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军民融合”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视角对"军民分离"到"军民结合"再到"军民融合"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军民融合"制度变迁的特征,总结了"军民融合"制度变迁的规律,提出了优化"军民融合"制度变迁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从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军民两用"到邓小平同志握出的"军民结合、以民养军",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赋予军民融合以新的时代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相似文献   

3.
一、深化理解了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的基本认识 (一)着眼历史延展性,探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发展脉络 任何战略思想和理论体系都会经历一个萌芽、形成、完善的发展过程.与会代表认为,毛泽东提出"军民兼顾",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江泽民提出"寓军于民",胡主席提出"军民融合",都是站在战略制高点上提出的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胡主席军民融合战略思想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是一脉相承、逐步深化的.但就"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与"军民融合"的关系而言,"军民结合"的立足点仅限于国防工业领域;"寓军于民"是对"军民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它将视角跳出国防工业领域并提升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层面,从国防工业领域外来谈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壮大,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没有过多涉及民用工业对国防工业的促进问题;"军民融合"是从整个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关系角度出发,就军民双向互动和军民高度一体化进行研究,实现"军民一盘棋",从而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转民》2008,(8):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条路还有多远?从历史看,军民结合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从1952年毛泽东提出“军民两用”的思想,30年前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到十七大提出的“军民融合”,都是军民融合的历程。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的一字之差,但却是一次理论上的大飞跃。这一飞跃将军民结合的范围从科技和工业拓展到国防建设的各个方面,将军民结合的层次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体现出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因此,军民结合“板块式”对接深化为“融为一体”必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融合在兵器行业发展较早,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的军民融合在艰难探索中起步,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从"找米下锅"到"主动开发",从简单结合到逐步融合的过程,呈现以民哺军、以军促民,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多年来,兵装集团始终坚持以军为本,全力以赴搞好军品科研生产工作,推动武器装备自主、  相似文献   

6.
略论军民融合型军工企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民融合"为军工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提供了一个战略契机。国防科技工业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范式的变迁,引导军工企业走向融技、融资、融智、融制的发展路子。未来军工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取向应重点把握:军民融合的产业整合体系、军地共赢的合作创新机制、政府促进的风险补偿机制、技术转化的社会服务平台和人才集聚的科技创新队伍。  相似文献   

7.
管黎峰 《国防》2011,(1):45-47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相应进行过多次调整改革,国家和各地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较好地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但从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为"军转民"典范的凌云人自然要走在前列,2011年,兵器集团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将河北太行公司、河北燕兴公司、北京长城光电公司三家生产军品公司整建制划转到凌云集团,重组为军民结合型的凌云子集团。重组后,公司确立了"军品优先,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发  相似文献   

9.
军民结合产业园区是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军工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陆续建立了具有军民融合性质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对于发挥军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加快军民融合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从2009年7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包括军民结合基地在内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鼓励在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比较集中的地区,培育和建设军民结合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0.
历史告诉我们,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再到"寓军于民"、"民技军用",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军民融合,"融"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合"的是富国与强军的康庄大道,山河智能装备集团在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听从党的号召,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山河智能装备集团以自己民参军的经历诠释其无愧为军民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紧贴国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大势,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大胆实践,在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西安高新区推动军民融合具有独特优势地缘优势——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区域西安高新区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民营高技术企业密集.是西安市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军民结合产业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CALS-军民融合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民融合(Civil-MilitaryIntegration)是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DefenseTechnologyIndustryBase)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CivilTechnologyIndustryBase)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CALS是一种全系统、全寿命、全过程的管理战略,本文从CALS这个崭新的角度,对军民融合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1、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国内最早提出“军民结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战略思想。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军委制定了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兵器工业内蒙古一机集团坚持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发展之路,努力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安全、大防务"的军民融合体系,充分发挥军工科技优势,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强军与兴企双丰收。该集团依托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大胆构筑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军民科技相互支撑和转化,培育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  相似文献   

14.
束礼 《国防》2010,(9):53-54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预备役部队本身就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探索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新途径新办法,为推进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全面建设提供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军转民》2013,(1):28-31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融合在兵器行业发展较早,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的军民融合在艰难探索中起步,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从“找米下锅”到“主动开发”。从简单结合到逐步融合的过程,呈现以民哺军、以军促民,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我国"军民结合"战略的健康发展,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为新时期加强"军民结合"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我国"军民结合"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吕联渠  胡誉 《国防》2015,(2):17
全国首届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展示交流会前不久在江苏丹阳市召开,会议重点介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引导支持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的政策措施,交流了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典型案例和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模式。这是继江苏丹阳在全国率先被授予"空装——丹阳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江苏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首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后,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的再一次重大突破。会议强调:一要充分  相似文献   

18.
孙安  雷建宁 《中国军转民》2012,(2):62-63,53
有关军民合作的方式,从历史上的“军转民”、“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现在的“军民深度融合”,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落实军民深度融合这一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探索出一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兵器光电行业效益和规模的双提高是兵器高层管理者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中国军转民》2011,(8):61-61
各有关单位: 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以产业链延展和产业集群发展为方向,整合军地双方优质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和有序转移,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开拓、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在全国已经初具规模。为了宣传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更好地为军民融合发展服务,本杂志社拟于2011年10月出版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特刊。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把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看作一个过程,那么其起点最晚可以从邓小平1978年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算起。37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重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军转民"和"民参军",从实践来看,均较侧重于产品,即军工企事业单位通过发展民品来改善经济效益,民口企事业单位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产品。这种情况利弊兼具,但随着军民融合的发展,其有利的一面"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