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对称作战”是近年来美军提出的一种新的作战理论。它是指“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如空军对海军、海军对陆军的作战等。美军在1991年颁发的第1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当时被称为“不对等作战”。1993年在其出版的第3号联合出版物《联合作战纲要》中,又改为“非对称作战”,并作了具体论述。此后,美军在《2010年联合构想》(1996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1997年)和新版《作战纲要》(1998年)等条令和文件中,进一步发展了“非对称作战”思想。之后,在1998年底的“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和近期的科索沃战争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验证。由此,“非对称作战”正式成为美军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军事历史》编辑部: 去年《军事历史》第2期中,有一篇文章题为《论辽金军事改革的成败》(作者:刘庆)。该文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后,即进行军事变革。”我认为阿保机称帝时间的提法不正确。据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1987年版)第二册第9页载:“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又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80年版)第1035页载:“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辽,国号契丹。”这都说明阿保机是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的。该文说“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而非  相似文献   

3.
福州船政局人才培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最早的军事生产单位,由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军工企业学堂,它培养了中国最早的造船、驾驶专业的军事科技人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支持了洋务运动;同时也造成了开风气、扫喑闷,思想观念上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潜流。  相似文献   

4.
《兵工标准化》1993年第6期登载了《企业是否可设置技术监督机构》一文(以下简称93·6文),紧接着1994年第1期又刊登了《我对“企业是否可设置技术监督机构”的理解和认识》(以下简称94·1文)。对企业设置技术监督机构问题反应之快,可以看出标准化人员对涉及标准化机构这样重要的问题非常关心。对于这一热门话题,大有继续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正>《争鸣》在1982年第3期发表了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以下称《新议》),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83年《争鸣》第1期又发表了林青山、李烈炎两位同志的商榷文章《“一分为三”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吗?——与持“一分为三”观点者商榷》(以下称《林文》).对此,我作以下几点答辩:  相似文献   

6.
《军事历史》1992年第6期刊载何素光《红二十七军成立地点小考》(以下简称《小考》)一文,读后认为其结论颇值得商榷。《小考》提出红二十七军在趾风河成立,我以为红二十七军在英山县建立,这已为多数史学者所承认。《小考》的主要依据是徐海东1965年1月写的《生平自述》,但纵观《小考》引证,并未发现红二十七军成立时间地点的确切说明。《小考》以时间词“不久”,说事词“整编”、“战斗”以及红二十七军首战告捷地点是在宿松趾  相似文献   

7.
LNG船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家“十五”科研项目《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和正在建造的147000m3薄膜型LNG船为背景,初步介绍了LNG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有关LNG船特殊系统的标准情况,初步确定了LNG船的标准体系框架,提出了新增标准项目和新增标准的级别,对急需标准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LNG船标准体系表,并对体系表内容作了分析,最后对进一步开展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黄允升在《〈遵义会议纪实〉若干史实辨正》一文中指出:《遵义会议纪实》(以下简称《纪实》) 在《文汇报》、《光明日报》刊载后,产生了相当影响。这是一篇不错的纪实文学,但其中有些情节严重失实:(1)书中写道:毛泽东在会上反驳凯丰时说:“《孙子兵法》我确实认真研究过”。事实上,毛泽东本人曾多次说过当时他还没有读过《孙子兵法》。(2)《纪实》中说:苏区中央局在讨论1932年6月21日《中央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时,“引起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沈葆桢作为第一个由朝廷钦命的船政大臣,全权负责福州船政局的工作。在主持船政的实践中,他秉承左宗棠的思想衣钵,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与举办船政并举的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沈葆桢从海防建设的具体工作入手,与李鸿章等人从战略视角着眼海防建设,形成了互补的合力,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防》2002,(10):32-32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 落后就要挨打,忘战必有危机——(《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政协新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1.
在水乡长大的我,对《鲁迅文集》里诸多描绘江南村落和孩童的美丽画面有种天然的亲近,但我真正喜爱的是这本书里桀骛不驯、淋漓尽致的杂文。这些文字将深刻寓意隐藏于嬉笑怒骂之中,让人释卷之余还要回味良久。一卷《鲁迅文集》细细读来,我们寻求到了在好个“风雨如磐”、“寒凝大地”、“万家墨面”的年月里君子坦荡荡雷鸣电闪船的药石之言,那种怒目金刚的逆耳之言!鲁迅  相似文献   

12.
买一本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只因为《这是你的船》的书名勾起了我舰艇生活的记忆,而且我与作者迈克尔·阿伯拉肖夫一样都曾舰艇军官。“这是你的船”,这句平淡无奇的话,正验证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道理,当阿伯拉肖夫——  相似文献   

13.
曾威 《当代海军》2002,(12):8-9
今年7月23日,台“国防部”公布了二年修订一次的第六版《国防报告书》。该“报告书”共分“国际安全环境与军事情势”“国防政策”“国防资源”“国军部队”“国防管理”“国防重要施政”“国军与社会”等7篇,就我军事情势进行分析,阐明台军现状及台“国防”政策。通过“报告书”,人们不难看出:民进党执政后,利用执政权力,控制军队,变更了战略思维与建军理念,并以此决定台军未来走向,这将对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会议效益     
一、成因——会议“成本”的引发针对“会海”无边的现状,笔者在《会议“成本”说》(《军事经济研究》杂志1990年第6期)一文中,把会议这一非经济活动视作经济活动,提出了会议“成本”的概念,并力图研究建立会议“成本”核算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探求会议“成本高、效益低”  相似文献   

15.
军事史文摘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方针是何时确定的? 陈标针对《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方针的确定时间,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不是1939年冬至1940年春,而是1938年12月前。其依据是,1938年12月4日,毛泽东致彭德怀等人电中就已经在党内指出:“过去已打八、九仗,都是执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又公开表明:“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末,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文力摘自《中共党史通讯》1993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6.
刘继贤 《军事历史》2021,(3):122-124
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编写的《天地正气左宗棠》一书即将出版,研究会的同志盛情邀我写一篇序言.研究和宣传左宗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为此我乐于执笔作序.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均产生过重大影响.198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同志发表关于左宗棠的谈话时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要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凡是对国家民族有功的人,都应该给予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王老的讲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目前对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继林则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捍卫者";"对祖国疆土贡献最大的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和践行者"等等.这些评价是客观公正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台湾岛内“倒扁”运动轰轰烈烈,可台当局却在暗中酝酿调整台军高层人事部署。据报道,这次人事调整中,台军将有两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易人,接任者均是从“国防部”下放的官员,也都是陈水扁极为信任的将领。有分析认为,陈水扁此次调整战区级人事安排,一方面是他在台军内部遍插嫡系的一贯行径,另一方面,则是他妄图通过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来掌控岛内政局,确保“总统”宝座不被推倒。重新调整战区司令据台湾《新新闻》杂志披露,在陈水扁9月上旬出访南太洋“邦交国”之前,台军方曾提报一份人事调整方案。方案中提出,第3战区司令雷光旦和第5战区…  相似文献   

18.
《军事历史》1987年第2期刊登王帜、毛彦春的《对夷陵之战刘备集团战略指导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着重论述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战略指导错误,说明“将帅要有明确、坚定的战略意识”、“切勿怒而兴师,愠而致战”。这些观点对我们汲取历史的教训,无疑是有借鉴作用的。但是,我认为,《思考》一文对历史事实有失察之处,因而其主要论点还值得商榷。我们研究历史,应以客观的历史事实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恰如其分地引出可供今人借鉴的经验教训来。在这里。严格地尊重具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近读《军事史林》2005年第2期王作化之《解放战争我军歼敌总数究竟是多少》(以下简称“王文”),感到存在误解.试以管见作一解读. 一 为便于解读,先简介一下王文述评的主要内容: 王文称:“有关全国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事力量”,“最主要有以下两种统计数据”,“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五零年六月战绩总结公报》发布的统计数字”,为先后共消灭国民党正规军、非正规军,“总计歼敌人数为807.135万人.”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以下简称《兵役法》)修正案,对“惩处”一章做了较大修改。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次修改的内容和意义,本刊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问:《兵役法》修正案为什么要对“惩处”一章作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