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书架     
《工人》于泽俊著文化艺术出版社长篇小说《工人》描写了三代建筑工人的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结合的笔法,从1919年我母亲出生写起,一直写到2009年,叙述了中国工人90年的生活历史,是一部全面反映工人阶级生活(生存)状况的作品。其间有许多悲欢离合、催人泪下的故事,例如:——父亲三闯关东,母亲三进北京,——父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2012,(4):47-48
11天里,他们经历了一次终身难忘的生死之旅。11天里,他们体会到生在中国是最大的幸运。在苏丹南科尔多瓦州遭反政府武装绑架11天的中国工人,为我们讲述了他们惊心动魄的遭遇。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相关报道汇编的——  相似文献   

3.
他说:"我是一个手里有一个小相机的军人,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军人中的一位。影像中的那些士兵是我的袍泽,我曾经和他们朝夕共处,作为一个在场者,我不是观看,而是在经验。影像记录的是他们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这期我们向读者隆重推荐武警河南总队李宇宁的《袍泽》、《誓言》、《木兰辞》三个纪实专题。李宇宁这样说过"对于当代中国军事摄影存在的问题,有识之士甚多。我自知没有改变历史书写方式的能力,更没有这个野心。我只是希望百年之后,如果有人想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军人的生活状态,除了那些官方的正史以外,还有这些影像可以补充,让以后的人们看到,这些普通的士兵曾经生动的活过。"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生活和工作在银光集团的第三代兵工人,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最应该传承和弘扬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中国兵器工业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小刘在谈起观看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信物百年》第七集《马尾手榴弹》的心得时说道。近日,银光集团以全体党员观看学习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信物百年》第七集《马尾手榴弹》,  相似文献   

5.
"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边关军魂》道尽了共和国约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上、约37万平方公里领海之中,中国军人的崇高与孤独。边防军人是中国军人的典型符号,他们把最灿烂的岁月挥洒在大多数人的视线之外。2013年,《解放军生活》开办了这个新的栏目,我们带着全军读者的视线一起,与庄严而沉默的界碑一同见证中国边防军人的无悔青春。  相似文献   

6.
中华保险人     
王伶 《兵团建设》2003,(11):21-26
我爱你,中华2003年7月11日,《中国证券报》推出近半个版的独家报道《中华联合悄然东进》。时隔几日,《中国金融报》也以《集合带头人,打造精英团队》为题,刊登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人孙月生的访问记。不能不佩服记者的嗅觉之灵敏,他们似乎比金融界人士更早地闻到一股非同寻常的"异味"。他们称"中华"是"神秘的西部之旅",是"一匹黑骏马"。不管这些比喻是否准确,当中外数家保险公司纷纷汇聚中原,热火朝天地进行角逐时,"中华"已穿越戈壁,走出天山,直奔东去……"悄然东进"概括了"中华保险人"的机智勇猛,也道出了内地诸多同行的不平与无奈。他们何曾料到,一个身处偏远落后地区的小公司,悄无声息地就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中华"第一次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是在2002年10月举行的一场公司更名新闻发布会上。从遥远  相似文献   

7.
告读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解放军出版社所辖的《解放军文艺》、《解放军生活》、《军营文化天地》、《军队党的生活》四家期刊"旗舰"联合行动终于推出。在这项活动中,各期刊编辑部将关注点聚焦于边海防部队和艰苦地区默默无闻为军队和武警部队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基层官兵,派出期刊联合采访组深入一线采写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在四家期刊同期号推出一个单位党建工作以及学习生活训练文化活动的经验,以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这是解放军出版社整合期刊资源,集束期刊的整体优势,以形成期刊"集团宣传效应"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此方案在酝酿论证中,受到全军各部队机关的好评与重视。特别是第一次"旗舰"行动,得到了沈阳军区政治部和黑龙江省军区的大力支持,在他们鼎力帮助下,使得这次行动硕果累累。我们相信,在全军各级领导和广大官兵的关爱下,我们的期刊"旗舰"会破浪远航,将有更多的先进团队和优秀官兵在这个"旗舰"上展示他们烁耀的英姿。  相似文献   

8.
笑脸     
2008年刚招的新兵入伍已经将近两个月了,这些"90后"新兵在部队生活得怎样?他们身上鲜明的个性和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能适应严谨、艰苦、紧张的部队生活吗?本期《笑脸》主题:《走,去看看新兵生活》,通过十个新兵初进新兵连,从开始记住了叠被子的方法,吃饭的规矩,到第一次扣动扳机,他们在新兵连"兵之初"的教育中接受着洗礼和熏陶,逐渐变得成熟,坚强和乐观……《笑脸》秉承"快乐服役"的理念,让我们露出笑脸,勇敢地战胜困难,开心地度过军旅生活的每一天。为了让更多的战友能加入其中,我把今年的几个主题公布如下:《会餐》《女兵秀》《生日》《三口之家》《看节目》《苦中作乐》《家有儿女》《军民鱼水情》《成功的喜悦》《兄弟情深》。来稿要求:写真实生活,抒真实情感。一幅照片、200宇左右的说明文字。信邮和电邮均可,我的邮箱:qiaoyu2005@126.com,您的稿件除正文外还应包含如下内容:联系电话、详细地址、邮编,十分感谢多年来大家的支持!——编者  相似文献   

9.
忙完一天的工作,随手打开《兵团建设》2012年1月合刊,我被"支部生活"栏目里一篇题为《"以大带小"促党建》的文章吸引,便继续阅读起来。《"以大带小"促党建》反映了一线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细小事情,他们的一些工作方法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我很喜欢"支部生活"这个栏目,它反映了基层优秀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新气象,十分贴近兵  相似文献   

10.
正请战友们爆料围观写信: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8号《解放军生活》杂志王璇(100081)邮件:wangxuan_pla@sina.com电话:010-66801092(马长再沙雪)涿州市人武部:让优秀军事文艺作品助推学子成长近日,涿州市人武部与解放军出版社合作开展"军事书刊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军事书刊,感受军营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为4所中学203个班订阅了《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文艺》《橄榄绿》杂志,在图书室设置"国防书柜"。据介绍,涿州市下一步将组织军队期刊编辑与学生互动,增强军事书刊在广大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工作中,他们是一群认真严谨、内向深沉的工作狂;生活,中他们又是一群活泼向上、青春无限的大孩子。严谨而不失活泼,青春而不失稳重,这就是我们新一代的核电人。2014年的夏季,核电《小苹果》伴随着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迎峰度夏工作"登陆"互联网,它像一股五彩的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大家身边刮过,迅速点燃了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4月下旬以来,在湖南省组织的"工匠精神三湘行"活动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兵器首席技师"江麓集团三分厂科研攻关小组组长唐银波先后接受了《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红网等7家省级新闻媒体集中采访。面对记者的采访,唐银波用朴  相似文献   

13.
正"潜艇没有舷窗,处处有七彩的阳光,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心中为我导航。不要问我航行到哪里,不要问我航程有多长,中华民族强国梦,神圣的使命在肩上。"这首名为《走向深蓝》的中国核潜艇部队之歌,是一代代核潜艇官兵挺进深蓝航程中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记者走进中国海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领略了核潜艇官兵的风采,记录了他们战备、训练、生活的瞬间。  相似文献   

14.
军人的一生     
《中国近卫军》以诙谐幽默的手法,用一名职业军人的眼光,揭开了军旅生活中的神秘一角。把一个个血气方刚、活灵活现的人物原生态地展示出来,把他们的爱、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奋斗如水般倾注无览,让那些戎马一生的军人和他们后人的故事感染激励着一个个仍然行走在军旅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诗》是最早列为"五经"的经典之一,始称《诗经》。《诗经》这部典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六部经典("六艺")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而且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堪称中国自古以来"开宗的第一声歌"(闻一多先生语)。一、《诗经》概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16.
最近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冒出一条新闻:企业6名民兵干部自觉把烟戒了,每人自费订了一份2003年度《中国国防报》和《中国民兵》杂志。他们还联名向全区民兵干部发出倡议:“《中国国防报》和《中国民兵》是指导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权威性报刊,是做好武装工作的老师。即使少抽一盒烟,也要多订一份报。”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18.
社区乐园     
为进一步优化、美化团场职工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日前,农五师89团出台了《绿化绿地管理改革制度》,园艺工人分片包干管理,并在主要街道绿化带摆上了鲜花,把团场装扮得格外美丽。图为该团园艺工人正在修剪花草。段占启吴国林摄  相似文献   

19.
正每次翻阅《兵团建设》杂志时,我最先看的就是"特别观察"栏目。明确的主题、贴近生活的细节描述和解说,使得一个个鲜活的职工、温馨的家庭跃然于纸上,他们生活中的喜乐变化也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他们的经历令我感同身受。我还尤其喜欢看"记者走基层"这个栏目的稿件,朴实无华,是一双带着我去看兵团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军营民谣步入第十个年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歌,哪怕你在封闭的军营里。抗战时期是《松花江上》、70年代是《十五的月亮》、80年代是《血染的风采》、90年代是《我的老班长》。1996年,小曾一首《我的老班长》拉开军营民谣帷幕。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诞生,它改变了清一色只有集体而忽视个体的音乐表达方式,让音乐由集体指向个体,一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人性化的娱乐样式让刚性的军营更柔软。小曾之于军营民谣,犹如邓丽君之于内地流行音乐,崔健之于中国摇滚,老狼之于校园民谣。由于他的坚忍和努力,他由早期军营民谣灵魂人物之一一跃成为军营民谣的领军人物。10年来,军营民谣是一茬一茬兵们的情感寄托。军营民谣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情感宣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他们按照自己对军营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呢喃、低吟或哼唱着自己与军旅时空的每一个对应关系。这些歌声,注定成为他们嘹亮军歌时代罅隙里萦绕不去的声部。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一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经岁月抚平。军营民谣10年之际,《解放军生活》给它画像作传,以此向那些军营别致表达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