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2005,(11):9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千克。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州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飞船,突破了再…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2005,(11):8
北京时间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回收人员与航天员取得联系,飞船返回舱和航天员各项情况良好。凌晨2时40分,神舟六号飞经祖国上空,进入围绕地球第76圈飞行时,内蒙古主着陆场四子王旗的300多名搜救人员和4架直升机、14台特种车辆向神六预定着陆地域进发;3时43分,远望三号向飞船发出指令,飞船第一次调姿;3时44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后10秒钟飞船进行第二次调姿;3时45分,神舟六号飞船开始返回地球;4时17分,神舟六号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一分钟后进入黑障区,无线电信号中断,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我国"神州12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5时54分飞船完成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们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历史性的一刻,立即引发外界的高度关注,英国广播公司称:这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也是近五年来的第一次。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写道:近几个月来,中国的太空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2005,(11):8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目标的开端,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肩负三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第一阶段里通过发射四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成功解决和考核了发射、在轨飞行和返回等技术。但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每一次任务都比上一次更难,所以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基本技术有待攻克和验证。如飞船的姿态控制。神舟五号飞行中,返回舱里的杨利伟大部分时间都在座椅上安安静静地待着,这次不一样了,航天员要从返回舱到轨道舱去操作实验设备。来回走动对飞船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6日,随着航天员杨立伟乘坐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而“神舟五号”飞船的轨道舱对中国的天基军事情报搜集能力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只见捆绑式新型大推力“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神舟”号。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5股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火箭系统也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这次发射试验是我国试验飞船的第一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7.
航天四院42所以雄厚的专业技术为基础,研制生产的宇宙飞船高性能密封件“挤”上了“神舟”号飞船。宇宙飞船密封件是一种高性能密封橡胶产品,因其特殊的应用环境和条件,对产品性能、质量和尺寸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早在1997年,42所成基层信息功研制出高性能密封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为该所跻身飞船密封件竞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8年,在“神舟”飞船密封材料研制的方案论证中,42所以合理的设计、独特的工艺、雄厚的技术从多家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赢得了飞船返回舱及轨道舱密封件所有研制生产任务。在飞船带动下…  相似文献   

8.
基层短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4,(5):59-60
神五轨道舱完成使命 4月5日,随着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结束对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的跟踪控制,已在太空环游半年的神五轨道舱宣告其太空使命完成。 神舟五号轨道舱共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9.
“神舟”号宇宙飞船数度腾空刺九天的消息,振动了无数中华儿女激情饱满的心。每一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张广军在确信其中的设备“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工作顺利,安然回收后,脸上都会自然地流露出难得的轻松笑容。“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是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监测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舱内的二氧化碳分压值,以便及时调节舱内的二氧化碳分压值,保障宇航员的生存。据了解,这是全国国防高等院校中唯一有幸随“神舟”号飞船发射上天的设备。张广军与课题组的同志们历时8年才最终完成,获…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时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飞船发射成功后,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又讯: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神态自若地走出返回舱,沸腾的人们用鲜花和掌声迎接杨利伟,将这位航天勇士高高抬起。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16日清晨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打电话,祝  相似文献   

11.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11月21日成功着陆。“神州”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圈后,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乘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四于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8日,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着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航天座椅缓冲器,再次光荣地完成了保护神舟航天员安全着陆的重要使命。从1994年参与航天座椅缓冲器的科研试制与生产,22年来江南工业集团勇担使命,以优质军工品质助力神舟号系列飞船自由飞翔。航天座椅缓冲器是神舟号系列飞船返回舱中的重要设施,由一个座椅缓冲装置和若干个压力  相似文献   

14.
正6月25日20时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同时,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将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相似文献   

15.
太空蔬菜、宇宙烟草、太空生物繁殖……当我们随着神舟系列飞船穿越茫茫宇宙而对这些新名词津津乐道的时候,当飞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走下飞船返回舱挥手向人们致意的时候,人们何曾想到,此时中国顶尖的科学家们也把随飞船遨游太  相似文献   

16.
外层空间     
《国防科技》2003,(1):81-81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开辟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载人飞船,由球形航天员座舱、仪器舱和反推火箭发动机组成,重约4.7吨,只能乘坐1名航天员。航天员在座舱内的弹射座椅上着密闭式航天服飞行,最长飞行时间为5天。 1962年2月20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水星6”号飞船,并将航天员约  相似文献   

17.
铭记这一刻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3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由此跨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经成功飞向茫茫太空。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生产制造的航天座椅缓冲器,将在继神五至神十一之后,再次保障航天员返回地球时的着陆安全。巧合的是,飞行乘组中首次飞天的航天员汤洪波的家乡湖南湘潭县云湖桥镇恰与江南集团毗邻。该公司的产品将为这位"高"邻保驾护航。江南工业集团从1994年开始研发承制的航天座椅缓冲器,是神舟号系列飞船返回舱中的重要设施。在返回舱即将着地时,座椅缓冲器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2003,(11):4-10
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这一历史性突破,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同志乘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