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西行进取 ——红四方面军迈步长征行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边界地区武装起义诞生的工农武装发展而来。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全军3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她在成立后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里即取得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  相似文献   

2.
<正>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入川,开创了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1933年11月18日,为了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四方面军造币厂(又称川陕省造币厂)在通江城郊西寺成立,厂长由红色理财专家、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即后勤部)部长、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行长郑义斋兼任,成为二战时期全国各根据地中最具规模的造币厂。对于统一根据地币制,活跃根据地金融;稳定根据地物价,  相似文献   

3.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0):39-4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一部和陕北红军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冀南军区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为防暗杀,红军加强保卫 20世纪30年代初,张国焘是川北红四方面军的第一号人物.四川的军阀们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把他除掉.1933年10月,刘湘出任"四川省剿匪总司令"后,即在各城镇乡村张贴告示,悬赏10万大洋收买张国焘的人头.当时,红四方面军总部就设在四川通江县城的中山公园里.  相似文献   

5.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战役之后,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经过土门战役,至5月中旬,扼住了西进岷江流域的通道。5月下旬,虹四方面第30、第9军各一部由岷江西进小金川地区,迎接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6.
曹杰 《国防》1996,(11)
胜利的曙光——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甘南,向红一方面军逐渐靠拢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前后,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两广军阀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政府,出兵湖南。蒋介石被迫将陕甘“剿共”主力军胡宗南部调往湖南。这时,中共中央连电张国焘,要红四方面军在与红二方面军会师后,迅速北上甘南,同红一方面军一起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苍溪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曾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有28万人口的苍溪,竟有3万多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并孕育了6位中央委员和18位共和国将军.共和国主席李先念更是情系苍溪,他临终时留下的最后愿望,就是叮嘱家人将其骨灰撒在昔日战斗过的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8.
南下代价 ——张国焘另立“中央”与红四方面军遭受重挫 对于中共中央要求迅速北上的电令,张国焘均置之不理。他一意孤行地要求红四方面军南下。 1935年9月15日,张国焘发布《红四方面军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17日,他又下达所谓“南下命令”:右路军中的第4军和第30军从巴西地区重返草  相似文献   

9.
王树声在红四方面军的资历是最老的,甚至超过徐向前元帅。他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当然,王树声在职务上一直是徐向前的下级。徐向前与王树声在元帅和大将中,分别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0.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懋功的达维会师。6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提出继续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8月,会师的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分头北上。9月  相似文献   

11.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位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在北至陕西南部、南至涪江的广大区域内发起嘉陵江战役。此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在成都平原西侧开辟出新的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成功实现了向西的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2.2万多名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1.66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等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了两年多。这就是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四川省南江县。如今,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有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书记,他在带领全县63万人民加快脱贫致富的同时,用真情谱写了“爱武、管武、兴武”的动人篇章。他就是南江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青理东。  相似文献   

13.
<正>川陕边主要指川北和陕南边界区域,是红四方面军创设川陕苏区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作战策略形成并充分运用的范式场地。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隔绝,红四方面军与中共中央的联系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迟延性”。面对困囿,红四方面军根据特殊的地理政治条件,分析敌我双方的策略,配合高明的并不断调适的游击战术,  相似文献   

14.
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4个红军主力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越过京汉铁路向西转战而去。红军主力部队走后,鄂豫皖苏区敌情严重,根据地危在旦夕。就在这时,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于10月20日前后只身潜入到鄂东北宋埠等地,急匆匆拉开了宋埠兵变的惊险一幕!一吉鸿昌将军身材魁梧,这年刚满37周岁。他原为西北军冯玉祥部的一员战将,1930年9月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1931年9月,因潢川起义未成,被迫交出兵权离开部队,随即以出国游历考察之名,被强行挟持登船出洋。“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吉鸿昌冲…  相似文献   

15.
黄解林 《军事史林》2004,(12):45-46
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四方面军的创建以及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不能不说陈昌浩其人.这个时期的他曾先后担任过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他的手下走出了李先念、王树声、洪学智、谢富治、许世友等一大批将领.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位高权重、红极一时的中国革命早期高层领导人,却在后来的岁月中长期湮没无闻,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16.
在大别山区有一个有名的将军县,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的大本营.新县,每一块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据统计,当时全县不足10万人,为革命牺牲者竟达55000多人.解放后,新县籍被授衔将军达43人,省级以上领导达77人,将军之首当推许世友.在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中,许世友历任红4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胶东军区、山东军区、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军委常委等,是党的九、十、十一届政治局委员,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1910年4月5日,徐立清出生于河南商城吴店区申家湾(今属安徽金寨县)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8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1军(军长许继慎,副军长徐向前)第32师经理处书记、红4军(军长邝继勋,后为徐向前)11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4军32团政治处主任、红4军12师政治部主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  相似文献   

18.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近年来,随着川陕根据地历史研究的深入和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很多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为了冲破敌人的“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我认为这一种看法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从1934年10月起,  相似文献   

19.
韩洪泉 《军事史林》2016,(12):26-38
在1934年至1936年间,南方几个主要根据地的近二十万红军将士,历经两度寒暑,纵横15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红军中部队最远行程达2.5万里,如果加上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长征路,红军长征总里程达6.5万里,这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长征首先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实现战略转移为最终目标,以行军和作战为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吴开连,男,1919年出生于四川仪陇县,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31军第93师276团,历任司号员、保管员、战士,并经历长征。吴开连,男,1919年出生于四川仪陇县,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31军第93师276团,历任司号员、保管员、战士,并经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93师改编为129师386旅772团,他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