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语】为了爱情,我来到兵团,后来是军垦战士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最初了解兵团,到现在亲自参与团场"三化"建设,我决心要留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姜传龙【故事】为了她,他放弃了留在父母身边、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为了爱情,他从布尔津县来到边境团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扎根兵团、服务团场,在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2.
磊石 《兵团建设》2001,(8):34-36
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任务,对兵团农牧团场广大干部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兵团农牧团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正向深入开展,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师、团场要在总结和运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努力提高团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团场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农牧团场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而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为搞好兵团农牧团场"三讲"教育,根据兵团党委的整体部署,在师局院校开展"三讲"教育的同时,兵团"三讲"办派巡视组分赴部分团场,进行了团场"三讲"教育试点工作。这里刊登的两篇稿件,是根据兵团赴一四一团和二十三团巡视组开展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整理的,对即将全面铺开的团场"三讲"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好儿女志在四方。到团场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的热血青年,现已成为白发老人。如今,新一代大学生又来到了兵团,他们被兵团精神滋养着、激励着,从这面旗帜里得到前进的动力,成为兵团事业的接力者。本期《兵团人家》特编发一组反映不同时期兵团青年建设者事迹的稿件,期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兵团屯垦戍边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如今,在兵团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的过程中,团场"智"富型职工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要致富必须先"智"富,纷纷读书、看报、上网收集科技信息和致富经验。"科技兴团"、"科技强团"是兵团各团场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前,有的职工群众只知道苦干而不注重学习,不懂技术又不知晓市场行情,生产的产品不是不合格就是产销不对路,往往忙忙碌碌一年,却没有什么收获。有的职工却不  相似文献   

6.
兵团农牧团场深入贯彻"1+3"文件精神,深化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要围绕"两个扩大"(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扩大基层民主)和"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来进行."两个扩大"是深化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的核心,"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兵团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农牧团场正孕育着重大的变革。从1983年9月11日农七师一三一团四莲职工耿千里创办全兵团第一个家庭农场,到2001年4月兵团出台农牧团改革的“1 3”文件,这期间已跨越了整整18年。兵团家庭农场主们终于真正站到了改革的前台,他们是兵团团场的新型农工。他们与以往的兵团农工相比,已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青春飞扬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一批批年轻大学生来到团场。这些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年轻人,为团场发展注入了活力……夫妻大学生扎根在边陲2013年12月9日,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刘万乐和杨旭芳这一对小夫妻当上了爸爸妈妈。这对年轻的大学生,如今已是二十九团宣传战线上的骨干力量。2008年,刘万乐于兰州文理学院毕业后,回到甘肃农村老家成为一名乡村英语老师。2009年,在兵团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刘万乐选择来到二十九团。"我查看了兵团很多团场的资料,二十九团是有名的先进团场,也是一个能够  相似文献   

9.
正兵团的边境团场大多是在"伊塔事件"发生后,为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任务建立的。改革开放后,除少数处于口岸的边境团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外,大多数边境团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远离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目前,边境团场在兵团团场总数中占三成。兵团困难团场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一部分是兵团成立初期,按照军事、政治和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16个地州和86个县市的"风头水尾"地带设立的团场。这些团场"先天不足",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兵团工作后,我才开始接触《当代兵团》,我很喜欢读杂志上的"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老兵列传"等栏目,老一辈军垦人那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动。上大学时,我曾独自背包走遍了新疆,很难想象如今富饶美丽的团场曾经竟是一片荒凉,几代兵团人用他们勤劳  相似文献   

11.
正时广仁一家是军垦家庭,他们生活的变化见证了团场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在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他们家庭生活的变化,反映了整个团场乃至兵团的变化。从平房到楼房、从代步公交车到家用小轿车的变化;从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到近期出台的要免除南疆地区高中学费的政策;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从"三  相似文献   

12.
王芹 《兵团建设》2005,(12):38-38
近几年来,随着兵团农牧团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兵团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团场引进和招用了大批的新职工。这些新职工大多数来自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他们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但他们文化程度低、组织纪律性差,法制观念和人口意识淡薄。目前,这些新职工在农牧团场种植业中占40%至70%左右,已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这一目标,加强对新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他们整体素质,已成为保证兵团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181团纪事     
从2009年开始,本刊在兵团选取了3个团场,试图通过连续观察的方式,透过这3个团场折射兵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是这一行动的第二年。这3个团场只是兵团众多团场的缩影,通过它们,我们能触摸到兵团在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脉搏,感受到兵团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气息。过去的2010年,对于兵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对推进新疆和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了战略部署;全国12省市对口支援兵团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兵团党委六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先后召开,为兵团当前及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兵团上下人心振奋、干劲十足。2009年本刊特别报道的农三师48团、农六师新湖农场、农十师181团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0年岁末,本刊记者再次奔赴这3个团场,采访那些曾经报道过的人物。通过他们这一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们能清晰地捕捉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变化,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新湖纪事     
从2009年开始,本刊在兵团选取了3个团场,试图通过连续观察的方式,透过这3个团场折射兵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是这一行动的第二年。这3个团场只是兵团众多团场的缩影,通过它们,我们能触摸到兵团在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脉搏,感受到兵团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气息。过去的2010年,对于兵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对推进新疆和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了战略部署;全国12省市对口支援兵团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兵团党委六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先后召开,为兵团当前及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兵团上下人心振奋、干劲十足。2009年本刊特别报道的农三师48团、农六师新湖农场、农十师181团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0年岁末,本刊记者再次奔赴这3个团场,采访那些曾经报道过的人物。通过他们这一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们能清晰地捕捉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变化,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15.
48团纪事     
从2009年开始,本刊在兵团选取了3个团场,试图通过连续观察的方式,透过这3个团场折射兵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是这一行动的第二年。这3个团场只是兵团众多团场的缩影,通过它们,我们能触摸到兵团在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脉搏,感受到兵团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气息。过去的2010年,对于兵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对推进新疆和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了战略部署;全国12省市对口支援兵团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兵团党委六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先后召开,为兵团当前及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兵团上下人心振奋、干劲十足。2009年本刊特别报道的农三师48团、农六师新湖农场、农十师181团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0年岁末,本刊记者再次奔赴这3个团场,采访那些曾经报道过的人物。通过他们这一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们能清晰地捕捉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变化,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16.
团场之变     
王妍曦 《兵团建设》2014,(15):24-25
正兵团正处在深刻的变化中。实施"一主两翼"改革,出台团场改革"1+3"文件,推行团场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制定《兵团团场章程(试行)》等综合配套文件,兵团推行团场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变迁,从一个家庭开始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组织,从成立之日起的近60年,与共和国一起,在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奋勇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每前行一步,每改革一次,都牵动着每一个兵团人及其家庭。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兵团同样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并正在走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兵团各团场从外省区大量引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团场农业一线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仅农八师一三四团每年来团场承包土地的外来劳务工达三千多人,占全团农业劳力的64%,季节性临时用工高峰时达五千余人。这些劳务工的引进大大缓解和弥补了团场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他们在获取报酬、劳动致富的同时,为团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也为团场建设增加了新的后备力量。新时期团场的中心工作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问题是调动职工和外来劳务工的积极性。当  相似文献   

18.
在兵团新闻战线上,有成千上万名新闻工作者,为了让职工群众看到最美的风景,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兵团农牧团场点点滴滴的变化,他们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06,(5):16-18
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舞和激励兵团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情,4月4日,兵团日报社和兵团建设杂志社特邀兵团机关部门的一些负责人、团场领导及有关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畅谈了对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看法和认识,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