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末期的学术融合推动了先秦兵家思想的成熟,而《六韬》是继《孙子》之后先秦兵家思想成熟的最典型代表.《六韬》的权谋奇计思想,有别于孙子的"兵者诡道"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体系;《六韬》先进的民本为基础的战争观念,回答了兵家为谁而战的终极提问,确立了战争领域"仁诈合一"的用兵理念;《六韬》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提升了兵家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确立了战争领域"刚柔并济"的用兵原则,增强了兵家思想的弹性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史斌 《军事历史》2007,(1):51-53
提到先秦军事思想,人们常常会同兵家联系起来,认为兵家之外的典籍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事实上,对战争的看法并非兵家一家所独有,"每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同一时代不同的思想家对于战争的起源、本质、作用和性质的认识以及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所进行的不懈和认真的探索,都是人类思想宝库的一份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在吸收兵家和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军事主张。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它主张“兵不可偃,用兵行义”;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上,它非常重视民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主张“行德顺民,用兵有时”;在治军方面,它主张“选练精锐,恩威兼施”;在用兵指导思想上,它主张“知彼知己,贵速待时”。其中有些观点弥补了兵家学说的不足,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达到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攻心战历来备受古今中外兵家重视。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条件下,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心理战的运用也愈加广泛和深入。文章以历史上典型的心理攻击案例为蓝本,深入探讨了心理攻击手段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规律。一、针对敌人战时心理需要实施软性子弹攻心在美国军队攻打西西里岛的一个夜晚,一名美军炮兵把一棵炮弹推进了瞄向敌人堡垒的野战炮炮膛。紧接着在遥远的地方响起了一声微弱的爆炸声。炮手都感到莫名其妙“:用塞满了彩纸的炮弹来打仗,真是活见鬼的战争。”原来这个炮…  相似文献   

5.
舞阳地处中原腹地,素有帝乡侯国之称。这里历来英杰荟萃,汉代大将樊哙曾在这里封侯屯兵,宋朝大将狄青曾率40万大军在这里挖湖造田。这块战略要地有着众多的战争遗址和兵家风云人物富国强兵的足迹。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舞阳人民,仍是和平不忘战争,建设不忘国防,充满军民真情的一片热土。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进步引起了兵器的发展,兵器的发展又促进了作战样式的变革,作战样式的变革又对兵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人类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之后,各类兵器都遇到新的挑战。直升机这个兵家宠儿也同其他兵器一样,在信息化战争中不断接受检验和洗礼。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战争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有记载的战争达3000多次。著名兵家将帅数以千百计,他们在历代战争中不仅导演出一幕幕生动的活剧,而且总结出指导战争的高深理论。我国古代兵书见诸著录的有2000多部,著名的就有50部。在我国历史上,除兵家将领著述军事理论外,诸子及文人墨客也谈兵,而且他们多是谋全局、论大略,从高层次上、从对战争全局谋划和指导上,或者说从战略上着眼,论述、总结战争准备、伐交结盟,争取战争主动权、活用战争原则、注意战略勤务等方面的经验,这就使我国古代战略思想丰富多彩,特点鲜明。这些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军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为后人留不了宝贵的遗产,今天重温、总结一下他对战争形势、战略、战术思想,不是没有裨益的。 军事形势家的胸怀 对战争形势的正确分析,是军事家不可或缺的素质,历来为兵家所重。《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任宏的分类,列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前两家是兵家的主流与正宗,后两家是兵家的末流与旁门。论形势,曹操就是以军事形势分析见长的军事家。 《孙子·计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指出战争事关国家存亡、军民生死,必须严肃地对待。这就要求军事统帅在制定战略、战术之前,  相似文献   

9.
赵良 《国防科技》2007,(2):58-61
中国历代兵家注重辩证看待自己所处时代的军事和战争问题,战略目标上注重全与破的协调,战略路线上追求迂与直的结合,战略手段上强调奇与正、虚与实、专与分、刚与柔等诸多致胜因素的辩证统一,从而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争指导艺术,成为我国军事哲学、军事科学乃至世界军事科学的一部分而光照千秋.本文着重就军事辩证思想在中国历代兵家战略指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点和规律,以及对近代、当代军事与战争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戈气象与战争,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问题,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制胜三原则中的"天时",就是指气象.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迈向信息战争时,各类兵器都遇到新的挑战。直升机这个被誉为“空中坦克”的兵家宠儿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必将以新的形象出现。看得远,打得更准直升机载有多种侦察探测设备,既能提供各种情报信息,又能进行目标指示、引导攻击和校射。因此,提高直升机侦察探测能力,才能使直升机看得远,打得更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兵家学者无论在战争的实践中,还是在兵书著述中,一直存在着无神与有神两种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无神论思想是对宗教迷信的挑战,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反映,是正确总结战争历史经验的结果,是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普及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王握文 《国防科技》2004,(10):64-67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几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发现,在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演绎着现代战争新概念的同时,新闻舆论战一次比一次突出地被推到了国际间对抗争夺的第一线,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第二战场”。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舆论战的渗透力与震慑力日益彰显,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思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媒体成为一种特殊的作战武器,呈现出新的作战样式在人类战争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历来是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舆论宣传的作战功能为古今中外兵家所认同。拿破仑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如三国时那样,在那么短的历史时期内,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争和留下了那么多被历代兵家们视为经典的战例。在这些众多的战争中,虽然战争规模、时间长短、激烈程度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特点却是共同的,这就是:三国时代的军事谋略家们在筹划战争得失以及分析战争胜负因素时,总会围绕着粮草给养大做文章。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粮草给养不仅是决定三国时代战争胜负的致命线,而且还能够影响战争的进程、深度和发展方向。所以,研究和揭示粮草给养在三国时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清楚…  相似文献   

15.
武器装备战时保障维护能力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历来为兵家所重视。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消耗的主要是技术密集、信息化程度高、造价昂贵的高精尖武器装备,由于参战的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种类多、使用强度高、战损数量大、损坏情况复杂,使得装备维修任务重、要求急、难度大;又由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如何尽快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着力研究武器装备战时保障维护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武器装备战时保障维护的含义1.武器装备战时保障维护的内涵武器装备战时保障…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古代战争空间取向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规模宏大,可谓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历代兵家和史家都注意到了中国古代战争存在着地域空间上的特征,如"得中原者得天下"、"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等.然而从经济和政治地理格局的历史演变中系统阐述这一特征和规律者尚不多见,本文试就此略述已见.  相似文献   

17.
汪雷 《国防》2013,(4):49-50
气象水文动员,是指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气象水文相关机构由平时转入紧急状态,组织、调配气象水文人员、信息、技术、装备等保障作战或应急的行动。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曾说过,"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说的是只有既懂天时,又懂地利,胜利才可保万全。现代战争对气象水文保障要求更高。动员气象水文力量观天时、测天象、驾驭雷电云雨、服务战争是军队打胜仗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18.
国防箴言     
自古兵家视天、地、人为影响战争的三大因素。唐高宗御试武举时出了一道题目:何谓天阵、地阵、人阵?有个叫员半千的举人解释得最好。他说:“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中的信息与决策(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in war) 关于战争认识活动的开端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战争中的信息是关于战争中的敌情、我情、友情及与战争相关的经济、政治、外交、天时、地利等方面的感性材料.战争中的决策是在占有、分析战争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判断、推理,对战争目的、手段、方式、对象、方向等做出选择和决定,它通常表现为指挥员的决心、命令和计划等.  相似文献   

20.
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烽火连天,杀声动地,战争舞台上曾上演过多少幕悲壮激烈、触目惊心的厮杀活剧。这个残酷的现实,驱使古代兵家在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兵理想境界的同时,把更大的精力投入于对制胜之道的研究和阐述,用之于指导战争,赢得胜利。,换句话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中国古代兵学的主流传统,是如何运用卓越的智谋,实施灵活的指挥,争取实战的凯旋,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以外”就是这层含义。为此,古代军事家立足于战争,又超越于战争.战争很难避免,而打赢战争却大有讲究,其关键在于定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