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手     
读过许多赞颂母亲的作品,读到情深处,便常常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那双满是老茧和裂痕的手。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滇东北农村妇女。70年代,为多拿工分,母亲与生产队里的男劳力挖一样的田地、挑一样的担、干一样的活。农忙时,上工的钟声一响,母亲就放下手中的家务忙着下地,我们兄妹常常要等到天黑,母亲才收工回来,这时母亲的双手就在火炉边不停地忙碌着,不大一会,我们就闻到了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人在军旅     
每读到赞颂母亲的作品,不禁总是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那双满是老茧和裂痕的手。  相似文献   

4.
当兵10多年,经历了几次搬家,丢掉了许多,唯独两本小人书,始终伴随着我,舍不得丢弃,它让我想起母亲,想起那段峥嵘的岁月。打我记事起,母亲就整日忙碌,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给我们缝补衣服,每天吃饭都让爷爷、奶奶先吃,等我们吃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6.
母爱伴我行     
又是佳节思亲时,我很想回家,回家看一下我年迈的母亲,但我却怕,怕令母亲担心,怕见母亲为我操劳的样子,每每想起总让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疼痛。平时母亲总是念叨着我,希望能和我说说话,可我一告诉她我要回家,她就开始担心,直到我回家。如果是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就在你回家没几天,她就开始担心:“你休这几十天不会影响工作吧?”我说:“不会的,这是正常休假。”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好像天天待在单位才算尽责似的,直到我回部队。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献血     
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晴这次献血有点突然,晚上9点钟,连队职工给我打电话,说他母亲的腿摔伤了,需要做手术。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医院的医生说,医院血库血液不足,急需1200毫升。接到电话后,我有些犯愁。要组织人去谈何容易,连队干部和职工对献血还不  相似文献   

8.
毛元佑 《国防》2007,(8):80-82
提起宋代杨家将,人们就会想起杨令公血染陈家谷、佘太君挂帅出征、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许多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不过,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说,大多出自艺人之口、文人之手,与史实记载颇有出入,有些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战友沙龙     
《解放军生活》2013,(4):82-84
老兵秘笈你有秘笈吗?无论是训练上的"九阳神功",还是工作学习上的"九阴真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吧。姓名:巴志怀绰号:"飞毛腿"部职别:战都军区某装甲团高炮连下士绝活:自创"巴氏跑步法",五公里武装越野16分42秒,至今无人超越秘笈:要问我咋能跑这么快,我的答案就一个字:练。那要怎么练?我的秘诀是练手、练脚、练呼吸,多项课目掺一起。你可别小瞧了这手。跑用的是脚,可手也不能闲着。我的理念是手摆多快,脚就能跑多快;手摆多开,脚就能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母亲来信说:“近来眼睛越来越不好使,连毛线头也穿不进针眼里了。”还说,幸好已出嫁的姐姐常过来帮忙,毛衣马上就织好了,读后眼前便定格出母亲眯着小眼,费力穿针引线的画面。其实现在家里早已没什么可以缝缝补补的了,可母亲总是放不下她的针线,一有空她手里便要缝补些什么。去年休假,我从部队回到家里,母亲便告诉我她的宏伟计划:她要把家里所有旧  相似文献   

11.
“李姑娘要招亲啦!”消息一传出,一封封滚烫的求援信和一个个巧舌媒婆一起涌进了“利民裁缝店”。 李姑娘是四川丰都县十直镇红花村的基于民兵、个体裁缝,芳龄24,人俊手又巧,自办起‘利民裁缝店’后,日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李姑娘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枝花”。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生日     
天 底下很少有记不住儿女生日的母亲 ,却不乏记不清母亲生日的儿女。母亲养育了我和三个哥哥 ,四个儿子却没有一个知道母亲的生日。不是我们不孝 ,而是母亲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母亲出生时 ,我外公正头顶一个“赤”字闹革命 ,常常在外躲躲藏藏 ,外婆则整天在家提心吊胆 ,哪里有心思记日子。只记得院子里的桃花刚开 ,是在仲春二月。母亲不识一个字。母亲没过过一次生日。解放了 ,“荣归故里”的外公 ,把外婆她们接到了“天堂”———杭州 ,母亲却已在我们那仅十几户单有郭姓人家的偏远小山村扎下了根。母亲上要侍候年老的公婆 ,下要抚育…  相似文献   

13.
我刚懂事时,家境贫寒,母亲常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我们兄弟吃好,长大,便成了她整天揪心的课题。因为米少,饭总是煮得太稀,我们不爱吃,母亲就告诉我们“稀粥烂饭不伤人”,并幽默地说“吃稀饭要搅,走溜路要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有时差一点饭,“吃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的叮咛便自然地响在耳边。上初中时,我在外面住校。母亲“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14.
一位年逾花甲、长年卧病的烈士母亲,紧紧拉着前来探望的汪部长的手,老泪纵横。 一名战士的母亲看着昔日的土坯房,几日之间就被民兵改建成青砖瓦房,紧紧握着汪部长的手,热泪盈眶。 一个有名的造纸厂突然失火,正当厂领导不知所措时,汪部长率领民兵及时赶到,火魔被降服,上亿  相似文献   

15.
母爱无言     
时值深秋,母亲的花甲寿辰将至。我忽然产生写一段文字的念头,以感谢母亲对我深沉悠远的爱。在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有许多值得我骄傲的地方。由于她是以一个下放青年的特殊身份从城市来到农村的,便有许多光环笼罩着她。县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学“毛著”积极分子……她还当过生产队长,把本村“农业学大寨”运动搞得火热。最后,她从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6.
一名在京的湘籍战士入伍不到两个月,父亲就撒手西去,一场特大洪灾把家中仅有的几间房子冲垮了,随后,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被迫改嫁……半年多的时间里,一连串的天灾人祸无情地击打在这位年仅18岁的武警战士身上。战友、组织、许多相识不相识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请看——  相似文献   

17.
军人的爱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当时我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两个小时候之后,母亲竟然去世了,弥留之际,没有见上母亲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眼泪     
一肚子都是关于母亲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深深地种进我的心田,酸甜苦辣,让我体味一生。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节俭的农村妇女,一字不识,但她却懂得许多道理,把她的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人。我们兄弟三人,小时候全靠母亲和父亲在生产队劳动养活。听父亲说,那  相似文献   

19.
现在想来,我艺术生命的种子最早应该萌芽于母亲的脊背上。我出生在晋中平原,那里的大地一望无边。有一天,母亲背着年幼的我到地里摘棉花,怕我在她身后睡着受凉,母亲就一边劳作一边大声唱起了山歌。歌声飘荡在高天厚土之间,也珍藏在我稚嫩的心窝窝上。即使到现在我还时常想到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了沉默和隐忍,直到她去世,我才突然发觉,母亲是如此爱我,而我是如此无知和内疚。我的母亲一生辛苦,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很穷。由于长期操劳,缺少营养,母亲身体越来越差。1994年6月,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她才到太原来看病。医院检查为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