此由小口径舰炮和超近程防空导弹组成的近程反导武器系统(以下简称CIWS),可有效弥补其它舰载武器系统在近距离存在拦截死区的不足,成为水面舰艇反导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东、西方各海军强国均十分重视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开发与研制,并形成了多种系列,比较成熟的有十余种,现以东方有代表性的近程武器系统与西方海军强国有代表性的系统进行简要的对比与介绍。  相似文献   

9.
舰栽金属风暴武器采用弹幕射击方式反导,多管一次齐射可快速形成拦截弹幕,但此时后坐力很大,为了克服后坐力过大的问题,在分析反导效能的基础上,提出梯次齐射的发射方式并对梯次齐射形成弹幕的发射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梯次齐射的发射方式形成拦截弹幕,可在不降低系统反导效能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系统的后坐力.  相似文献   

10.
印度认为,建立一个全面覆盖所有军事、基础设施和战略目标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至关重要,上一期本刊发表了《印军打造"四位一体"反导侦察预警网》一文,本期继续刊发《反导拦截,印度用啥家伙》一文,对印度的反导拦截武器作以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1.
反导已成为现代防空作战的首要任务,而拦截可行性分析是反导指挥决策的重要环节。对弹道导弹目标与飞机目标不同点进行了分析,针对弹道导弹目标的弹道特点深入研究了反导拦截的空间、时间、武器约束条件,建立了反导拦截可行性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实现反导拦截可行性模型的软件算法。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来袭目标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空导弹发射区纵深建立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拦截次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计算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对单个来袭目标在杀伤区内的拦截次数.仿真结果揭示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不同目标特性(速度、高度、航路捷径)下对目标的可拦截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增加舰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的发射时机,研究了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首先分别计算了单舰制导和雷达哨舰接力制导下水平发射区;然后在坐标系内合成得到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通过仿真比较,得出舰舰协同制导下比单舰制导下目标航路捷径增加了35%左右,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的纵深显著增加的结论,为舰艇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反导作战中,如何规划反导作战指控系统从而缩短目标、指挥信息传输时间和提高指挥精度是很重要的问题。基于此展开讨论,首先设计规划了3种反导作战指控系统信息流时延模型并提出了应用原则,其次分别以一典型3 500 km TBM和不同射程TBM为例进行了时延模型仿真计算和分析,最后通过分析计算结果给出反导作战指控系统建设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舰载激光武器反导作战使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反舰导弹日益严重的威胁要求水面舰艇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防空反导能力。在分析研究激光武器拦截反舰导弹可行性的基础上,模拟了激光武器对“鱼叉”反舰导弹的拦截,提出了激光武器反导作战使用的一般方法及其上舰所存在的问题,对增强水面舰艇在未来海战中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速机动反舰导弹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高速机动反舰导弹和舰艇近程防御系统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反应时间和精度等主要性能指标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改进拦截体制、灵活快速反应、多模型建立、机动检测和识别及改进预测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可为舰艇近程防御系统的后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防空导弹末段拦截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与防空导弹火力单元的部署位置密切相关,合理的战斗部署是成功反导的前提和关键.分析了防空导弹末段反导的条件和反导防御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空导弹反导杀伤区纵深和相关射击诸元的算法.然后,使用末段低层和末段高层反导火力单元组成双层防御系统,对防御从一个方向和从扇区来袭弹道导弹的反导火力单元部署位置确定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防空导弹末段反导的作战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动能拦截弹弹目碰撞概率仿真建模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研究反导拦截的主要方式——直接碰撞杀伤技术,提出了一种动能拦截弹弹目碰撞计算模型用以进行动能拦截弹与目标碰撞的概率计算,拦截弹碰撞目标的要害部位分析以及不同交会姿态对碰撞概率的影响分析.此模型是直接动能杀伤目标毁伤评估建模的基础,也可用于对拦截弹最佳碰撞方式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依据防空反导作战理论和目标分配的要求,对防空导弹反TBM作战指挥中目标分配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威胁排序方法、拦截可行性条件、目标分配原则和目标分配算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反TBM作战指挥中目标分配问题的算法,最后讨论了目标分配的评价问题。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反助推段弹道导弹的天基载EKV拦截打击平台的轨道选择及构造问题.根据建立的弹道估计状态转移矩阵、平台拦截能力以及弹道导弹发射点位置参数等相关信息,确定了天基载EKV反导拦截打击平台的轨道属性参数.该模型可以为研究及建设天基载EKV反导拦截打击平台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