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被各主要强国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尖端技术之一,有望提升航天装备可靠性、快速性和自主性,从而产生颠覆性影响。简要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态势及其在航天装备中的应用态势。建立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进入太空、利用太空和控制太空的维度,从运载火箭、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载人飞船、太空态势感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后,归纳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的趋势。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4月24日-27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联合国/中国航天助力可持续发展大会"于2019年"中国航天日"在湖南长沙举办,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政府部门和10余个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就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航天合作、提升航天国际合作水平和通过革新性途径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学术研讨、政策解读和供需交流,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等相关议题,共话航天技术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趋势与未来,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8-18
多年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结合,致力于推进人类航天事业的共同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国家航天局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企业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商业活动,不断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司长马兹兰·奥斯曼评价说,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楷模。开幕式上,马兴瑞接受国际宇航联合会颁发的"爱伦·艾米尔"奖时表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令世人瞩目,也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更加注重发展各自的航天事业。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纷纷加快了航天业的建设步伐,并将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以及以月球和火星为探测核心的太空探索活动作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太空探索计划,意欲争夺和主宰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主动权。美国:重整旗鼓美国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国,其在航天发展的投资每年多达1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航天领域覆盖面广,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无人航天器深空探索,各种运载火箭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用于侦察及排爆的地面移动机器人在世界各国得到应用。我国在警用机器人研究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某些技术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对我国警用机器人发展现状和需求分析,对警用机器人未来研制和发展的方向提出建议,指出在发展过程中应把握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逐渐成为提升国防力量、军事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掌握未来战争主动权、支撑军工装备研制生产模式转型和保障国防科技先进性三个方面梳理了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从基础技术支撑和国防特色应用两个方向提出了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涉及的基础软硬件、标准规范、智能装备/系统、辅助作战指挥、智能研发等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以上研究可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智能战争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态,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未来军事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人工智能技术的起源与演变,分析相关技术在作战保障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归纳当前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可能的技术突破点和在作战保障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旨在为作战保障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卢瑞  李春伟  刘飞 《国防科技》2022,43(2):39-49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军事领域全方位渗透,"智能参谋"、无人机蜂群、无人战车、仿生机器人等武器装备已投入军队使用并取得了良好作战效果.装甲装备作为军事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智能化战争中仍然是陆战场的主角,而装甲装备的智能化发展也正在由单个"功能点"的突破向"战术面"融合的阶段迈进.本文认为,未来智能化战争对装甲...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5+14
9月23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开幕式,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主席口清司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马兴瑞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开幕式由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中国组委会主席、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许达哲主持。为期一周的大会期间,共举行170多个技术分组会,涵盖空间科学与探测、空间应用与操作、空间技术、空间基础设施、空间与社会等领域;举行7场全体会议,包括航天局长会议、中国航天发展及展望、工业界专场、女性航天50年、监测干旱和沙漠化、空间太阳能全球进展与机遇、国际创新在  相似文献   

10.
美航天司令部《2020年航天构想》认为,随着航天业的发展,美国越来越多的军事和民用任务正向空间转移,“在未来几十年中,外国军事力量、准军事部队甚至恐怖分子和其他潜在的对手都将与美国及其盟国争夺空间领域这一高地”,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空间利益和美军构成了更大威胁。《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美国》白皮书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国家的涌现和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20-20
本届IAC大会期间,国家航天局局长马兴瑞、副局长胡亚枫等会见了来自欧洲空间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巴西航天局等20多个国家和区域航天机构的代表,就进一步加强航天领域的双边合作进行会谈。同时,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举行首次三方会谈,就深空探测领域合作的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国家航天局还参加了一系列国际组织活动,全方位推进中国航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另外,还举办了一系列附加会议和国际组织会议,推出航天之夜、文化之夜、国际空间周、太空画展等一系列社会活动和科普活动,并举办青年学生与航天局长对话、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航天发射任务与高技术武器系统技术发展的需求,航天与军用测试系统在航天发射与武器系统试验、操作及维护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内外航天与军用测试系统的设计思想与技术内容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今后航天与军用测试系统发展的几项关键技术—VXI总线,虚拟仪器,机内测试(BIT),故障诊断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我委航天发射与武器系统试验任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党辉  尹云霞 《国防科技》2018,39(6):008-014
快速航天发射以其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军民商快速太空进入的需求。概述了快速航天发射军用牵引、商用助推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未来军民商领域对快速航天发射的新需求。归纳了快速航天发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美军太空军事演习对快速航天发射的促进作用。基于美国在快速进入太空的需求评估、技术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快速航天发射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美国新太空战略威慑和太空霸权,为我国快速航天发射力量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很早就知道,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夏延山山洞里,隐藏着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现代化的大楼。它就是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夏廷山地下监控中心。这个中心虽然地处岩石下500米深处,却能够监视千万里外在太空中围绕地球运行的8000多个人造物体,其中包括大约500个目前正在工作的航天器和7000多个空间碎片。2000年6月,国际(航天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第18届会议,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第二大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召开。会议东道主美国国家航宇局组织全体(11个国家的航天机构)与会代表参观了夏延山地下监控中心。笔者有幸作为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代表参观了这个闻名已久的地下中心,虽然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也获得了不少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军转民》2008,(10):75-76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9月30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59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上呼吁,由于空间项目的投资很大,周期很长,希望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开发、支持和利用这个共同的资源,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及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使用,战争形态、作战空间、战争制胜机理等将不断改变,而作战需求牵引军事训练。如何把握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有效推动智能化训练创新发展,将是我们躲不过、绕不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被各军事强国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尖端技术之一,具有实现对地观测领域高效数据处理和快速提供战场态势信息的潜力。简要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态势及其在光学对地观测领域的应用态势,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等环节,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在天基和空基光学对地观测领域的应用场景。归纳了人工智能在光学对地观测领域应用的趋势。本文可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光学对地观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拉开了信息战的帷幕。在这次被理论界称为“第二点五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中,各种高精尖武器纷纷亮相,其中首次应用于战争的武器就有100多种,标志着第三次军事革命的崛起。那么,今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军事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未来的武器将走向何方?如今,外军的一些军事专家已经预言:“30年后,战争将主要由计算机和无人驾驶的坦克、火炮、飞机及机器人、导弹等智能武器进行”。甚至还有人预言:“谁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取胜,谁就将赢得21世纪战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王宝磊  刘杨钺 《国防科技》2021,42(6):129-13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国际社会对管控以“杀手机器人”为代表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于这类武器系统可能在未来引发伦理和安全危机的担忧逐渐增多。针对致命性自主武器,最严格的观点是全面禁止其研发和使用,以防止“杀手机器人”的出现;较宽松的观点是限制其使用、转让、扩散和购买;介于两者之间的观点是暂停其研发或使用,待相关管控规则形成后,再开展相关活动。本文认为,目前,国际社会就这一军控问题达成共识依然任重道远。根据现实情况,我国不宜过早寻求限制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而应力求先确立管控致命性自主武器部署、使用、流通等方面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阿尔法狗"掀起的热浪席卷民间、业界和军事领域,人工智能成为兵家必争的高地。"阿尔法狗"只代表了人工智能在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深度学习、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就,仍然属弱人工智能。未来强人工智能的运用如果如同5年前大数据的进入一样,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竞争与博弈更为激烈的国防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