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有窄带雷达分辨率不高,基于频率捷变信号"短时覆盖较宽载频范围"的特点,分析了随机频率捷变信号成像的可能性,提出了随机频率捷变信号成像的一般处理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和配合目标放飞实验,对随机频率捷变信号成像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窄带雷达可以用随机频率捷变信号成二维像,提高窄带雷达的距离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2.
频率捷变雷达信号分选是电子对抗领域信号处理与应用的难题,探索新的分选特征参数是实现对频率捷变雷达信号高效准确分选的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Wigner-Ville分布(WVD)的频率捷变雷达信号相参特征的表述。介绍了典型频率捷变方式、频率捷变信号模型及WVD的离散过程,推导了频率捷变脉冲重构信号的WVD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频率捷变雷达信号的WVD二维图可作为一种相参特征的表述,且该表述可为频率捷变雷达信号分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203所研制成功微波毫米波高速捷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覆盖10MHz~67GHz,频率捷变速度和幅度捷变速度小于95NS,总体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对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实现国产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的通用捷变频频率源,一般只有频率捷变的功能,频率捷变时间在200NS左右,具有简单的调频、调幅功能。而国外严格限制我国引进宽带捷变频频率合成器产品,且该类产品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噪声干扰以及基于下降沿触发式的相参干扰在对抗雷达射频掩护中的不足,着重在干扰反应时间及频率捷变信号适应性等方面展开研究,指出了基于下降沿触发式的相参干扰反应时间长、易被操作手识别,且无法适应频率捷变信号等缺陷。为此,提出了基于脉冲簇识别的干扰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在对抗雷达射频掩护中的优势,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相比于传统的脉冲-多普勒体制雷达,多参数捷变雷达具有十分优秀的抗干扰能力,这使得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广泛应用。然而,脉间参数的变化会严重破坏回波脉冲的相干性,导致动目标检测(moving target detection,MTD)等相干处理难以实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多参数捷变雷达的快速MTD算法。该算法对多参数捷变信号进行建模和稀疏表示,采用快速傅里叶匹配追踪(fast fourier matching pursuit,FFMP)对回波信号进行重构以实现MTD。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优越性以及该方法在运算量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由于预警雷达在低空探测中受多径影响严重,导致雷达跟踪性能下降。而频率捷变作为雷达常规抗干扰措施,其捷变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多路径信号和回波信号去相关、减小其影响。为此,首先建立了多径模型,计算了雷达多路径传输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频率捷变的去相关特性,得出了不同多路径路程差去相关所需要的捷变带宽。紧接着,建立雷达回波仿真模型,对不同捷变间隔情况下的单脉冲回波和积累后的信噪比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捷变带宽越宽,对多径改善越好,但对于目标回波受多径影响不大的位置,捷变没有改善效果,相反信噪比会有少量损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频率捷变雷达信号分选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率捷变雷达信号分选算法。将频谱主峰图归一化中心矩和时频域能量分布归一化值构成相参特征向量,用SVM分类器实现自动分选。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低信噪比下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分选准确率,当信噪比为5 d B时,信号分选准确率达到96.33%,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一航空空导弹研究院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投入,取得可喜成绩。“十五”期间,该院共投入自主创新经费上亿元,实施自主创新项目55项,原始创新工艺技术4项,集成创新工艺技术6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艺技术14项,为型号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提高为加速型号研制进度,提高型号研制起点,在某型号立项之初,导弹院就确定了“以我为主,引进关键技术,自行研制”的原则。在导弹总体技术、导引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和外方多家单位进行了相关关键技术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字射频存储干扰机多通道宽带转发模式下的灵巧噪声干扰,提出了基于混沌调制信号、多谐波相位调制线性调频信号的正交分集抗干扰方法。混沌调制信号与多谐波相位调制线性调频信号具有"图钉"形模糊函数,除了具有良好的距离、多普勒分辨力,还对回波频率敏感,通过正交分集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宽带转发灵巧噪声干扰。通过计算机仿真对新方法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在多通道宽带转发灵巧噪声干扰环境下,新方法的抗干扰改善因子能够达到10 d B以上,抗干扰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频率捷变、斜率捷变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型伪噪声雷达波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伪噪声雷达信号波形,该波形采用了多个脉冲组,每组脉冲中调相的伪码相同,相邻组内的脉冲调相所用的伪码捷变,同时每个脉组内的各脉冲频率捷变。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了这种雷达信号波形的模糊函数,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信号具备良好的距离和速度分辨力及低截获概率,能测高速和远距离目标,工程上也易于产生和处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产品在研制阶段的试验项目多、时间短、样本少等特点,在可靠性增长Duan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研制阶段变母体变环境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与模型。考虑不同试验应力环境对产品的影响,引入环境折合系数,根据相似产品试验数据,采用综合考虑了增长趋势检验约束和增长模型检验约束的寻优方法求解环境折合系数,利用折合后的数据进行可靠综合评估。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信号模拟器在雷达、通信等有电子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能够有效的解决模拟频率合成电路中对频率、相位等信号特征控制复杂和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DS技术的雷达中频信号模拟器设计实现方法,以ARM嵌入式软核处理器控制DDS芯片,配合后端电路中滤波、放大、程控衰减等信号整形手段,最终产生满足要求的连续波/脉冲的单频信号、线性调频信号和频率快速捷变信号等多种雷达中频信号。通过实际电路测试给出结果,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国防科技大学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是全国首批入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该团队先后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该团队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先后7次位居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宽带多维雷达信号,在宽带噪声调频信号中通过频率捷变的方式融合非线性调频信号,将探测信号隐匿于宽带噪声调频信号中,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的同时实现对目标的探测。仿真表明该信号具有较好的隐蔽性,且兼具探测与干扰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8所作为牵头单位,成功申请到一项国家"863计划"的主题项目——高性能化学储能电池及示范电站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已被科技部确立按照重大项目进行管理,18所将负责高性能化学储能电池及示范电站关键技术研究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动态GPS卫星信号模拟器可以根据GPS接收机的动态环境,精确产生接收机收到的GPS卫星信号。GPS卫星信号模拟器有多种技术要求,其中,通道的时延一致性的测量和修正是研制模拟器所必须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给出了测量模拟器通道硬件时延的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测试接收机采用了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方法。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与一家科研单位就暗室进口天线测试转台国产化替代项目签订研制合同。不久前,该单位使用的一台进口转台在型号产品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在联系国外厂商后得不到及时的故障定位和维修,该单位的测试任务即将因此停滞,故障亟需定位和解决。经过与对方的沟通并实地勘察,我所采用应急措施恢复了转台部分功能,并利用转台"三化"设计成果,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产品替代方案,充分满足了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军转民》2024,(7):7-8
<正>近日,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下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的通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型车辆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项目团队以重型燃料电池车辆用户端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历时3年,完成了车载液氢储供系统7项关键技术攻关,优化了车载液氢储供系统—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型车辆底盘结构的构型,在国内率先研制了80公斤级车载液氢储供系统工程样机;完成了液氢储供系统和燃料电池及整车的匹配性测试,通过了试车场公路实况考核,  相似文献   

19.
正13所、230厂分别是我国最早组建的航天惯性技术专业研究所和精密惯性器件专业制造厂,也是我国航天领域重要的惯性技术产品研制和生产基地。2013年11月,为顺应航天事业发展新形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对13所和230厂实施改革重组,所厂携手踏上了打造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惯性导航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新征程。目前,13所拥有各类惯性仪表、惯性平台系统、挠性陀螺捷联系统、激光陀螺捷联系统、光纤陀螺捷联系统、MEMS陀螺捷联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试验和鉴定能力,是我国惯性技术产品较全、型号应用领域较广的"国家队"。  相似文献   

20.
现有雷达识别技术对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捷变、信号形式复杂等特点并不适应,造成识别率低、漏识别严重等问题。为此,讨论了脉内调制类型和点扫描特性参与分类识别的策略;设计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相控阵雷达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案例索引方式的RBF-CBR识别模型。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推理识别能力和较高的处理问题效率,为相控阵雷达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