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9年,为了尽快结束越南战争,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下令开始一场名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战备检验”的世界范围的核战备,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秘密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2.
4月26日,法国的《情报界》杂志披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能把苏联和越南人吓上谈判桌,精心导演了一场美国即将对越南发动核战争、准备把原子弹投掷到河内的“大戏”。不曾想到,一向嗅觉超灵敏的苏联这次居然出奇地“愚钝”,以至于这场独角戏悻悻收场。尼克松和他当年的核心决策层迄今都不明白,这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4,(12):46-47
5月26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开了两万多页亨利·基辛格在担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以及国务卿期间的电话录音抄录稿,包括他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著名政治人物、白宫助手、社会名流以及记者的通话,时间跨度从1969年一直到尼克松于1974年8月下台,成为研究美国与世界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何慧 《军事史林》2006,(1):24-28
1969年中苏之间一系列的边界冲突不仅是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苏关系恶化达到顶点的标志,而且也是影响未来的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1969年是尼克松上台执政的第一年,也是他探索对华政策的关键时期.美国对中苏冲突的反应如何?中苏冲突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最新解密的一些档案,通过了解美国对中苏冲突的认识过程,尝试找出中苏冲突与美国对华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推行灵活反应的军事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的推行在当代美国军事战略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为60年代以来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研究肯尼迪政府的灵活反应战略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试就灵活反应战略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及其影响略作探讨和分析。灵活反应战略是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和美苏争夺态势的变化及美国国内对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问题激烈辩论的产物。首先是到50年代中后期苏联核力量迅速发展,形成了美苏相互核威慑的…  相似文献   

6.
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目前刚处于起步的阶段 ,加强毛泽东军事战略思维研究无疑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军事战略思维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时代条件、毛泽东的丰富军事战略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中外传统战略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维产生的科学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海洋军事战略日渐成熟与完善,呈现出战略思想应势升级、海军力量逐步强劲、使命任务不断拓展的中国特色。中国海洋军事战略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中国海洋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主权在我"的底线,必须全方位维护我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8.
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为了增强中国的核战争能力,使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提出了向中国提供核战争指挥控制系统的计划。福特政府执政后,为了巩固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在事务层面的合作,又对这一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然而,由于福特政府内部围绕是否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存在分歧,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几度出现波折,这一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9.
郑书天 《国防》2010,(2):16-17
黄钦诚,男,1952年6月出生,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任福建省交战办专职副主任(主持工作),2004年5月至今任省交战办主任。该同志多年来热爱国防动员事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定和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立足本职努力推进本省交通战备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美国军事战略不断进行新的调整。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加快军事战略重心东移,将中国列为主要军事"假想敌",给亚太以及世界形势带来了重大影响。一、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2012年l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五角大楼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举行记者会,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首要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奥  相似文献   

11.
“我们需要西方国家的信贷、粮食和技术,但我们仍将继续发展大规模军事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将实施更为大胆的对外政策,并最终取得对西方的优势。” ——勃列日涅夫(1971年在中央政治局的讲话) 尼克松的算盘 1969年1月,尼克松终于如愿以偿地入主白宫。当时的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潭,而苏联人的战略攻势却咄咄逼人。尼克松和他的外交谋士基辛格认为,要想挽回颓势,美国必须首先求得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缓和。军备谈判、贸易和投资将是这种“缓和战略”的主要武器。 苏联人对“缓和战略”欣然同意。因为这种“和平共处”可以帮助莫斯科获取急需的粮食、国外资金和西方先进技术,从而有利于改善已呈现困顿之势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苏共中央非常清楚,虽然在某些科技领域,苏联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以及新兴的微电子等领域,它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12.
甲申岁末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04年度的国防白皮书,这是自1995年中国第一部与国防有关的白皮书《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以来的第五部。所谓白皮书是一些国家的政府、议会发表的有关政治、国防、财政等重大问题的文件,封面一般为白色,所以叫白皮书。而国防白皮书的功能,则在于宣示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指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的亚洲太平洋军事战略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亚太军事战略变动的过程中,中国战区的战略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剖析亚太军事战略和中国战略地位变动的原由及其过程,有助于认识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关系,从中引出必要的历史结论。一、亚太军事战略:“维持中国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日本法西斯作战。在这之前,中国已经独力对日作战达四年半之八。在这期间,美国虽然在一个时期内对日本侵华采取姑息、妥协的政策,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南进趋势的日渐明显和美日矛…  相似文献   

14.
小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在"9·1"恐怖袭击的意外波折中出笼,内容充满着霸权性、侵略性、进攻性和冒险性特征.然而,以反恐怖为目的的"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从提出到实践、确立直至完善的5年时间里,事与愿违,世界性恐怖活动不但没有被制止,反而愈演愈烈,中东形势亦愈加动荡,伊拉克形势愈发不可收拾,美国与其盟国的伊战联盟也日显松动.未来的军事战略是硬着头皮继续强硬,还是趋向温和?美国人站在了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5.
《宁夏科技》2001,(10):53-53
在二战后的几年里,美国内在对华政策上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华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约翰逊在如何处理中国的问题上基本上采取了中间的路线。自从尼克松政府以来,中美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调查表明,这种改变是正确的,当时,只有23%的共和党人的16%的民主党人把中国视为敌人,同时,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对我国和亚太安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布什入主白宫后 ,就将中国明确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并极力推动针对中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大力加强与台湾军事关系、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关系及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新政府的种种举措表明 ,美国已对其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美国新的军事战略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采取依托欧洲的亚太重心战略。毫无疑问 ,这样的军事战略调整将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和对我国与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国家军事战略与国防资源配置效率关系着手,分析了基于国家军事战略的国防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标准,同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现行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了提高国防资源配置效率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政府2011年以来发布的一系列军事文件,标志着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形成。文章依据这些文件,结合三年来美军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实际动向,从战略威胁判断、战略指导方针、战略部署调整、作战指导思想和军事力量建设五个方面对新军事战略的内容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和平发展和"积极防御"的理论与实践,是邓小平国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安全保障.推进"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国力的全方位增强,同时又为贯彻实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调整了国家军事战略,大幅度增加了国防预算。同时,美军确定了2003财年武器装备建设投入规模和方向重点,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一、军事战略的调整对装备建设的影响布什政府上台后就开始着手对军事战略进行调整,“9·11”事件坚定了军事战略调整的方向和军队改革的步伐。从2001年10月1日出台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看,美军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