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2.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后从四川省渠县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在火车上,我胆怯地问一名接兵排长:"首长,我们是啥子部队呀?"排长瞥了我一眼回答道:"高炮部队!"我琢磨了一会儿,又胆怯地问了一句:"高炮部队主要  相似文献   

3.
【心语】为了爱情,我来到兵团,后来是军垦战士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最初了解兵团,到现在亲自参与团场"三化"建设,我决心要留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姜传龙【故事】为了她,他放弃了留在父母身边、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为了爱情,他从布尔津县来到边境团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扎根兵团、服务团场,在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4.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24):5
讲述兵团故事传承兵团精神八十六团读者李兵强今年《兵团建设》推出的诸多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怀感恩之心励奋发之志——四十七团老战士和车俊政委的"二地书"》一文。文章体现了兵团领导对老战士的关心关怀,对四十七团发展的支持。一年多来,四十七团的变化令人鼓舞,老战士们的生活改善令人感动。中央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在兵团创业、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兵团伟大的屯垦戍边事业中,为建设新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四"的火炬跨越了95年的风雨沧桑,兵团也即将迎来60年华诞,为弘扬"五四"精神,传承兵团精神,引导和激励兵团广大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兵团改革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本期"兵团儿女"栏目将呈现不同时期兵团英模榜样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传递正能量     
正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几乎每一期《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阅读。《当代兵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传递着新时期兵团的正能量。"多元增收"、"兵团人家"等栏目常常选登一些一线职工群众直面困难、艰苦奋斗、互帮互助的故事,看完后我总会被他们敢干、敢为、敢担当的精神打动,不由得从心底生出敬佩之情。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8.
正兵团有改革的传统,其事业就是说明;兵团有开放的"履历",其成果就是印证60年前,一支英雄的部队跟随王震将军一路风尘,进驻新疆。自此,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队伍,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回眸光辉历程,瞩目今昔巨变。60年后的今天,兵团如何通过自身改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兵团人给出的回答是:改革开放,栉风沐雨,坚定前行。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每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我都细细品读。在"辉煌60年"栏目中看到《同在一片蓝天下》这篇文章,细细读来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第一批进疆解放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平定匪患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兵团人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流血牺牲;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建设边疆"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无限豪情。如今兵团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60年代初,郭沫若访问兵团写了《满江红》,其中写到:"保卫边疆,看军垦英雄气概。使戈壁化为绿洲,汪洋如海。"兵团在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绿洲的同时,也创造了如汪洋大海般广阔的文化绿洲。兵团的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和兵团精神。文化团长→文化兵团早在南泥湾大生产时期,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张仲瀚就有"文化团长"的美  相似文献   

11.
每次拿到《兵团建设》,我首先要翻看的就是"兵团档案"栏目。不久前,我读了好几遍《横穿大漠屯垦和田》,文章中的老部队,就是农十四师四十七团的前身。60多年前,1800余名战士为了解放和田,为了祖国的嘱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行军纪录。他们凭着"南泥湾精神",将一道留在和田的命令执行了半个多世纪。他们艰苦奋斗、努力开拓,把昔日的戈壁变成了良田,把荒漠变成了绿洲。文章中每个主人公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与雷锋同行     
正来吧,做一个雷锋的同行者,时代的行动者3月,大地复苏,植物泛青。3月,清澈的天空下,人们传诵着一个熟悉的故事。3月,喧嚣的嘈杂中,人们唤起一个共同的记忆。雷锋,一个小个子的解放军战士,用他22年短暂生命,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了时代的永恒精神。近半个世纪,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传了一代又一代人,形成伟大的时代精神谱系。我们这个时代是"雷锋辈出"的时代。在雷锋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那个年代,在遥远的西部,在兵团热  相似文献   

13.
祝谦 《兵团建设》2012,(Z1):35-38
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我们要做什么?一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凝魂";"魂"之功力,在"凝铸"。二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聚气";气之所为,在"集聚"。三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鼓劲";劲之迸发,在"鼓舞"……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英雄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人的历史写照,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兵团精神的指引下,把沙漠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我们选取的这四个故事,为兵团精神作出了生动的注解。  相似文献   

15.
正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兵团的具体实践,反映了兵团人基本的荣辱、是非、善恶、美丑准则和人格本色,体现了兵团人的价值追求。兵团党员干部作为兵团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将唱响兵团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民兵就是一个"战士"。在天山南北,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生产能手,"三化"建设需要的技能样样精通;他们更是战士,一身戎装,打靶训练,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妄图分化新疆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团民兵。边关卫士1962年的春夏之交,一起震惊中外的事件打破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平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兵团老战士走进北京活动轰动京城,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31位老战士的故事、故事背后蕴含的忠诚和兵团精神深深打动了北京市民。不仅仅是他们。因为老战士的故事蕴含着一种悲壮的伟大的人性美,蕴含着人类祈求和平化剑为犁的共同愿景,不知多少人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人们的正是故事中蕴含的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让爱传递     
正在《当代兵团》中,"兵团人家"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栏目,因为她总给人以亲切感。作为兵团的儿女,对于兵团的人和事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兵团人家"里的故事质朴而又真实,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普通的职工、辛勤的教师、慈爱的母亲……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群众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地生活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对兵  相似文献   

19.
"留学,就是为了千一番事业。"这个1.78米的个头儿,偶尔羞涩一笑的新兵,仅仅7个月就出色完成从"海归"到"海岛"、从"硕士"到"战士"、从"士兵"到"尖兵"的"三级跳"……"做个有英雄故事的军人"他是英国萨利大学的硕士王川阳,为了实现强军理想,去年10月学成归国后,即进入沈阳军区外长山要塞区某海防团"黄海前哨好二连",当了一名列兵。王川阳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第一代守岛军人,父亲、姑姑也是海防军人。前辈的英雄气,感染着王川阳。上初中时,他骄傲而自豪地对爷爷进行了这样的描述:"14枚勋章,就像14个生动而离奇的故事,缀满在他胸前……我今后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有英雄故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